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莞籍名流张其淦于晚清至民国间编纂了广东最大亦最重要的县域诗歌总集《东莞诗录》65卷。此书是在前贤的基础上完成的。明陈琏、祁顺曾编《宝安诗录》初、续辑,蔡均曾编《东莞诗集》,但均不传。清邓淳与罗嘉蓉所编《宝安诗正》,罗嘉蓉与苏泽东所编《宝安诗正》续集,苏泽东所编《宝安诗正》再续集,为《东莞诗录》所直接取材。由于广采资料,且纠正了邓淳狭隘“诗教”观之偏失,《东莞诗录》后出转胜,取材更宏博,内容更丰富,安排亦更周详。不过该书也存在裁汰过严及替古人改诗之缺陷。附《东莞诗录》而行的张其淦《吟芷居诗话》,诗学书目鲜少著录,实为有价值之文学批评著述。它以莞诗为品骘对象,评论笃实,对诗家及其作品往往有到位的点评。由于受作者的遗民心态影响,《吟芷居诗话》对遗民诗人极力表彰,对“贰臣”诗人则大加贬斥,既因人而存诗,亦因诗而存人。  相似文献   

2.
梁信芳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曾写下不少感时伤乱的爱国诗篇。他与张维屏同时,但诗名不彰,知者甚少。本文试从他写于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841年)的两卷诗──《螺涌竹窗稿》与《归吾庐吟草》,详加征引、评述,以显扬这位在近代文学史上被冷落了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3.
《路漫漫》是宁夏回族诗人高深的一本新诗集。正像书名一样,它是诗人近三十年来生活道路的忠实写照。诗集由“曲折的道路”、“南方的怀念”、“星斗吟”等三部分组成,共录诗六十九首,其中1957年以前的十首,1958至1964年的五首,1976年的四首,1977至1981年初的五十首。高深家境贫寒,十一岁便随父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回民支队。在人民军队中,他不但经受了火与血的锻炼,而且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建国后,高深转业到工厂,不久他便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开始了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高Bin《唐诗品汇》所引严羽论诗语,元代摘编《严沧浪先生诗法》,李严《诗辨》的考察,指出在宋末及元代,流传着严氏著作的不同文本,作者通过考察《沧浪吟卷》的版本源流,指出李南叔录本《沧浪吟卷》始刻于元代,并不存在所谓宋刻李南叔录本。民国张钧衡《适园丛书》本《沧浪吟卷》补足元刊本所脱三首半诗。作者发现两个日本本子也载有这三首半诗,并考定此三首半诗的补足时间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前,学术界相信此三首半诗的真实性,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于严羽《评点李太白诗集》,作者则认为应是出于伪托。  相似文献   

5.
清代壮族著名诗人、学者黄焕中,字尧文,号其章,广西宁明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于宣统三年(1911)年。著有《天涯亭吟草》诗集,共四百余首,可惜多已散佚。其父黄体元,号梅村,是当时著名的布衣诗人。黄焕中自幼丧父,家境清贫。但他一生勤奋好学,颇有才干。光绪九年(1882年)在黄焕中五十岁时,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他的才能,礼聘他到幕府参赞军务。从此,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又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这首诗作于天宝四载(公元745年)秋,李白四十五岁时。《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千百年来,脍灸人口,影响颇大。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大胆而丰富的想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诗近三千首。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把他众多的篇什,分编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讽谕诗”,大多是在他作谏官时写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或同情劳动人民,或揭露统治阶级,笔锋犀利,尖锐泼辣,往往一针见血,莫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政治态度,是白居易诗歌中的精英。七言歌行体《琵琶行》和另一首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被编在《感伤》一类中,也都是白居易很具  相似文献   

8.
论艾青的诗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九三二年一月写《东方支部的会合》一诗到今天,艾青写诗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五十年悠长岁月,造就了这样杰出的诗人,是中国诗坛的骄傲。的确,艾青这样的诗人是不多的:空间的障碍在他的歌声面前并不存在,他的作品受到了各国读者的欢迎。他  相似文献   

