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结构特征,叙事模式和主题思想方面探讨了《喧哗与骚动》与《圣经》在文学表现上的联系。小说四章的写法受到"四福音书"的启发;小说故事的神话模式和对比系统都与《圣经》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结构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对威廉·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作了一个尝试性的分析。福克纳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正是美国南方经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的时期 ,他的思想和作品也必然打下这一复杂的历史时期的烙印。为了能准确描写及传达出美国南方的没落和精神世界的危机 ,福克纳以看似混乱矛盾的“多角度”叙事手法 ,通过班吉、昆丁和杰生之口 ,叙述了南方一个世家的没落。并在叙事之中 ,创新运用了“意识流”和“神话模式”的表现手法来强调叙述者混沌迷乱的内心世界 ,以及叙述者所生活的外部世界的激烈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世纪.正如许多20世纪西方现代作家纷纷把视野转向远古神话一样,福克纳在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诗意地建构了现代人的神话.作品继承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神话传统,代表传统南方贵族的沙多里斯世界和代表北方新兴资产阶级的斯诺普斯世界之间尖锐的对立与冲突,是构筑作品神话世界的宏观建构;而作品所潜隐的对位式神话结构模式,则可看作是福克纳神话世界的深层建构.作为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现代作家,福克纳之所以如此执着的构筑诗意盎然的神话乌托邦,其深层意义在于思索与探寻"迷路的现代人"救赎的希望与出路.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精心勾勒了一幅精神荒原的画卷。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主人公昆丁四兄妹的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固着、倒退等自我防御与抗争行为进行剖析,揭示作者的"荒原情结"与小说的抗争主题。  相似文献   

5.
《喧哗与骚动》中的神话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大量运用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神话原型,目的是将这些神话原型作为一种参照物,使作品在对位平行的结构下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寓意。福克纳对神话原型的运用大都具有反讽意味,美国南方和现代世界精神的病状便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原型批评方法分析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科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神话原型,使其作品不但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而且具有特有的价值寓意,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所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各个民族在其早期文化的产生中,总是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神话。由于希伯来神话与其宗教要素难以剥离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希伯来神话呈现了诸多更为复杂的特性,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正为希伯来神话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原初质料"。人类失去伊甸园的故事以神话的特殊方式表述了希伯来文化对人类生命的认知,这种神话认知方式虽以虚妄的形式出现,却又暗含和充塞了古代希伯来人关于人类生命本体的理性思考,揭示了人类生命的现实本质和内在规则。犹太文化借上帝将人类逐出伊甸的神话解释了人生的苦难和短暂,又借对上帝的皈依实现了对现世生命的延续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现代主义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的思想与艺术。认为福克纳这部作品具有多层次复杂意蕴,而为了更好地表现复杂思想情感,作家采用了繁复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了意识流、多视点叙事和象征主义等手法,从四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同一个故事,追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家庭衰败的历史,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中的叛逆女性对爱和新生活的追求以及作家对人性和仁爱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森一家的家族悲剧,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折射现代人精神生活的迷失、沦陷.从现代主义的角度,首先分析了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展示美国现代南方人扭曲的精神生活;然后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的人性进行艺术化探讨;最后得出人性探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与阿来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作家,《喧哗与骚动》与《尘埃落定》这两部著作既有诸多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两部著作都运用了"傻子"视角,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两位作家对情欲主题作了不同表达,最终都通过一个家族不可阻挡的败落反映时代的风吹云散,成为文学经典。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叙述视角、人物设置、宗教因素、情欲主题、故乡背景等角度进行比较,解析两部作品如何运用这些因素营构出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的庞大家族故事,可以看出福克纳对阿来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象征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是文学创作的经典艺术手段。本文对威廉。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进行细读性研究,分析了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探讨小说的人物象征和意象象征及其意义,力图更加深入、准确地认知和把握这部经典小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代言人威廉·福克纳擅长在创作时广泛地运用象征手法以使作品超越具体的故事情节和时空的限制而上升到涵纳整个人类存在的高度。探讨了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的结构象征、人物象征和种种意象象征,分析小说中象征的广泛运用对于表现作品的基本题旨,提升作品内涵高度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现代叙事理论,对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了解读,说明现代小说叙事手法的时空变异,挖掘其叙事结构的艺术特点.小说分别采用了“复调”叙述、“陌生化”叙述、“意识流”叙述、“多元”叙事的视角,以透视现代世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决定论”是自然主义的一个中心主题,人的命运是由环境、遗传及其本能决定的。威廉·福克纳早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昆丁和小昆丁,他们共有着美国南方的社会、家庭背景环境,成为了那种特殊环境的受害者。另外,小说中也体现了遗传和本能的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时间观这一哲学和心理学的重大主题,在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得到了充分显示。小说通过三个哥哥对凯蒂的人生所采用的不同的讲述方式表现了三种错误的时间观。只有黛西把时间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暗示了作者的正确时间观,即人们在面对变化时,应该及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心理时间,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近年来文坛上倍受关注的一部文学作品。2000年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次获奖使它的影响扩展至海外。小说的主题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宗教哲学意识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都让人不能不想起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曾荣获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这两部小说在主题、背景和神话、寓言的内在结构形式上都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同时,基于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两部作品在对存在与时间的哲学理解上又有着迥然的差异。正是这些相似与差异构成了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近年来文坛上倍受关注的一部文学作品。 2 0 0 0年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次获奖使它的影响扩展至海外。小说的主题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宗教哲学意识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 ,都让人不能不想起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曾荣获 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这两部小说在主题、背景和神话、寓言的内在结构形式上都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同时 ,基于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 ,两部作品在对存在与时间的哲学理解上又有着迥然的差异。正是这些相似与差异构成了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喧哗与骚动》的艺术魅力杨金才似乎出于某种约定俗成,小说总是以情节取胜。读者只是以情节为媒介,随着事态的行进和矛盾的发展逐渐逼近人物形象,进而获得亢奋的审美情绪。情节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同时,将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然而,由于这个世界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