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它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对生活的还原与发现。对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加以有效地生成,可以引发探究热情,促进思维深入,打开师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绿色通道,对文本形成情感的高峰体验。这种有价值的生成性课堂资源与文本内涵往往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对资源进行再生成,有助于探明其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文本会有新的体验与发现、新的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三者之间在教学本质上的合作与沟通。语文教育满含主体情感,充满情感体验,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当文本进入教学流程之后,随着师生活动的不断发展,师生与文本之间就产生“人本”对话,使接受者(师生)从文本中直接把握或间接获得理解信息,进而凭借文本信息唤起记忆、储存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探究文本,在“人本”互动中感悟新意,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情感训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多读才能达到心灵的体验和感悟。朱白清先生对此也深有体会,他指‘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所以说,文本中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怡情心理状态,只有通过在学生的不断品读中,  相似文献   

4.
朗读,就是通过朗声读课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是情感体会的重要方法,可以给听者以美的享受、无限的遐想、深刻的情感体验,更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都很精彩,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具有撼人心魄的内在感染力,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只有对作者倾注于文中的情感有了真切的体验,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才能从中受到熏陶、教育和启发。而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等方面相对薄弱,对文本内容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挖掘、体验、感悟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有差异的教学,也是充满爱的、以人为目的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品位文本,从而与文本、与作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内心中、在情感上与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阅读感悟,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文本,没有感悟,就没有收获。要有阅读收获,必须理解文本,必须感悟文本。但学生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训练,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要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不光悟其情,还要悟其法,也就是说,应当在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才能达到阅读有效性的最大化。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互动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和教学环境四要素间的互动,即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分别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阅读,深入文本内部与文本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在对彼此理解和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效生成教学情境,提高认识、理解和审美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都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的话,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那么,如何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呢?  相似文献   

11.
王昌珍 《新天地》2011,(11):99-1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亳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核心,生本对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这是核心要义,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能走马观花,急于求成,不能蜻蜒点水、浅尝辄止,正如叶圣陶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点滴的感受,内心的思考,深深的启迪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也可以化作自己的语言通过口语交流或书面练笔来表述。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无论在思想情感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是学生学习感悟语言、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学术的角度对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强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从"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及其特征"和"如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加以阐述,指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感悟音乐,有助于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方法亟需探讨.作为一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知识灌输、情感体验与历史对话三者结合起来,不失其重要的方法论选择.知识灌输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国史、国情,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历史对话帮助学生在问答中深刻领会"三个选择".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该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