9.
三、明永乐年间的“鉴湖吟社”徐象梅《两浙名贤录》:“朱纯,字克粹,与罗颀、张皓相结鉴湖吟社”。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十四作“鉴湖诗社”,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作“鉴湖吟社”。郭绍虞先生考定结社活动当在永乐二十二年期间(见《照隅室古典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篇。诗人自称,这五十首诗“系于意不系于文。……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律,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些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正是白居易做左拾遗的时候。诗人说,在他任谏官期间,他写诗的目的是:“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这种主张,和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是一致的。对于这五十首《新乐府》的评价,意见有所分歧,有人认为,“诗人写出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代表作”。有人认为,“此文《新乐府》,实在未见得成功;天子知与不知,且不说,就文学而论,则五十篇中,真实的可算做好诗的,还不到十篇”。 《卖炭翁》是被人称道的一首好诗。诗题之下,诗人自己标明题旨曰“苦宫市也”。诗人自己说,诗中所反映的内容都是事实,而且是经过核对无误的。为了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对“宫市”问题进行一下探讨,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张随为唐代诗人,《全唐诗》入于“爵里世次俱无考”之列;《全唐文》列于五代之后、释道之前,亦为世次未详。当代学者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世次推算,认为是“代宗、德宗时人”。本文据《全唐诗》所录二诗,又据《文苑英华》所录一诗,订诗考史,加以系年,考证出张随所作省试诗确切年份;又对《全唐文》、《文苑英华》所录之文略作考订。本文据张随省试年份,推算其生年当在代宗大历初。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今回族诗坛上,年轻回族诗人贾羽数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星座了。他在播种了许多“北国草”之后,仿佛显得憔粹与苍老了许多,他的造诗的源泉正一点点地消失在广褒而迷人的北方。笔者想:诗人该怎样才能逾越他所构制出来的《北方》、《大草原》以及《远方旅行》此类较为成熟的诗作,而进一步向着诗的深处做艰难的跋涉……这似乎也成为贾羽苦思冥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的《全唐诗补逸》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3006。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府诗》卷159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考《孟浩然集》版本,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所录的本子今已不见,现存最早的版本为黄丕烈题识,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蜀刻本,该本卷三收此诗,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孟集卷一亦收此首。此外,如四部丛刊景明刊本、四部备要校刊明刻本均收此诗,异文甚少,亦无注明曾收入他集。  相似文献   

14.
王翃是明末清初的布衣诗人,他的诗通过族弟王庭刊刻的《二槐草存》、朱彝尊《明诗综》以及一些地方诗选流传后世,仅三百余首,与实际作诗一两千首相差太远,且内容大多是思乡怀友,即物兴感,真正触及时事的寥寥无几,远不能反映王翃诗歌创作的全貌。上海图书馆所藏王庭编纂的抄本《王介人集》录诗1170首,是最为完整的王翃诗集。通读可知哀民生多艰、忧晚明政局、斥叛乱侵略、表达对抗清志士的哀挽和礼赞,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发掘出这部诗集,才能真正理解王翃"既遭兵乱,多感愤叹咤"、"命意构章,一本杜陵"的诗人本色。  相似文献   

15.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谢公宿处今尚在”句。句中的“谢公”,一般的注释是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喜欢游山,任永嘉太守时游天姥山,曾在剡溪地方住宿,有他的诗句“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吟”作证(见谢灵运的《登临海峤诗》)。但查阅《晋书》、《南史》,并据越地传说,对此注释颇有异议:诗中的“谢公”是否就是独独指谢灵运呢?李白梦游天姥山的途径与谢灵运走的路是相同的。“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  相似文献   

16.
蒙作者惠赠他新出版的诗词集《金陵春草》,欣然吟读,我即被其浓郁的诗情及时代气息吸引。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些既有古词韵味又有新诗情味的诗作了。 诗集取名《金陵春草》,顾名思义,便知是诗人立足古都南京的抒情咏志之作。这些年,改革开放的南京正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远大目标奋进,市政建设高速发展,硬件软件齐头并上,外资涌入,经济腾飞。面对日新月异巨变中的六朝古  相似文献   

17.
清末诗人沈兆禔,在他的《吉林纪事诗》中撰写了五十余首吉林民俗诗,对吉林地方昔日之民俗作了较为广泛地记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时人誉为吉林“豳风”,为考察和研究吉林地方昔日之民俗,  相似文献   

18.
朱东润先生是现代中国古代文史研究领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为人正直,做学问认真勤奋,著作成果丰硕。从五十年代起,我和他同在复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工作,前后近四十年,接触颇多。我感到他在做学问方面,值得学习的地加良多,这里只谈两点:一是勇于开拓的精神。朱先生研究中国古代文史,方面很广,上自《诗经》、楚辞、《史记》,下至宋话本、元杂剧、明末爱国诗人,都有著作或论文问世。他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两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早期的《读诗四论》(后增订改名为《诗三百篇探故》)、《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等即蜚…  相似文献   

19.
评丁芒的诗     
丁芒从1943年5月正式发表诗歌,到今天已经过了四十一年。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本诗集:《怀念》、《更流集》和《枫露抄》。他的诗作不能算很多,然而只要考虑到他曾经从五十年代后期起的二十年间被迫基本封笔,我们就不仅应当承认他的勤奋,而且会对这位阅尽沧桑的诗人寄予深深的同情,更何况从诗的质量、水平和特色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一个写作态度严肃的诗人。有感于此,我们认为对象丁芒这样的产量虽不算多,但却有着自己的努力和追求、为诗坛作过贡献的诗人及其诗作,也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的诗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昌龄是唐代杰出诗人,其诗论有《诗格》。《新唐书·艺文志》载王昌龄《诗格》二卷,《崇文总目》同。《直斋书录解题》载为《诗格》一卷、《诗中密旨》?卷,当即是《诗格》二卷分为二书。今存北宋末期蔡传所编的《吟窗杂录》,已收入《诗格》、《诗中密旨》,以后明代胡文焕的《格致丛书》、清代顾龙振的《诗学指南》均曾收录。《四库提要》曾斥王氏此书系出后人依托(见诗文评类司空图《诗品》、《吟窗杂录》两条)。按日本入唐僧人遍照金刚所编《文镜秘府论》自序有云:“沈侯(沈约)、刘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