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艺术心理学的特定角度,重新审视、评价中国古代文论,探求文论的心论内涵,在文论与心论的交汇处,把握“文心”的动态流变与静态建构,进而揭示中国古代文论的艺术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安风骨"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标举的重要美学范畴。本文在把握"建安风骨"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刘勰、钟嵘等文论家的"风骨"论的基本内涵,并对建安诗人和南朝论家为诗歌的"盛唐气象"的产生所作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庞璃 《学习与探索》2005,(1):129-131
在观念多元化和形态多样化的复杂态势下审视,当下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出发点是多元的、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从这一新基点出发,立足本土文化、民族艺术和传统文论,重新调整和融会中西方文论的关系,尊重、拓展多元竞争、多样发展的理论,明确文论应指导文艺创作在主客论对立统一、同构逆反的调谐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应是当前中国文论与批评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新俄国文论的走向概评--兼论文化诗学的基础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俄罗斯复兴以来,文论界的文化学研究十分盛行,对传统文艺理论的冲击非常明显。俄罗斯文艺学继续自己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已经开始的"文化诗学"的走向。俄罗斯文论家看重和强调文化诗学的宽容性和兼容性。俄罗斯文化诗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跨学科倾向,同时也典型地体现了俄罗斯文论家的人文思维特色。文化诗学不同于文化哲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具有审美意义的文本;文化诗学的研究成果应该具有相应的审美形态。文化诗学的构建有赖于比较诗学的发展,而文学翻译和文论翻译又是比较诗学重要和必需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无论是从学科性质上、还是从研究对象的特性上看,都有必要加强对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以往研究中由于轻视理论思维作用而产生的若干问题,然后指出:广角度地展开文论范畴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古代文论家的理论贡献,勾勒一代文论思潮的运动轨迹和揭示古代文论的发展规律,同时,它对中外文论的比较研究和沟通古今文论的历史联系也具有一定作用和意义,是推进古代文论研究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当代欧陆文论、英美文论、斯拉夫文论中的重大学派与知名大家的文学理论探索,大多发育于语言学、哲学、美学、诗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的交融之中,发育于语言哲学、现象学、符号学、修辞学、解释学、文学人类学、话语诗学等诸多学科的交接点上,也大多行进于穿越民族、国界、语言、文化的跨文化旅行之中。当代斯拉夫文论中的几个重大学派———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布拉格结构论学派、塔尔图—莫斯科符号论学派的文论,当代斯拉夫文论中的几位知名大家———罗曼.英加登、扬.穆卡若夫斯基、米哈伊尔.巴赫金、尤里.洛特曼的文论,都是在跨学科中发育、在跨文化中旅行的,而罗曼.雅各布森的文论探索堪称当代文学理论之跨学科、跨文化这一基本特征的最具典型性的个案。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当代西方文论的主要局限有:脱离文学实践,用其他学科的现成理论阐释文学文本、解释文学经验,并将之推广为普遍的文学规则;出于对以往理论和方法的批判乃至颠覆,将具有合理因素的观点推延至极端;套用科学主义的恒定模式阐释具体文本。当代西方文论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伦理差异和审美差异,这决定了其理论运用的有限性。中国文论建设的基点,一是抛弃对外来理论的过分倚重,重归中国文学实践;二是坚持民族化方向,回到中国语境,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论遗产;三是认识、处理好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问题,建构二者辩证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周启超 《求是学刊》2013,40(1):12-20
当代中国对巴赫金文论的接受凸显出三大特点:其一,基于多语种、多学科的参与,已形成巨大的覆盖面;其二,源于文学理论建构与文学批评实践之有效结合,已产生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三,缘于既能与当代国外各种文论思潮学派理论资源相对接,又能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现实需求相应和,已生成富有弹性的参与性与富有潜能的生产力。对巴赫金文论的接受堪称外国文论中国化实践中的一个成果相当丰硕、内涵十分丰富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文章"至境"论是姚鼐文论话语中的突出现象.它以"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为判断标准,以"力学古人"和"涵养胸趣"为实现路径.这一表述是姚鼐文章理论的高度凝练,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系统化的结果.借此,姚鼐从审美理想的高度,在理论导引、致思方式、基本立场等方面对桐城派文学活动作出新的要求,桐城派文章的学术个性由此得以逐渐形成.姚鼐的文章"至境"论虽有其先天不足,却对桐城派的确立和发展至关紧要.  相似文献   

