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范畴。"道"之下落为"德"包括三个方面:"道"下落于自然领域,为万物本性之"德";下落于内心领域,为圣人心性之"德";下落于社会政治领域,为王者无为治道之"德"。对"德"之内涵的分类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子》思想的整体运思理路,以及它所反映的传统中国人根本的信仰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帛书《老子》三段另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帛书《老子》与通行本《老子》文字上的一些细微而又关键的差异,使用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帛书《老子》中的三段文字重新进行了解释。所得的解释与目前流行的解释很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新解释消除了《老子》释义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使得《老子》一个章节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各章之间、各段之间、各句之间也不再互相矛盾。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4.
5.
[解题]我对老庄学派的继承关系从来就持怀疑态度,尤其是《老子》和《庄子》的以无为与逍遥为代表的政治哲学及理想社会观,在我看来,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关的思想体系,甚至互有抵牾.我近期读《老子》,比较通行本《老子》和《帛书老子》,偶而发现庄子政治哲学及理想社会观的雏形于《老子》第五章,但不敢自以为是,于是乎述之于纸,欲以求正.  相似文献   

6.
一、词义比喻引申和借代引申 蒸:君 《释诂》:烝,君也。 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词义的训释。二者本来在词义上各不相干,分属两个词,两个词义系统。烝,《说文》:“火气上行也。从火。”这是烝的本义。《说文》:“君,尊也”。《仪礼·丧服》传云:“君,至尊也。”郑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君,早期意义是指那些地位高的帝王卿相侯。这些位高者,通常是众多人  相似文献   

7.
一、《尔雅·释亲》是今本《尔雅》的第四篇。今本《尔雅》计十九篇,前三篇“释诂” “释言” “释训”解释一般性词语,主要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以及少数代词、虚词。后十六篇按语词的义类收词。“释亲”列于十六篇之首。 二、从内容看,“释亲”收的是亲属间称谓的词语。这里所说的亲属实指父党(父系亲属)、母党(母系亲属)、妻党(妻的各种亲属)、婚姻(因婚姻关系而产生的其他亲属)。现在分别讲一讲四类亲属及其相互间称谓情况: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经S.2295《老子变化经》数次出现白鹿意象,既是基于东汉人以白鹿为祥瑞的宗教文化心理,也有造经者故意将老子神迹指向蜀中天师道的目的。《老子变化经》中老子分身应化、为帝王师等神话元素,是早期天师道为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树立老子的教主地位、强调老子的治国理念而进行的建构。《老子变化经》对老子与道混一、出生异相、变化神通、为帝王师等情节进行了系统叙述,建构了较为完整的老子神话体系,开启了后世道教徒神化老子之风气,在老子神化史、道教发展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尔雅·释亲》中直系亲属称谓的使用情况可知:该篇所收的直系亲属称谓是大家庭家族聚居、多代同居的产物,反映了古代的客观存在;自高祖至玄孙这八种称谓,两千多年来书面、口语都在使用;现代社会多世并存代替了多世同居,曾祖、曾孙这类称谓又将经常使用;以男性为中心的直系亲属称谓,面临着词义扩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容成氏》九州柬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秦文献中,《禹贡》九州独有梁州,《尔雅》独有营州,《周礼·职方氏》独有并州,《容成氏》九州不同于任何传世文献,而较接近《职方氏》,简文九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南、北、西三方边地的四州与传世文献较为相合,而处于黄淮平原及山东半岛的五州则与传世文献差别较大。《容成氏》九州约形成于两周之际或春秋前期。  相似文献   

11.
先秦文献中,《禹贡》九州独有梁州.《尔雅》独有营州.《周礼·职方氏》独有并州。《容成氏》九州不同于任何传世文献.而较接近《职方氏》,简文九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南、北、西三方边地的四州与传世文献较为相合.而处于黄淮平啄及山东半岛的五州则与传世文献差别较大。《容成氏》九州约形成于两周之际或春秋前期。  相似文献   

12.
《针灸甲乙经》语词杂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甲乙经》在针灸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书中疑难词语良多。运用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知识,考释了诸家未注或所注尚可商榷的数条词语。  相似文献   

13.
《易·讼·九二》爻辞的原文是:“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虽仅十四个字,用语又不甚简古,但研究《易经》的学者对它的理解却存在着颇多分歧。仅从断句看,其不同,竟达六、七种之多。句读之不同,反映对爻辞内容认识上的差异。就是断句相同的,学者间在词义的训释上也不尽一样。甚至同是一人,也有忽而作此解,忽而又作彼解的。李镜池先生对此爻曾数易其说,就是一例。可见,如何正确理解这条爻辞,其中确有可商榷之处。“众说皆通”是不对的。或是其中某一种说法符合爻辞原  相似文献   

14.
郭店楚简《六德》诸篇零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中《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及《六德》等4篇文献,竹简形制基本一致,内容都是儒家学说。本文对这4篇原有释文重加审视,在字形辨识、辞义解析和句读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成之间之》19号简“宜”读为“仪”,《性自命出》62号简“毋”下一字释为“谴”等等,以期在更大程度上恢复文本原貌,为其思想内涵的探讨提供新的基础或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史上,《老子》无疑是一部非常受人青睐的奇书。它摆脱了殷周以降宗教观念的束缚,不仅第一次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宇宙本体论的哲学体系,而且对人生和政治等问题也进行了深邃的探索。关于其成书年代,历代众说纷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 ,因此 ,感悟自然之理是老子思想的灵魂 ,同时也奠定了老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他从水之性出发认为真正的教师的道德修养应该如水之性 :善利万物、为而不争、居下守拙。这是师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17.
18.
19.
老子化胡经》是与老子化胡说相关的系列道经的总称,所涉及的核心问题至少有三点:其一,老子的出生年代;其二,老子如何化胡;其三,老子为何要化胡。由于《老子化胡经》将佛教创立的专利权归属于老子或尹喜,并侮辱了佛教徒,因而激起了佛教徒的强烈不满,他们曾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圣东行说和宝应声菩萨、宝吉祥菩萨化为伏羲、女娲说来抗衡道教的老子化胡说。根据佛教方面的记载,历史上佛道关于《老子化胡经》的真伪之争发生过多次,其中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元宪宗八年(1258)的辩论很具代表性,道教在这三次辩论中均告败北。老子化胡之说本属向壁虚构,却在中国长期流传,非因其伪而为历史上的某些道教徒所抛弃而屡加利用,究其根源,一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二是由于古人对老子和释迦牟尼生平的不确切了解。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烝民》一诗,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资料,为学者们所重视。特别是对此诗首章:“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四句,学者们着重作了剖祈和发挥。具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首章四句诗“在我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物质法则和宇宙规律的哲学命题”;“有物有则”是表现了“宇宙有其自然之法则”,“有唯物主义倾向”,是历史上很大的进步”等等。这些就其哲学思想而发挥的说法。在谈到此诗的社会伦理思想时,有人认为,“承认被奴役的人民也是天生的,也有德性”是《烝民》一诗的主要思想,而“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反映出的思想是“道德观念的社会化”,还有人认为此诗所讲的是配天原则,“不但贵族可以配天,而且一般的人民也和天命有关了”,言下之意,认为此诗是讲“民德”的代表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