10.
周仁成  曹顺庆 《求是学刊》2013,40(1):119-126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必然要求对之进行学科考古学的研究,然而"学科"一词本为舶来品,其双重含义已经预示了中国古代文论成为学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科学的"规驯"。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制度的学科设置考察发现,中国古代文论首先通过官方教育机构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译介而渐渐拥有了学科建制,这一过程直到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文心雕龙》得到完成。"五四"前后,诉诸科学与逻辑而发生的"白话文运动",从语言上斩断了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之根,使之成为"国故"归入历史档案。接下来进行的"整理国故"运动与"科玄之争"确立起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科学研究的"立法"依据,以至完成"二次规驯"。最终通过郭绍虞与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所确立的内容与体系,完成了科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改造,使之成为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探求》2020,(4)
正"文学是人学",虽说是西方文论的产物,亦可通于中国的传统文论。古人已有"诗如其人"(陈师道《答秦觏书》)、"人即是诗,诗即是人"(杜浚《与范仲闇》)、"人外无诗,诗外无人"(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等言说,举凡中国诗学的本体论("言志"与"抒情")、重要范畴(神韵、形神、风骨)、批评方法(知人论世、品第批评),莫不是从"人"出发并围绕"人"而展开的。因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古代文论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文认为,古代文论研究与文化哲学结合,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示传统文论的历史精神和民族特性,可以使研究者从长期因袭的泛政治化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作者从这一新的角度,对先秦诸子、汉赋和经学、魏晋风神、唐诗底蕴、宋代理学文化、清代考据精神与古代文论的内在历史联系,作了掠影式的随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文论没用灵感这一术语,但描述与阐释灵感现象的地方,却并不就少。英国 著名美学家冈布里奇在《艺术与幻想》里说:“没有一种艺术传统要比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更加竭尽全力于灵感的追求。”中国古文论表述的天机、神会、灵气、兴会、天籁、顿悟,等等,意思不总是但却常是灵感。中国古文论家关于灵感的见解,杂陈于他们浩如烟海的论著之中,多带有个别性、直观性与感受性,缺少系统性、综合性与理论性。如果把他们的这些见解集中地加以考察。就不难窥见到中国古文论关于灵感的见地有其 精辟、独到、深刻之处与重要的理论价值。 灵感是一种意…  相似文献   

14.
孙琪  王媛媛 《探求》2007,(1):70-72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中国文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处理好继承中国古代文论和借鉴西方文论的关系,从而改变现代文论的“失语”现状,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本文从精神和知识论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完成“现代转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邹强 《唐都学刊》2005,21(4):97-99
"穷而后工"是我国传统文论中的重要命题.从主体视域角度看,这一文学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从文学本体看,"穷"后之作往往情深意切,恰好暗合了文学审美价值的体现需要作品具有真情实感的要求;从作家主体看,"穷"之潦倒虽磨砺了文人身心,但却成就了文人的文心,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此外,中国传统文论强调"知人论世"与"真善美"统一的解读方式,这为"穷而后工"现象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阅读语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在描述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的发展历程 ,并对之加以评析。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从起步逐渐走向系统性和专题性 ,日益趋于文化比较。我们的比较文论具有其自身的现实背景和现实意义 ,它是一个在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冲击下 ,重新阐释自我与他者关系从而重新进行自我文化定位的历史课题。总观这一历程 ,前进和反思的交替说明中西比较文论仍处于未成熟阶段。展望新世纪的比较文论研究 ,切实的途径是展开中西文论、文化的对话 ,通过文论对话和文化对话、交流走向中西融合。  相似文献   

17.
文气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以气论文的文气说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悠久传统。然而,由于历史的沉积,气论的源头及其向文坛转化、运用的流程已模糊难辨,本文旨在透过依稀的历史帷摹,对气论的产生、与文坛的结合和发展的流程,以及文气说的美学意蕴,进行初步的考论,力图展示这一古老学说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8.
曹晖 《求是学刊》2012,(5):161-162
由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求是学刊》编辑部等协办的"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于2012年8月15~18日在哈尔滨伏尔加庄园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黑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7,(5):128-135
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体具有普遍意义的文论命题;在性别视角上,由于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女性创作特点而提炼出的"诗福"说问世,这是与"诗穷而后工"相对立的一个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实现了理论的越界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美国战略界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处于新的"十字路口",其对现有美国对华政策不断进行讨论和反思。反思之一,认为传统的通过对华接触达到对中国进行民主化改造的"改造论"是失败的;反思之二,认为传统的遏制中国发展的"遏制论"反而导致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并体现出大国自信。在这种背景下,"改造论"和"遏制论"都认为现行美国对华政策应该调整,但如何调整?美国战略界又缺乏广泛共识。从学理上讲,美国战略界的"改造论"和"遏制论"都存在对华政策的认知误区,这种认知误区就其实质而言是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