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鸣 《决策》2005,(6):54-54
制度存在及其发挥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现象之一。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漫长历史进程中,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人的需要的多重性,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冲突与协调,更加凸显出了制度的举足轻重与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07,(8):12-17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的美好理想,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永恒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现代和谐社会存在复杂的社会分工,更需要运用法律规范来组织、调节社会关系和调整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文璐 《科学咨询》2010,(13):105-105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的图书馆,在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确立人的理想、信念,丰富人的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产物,一方面因适应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存在另一方面又为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威 《管理科学文摘》2012,(29):123-123
社会管理不是一个新的课题,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面临着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群居本性使得人类在出现之初,便有了社会网络动机。人类最初的社会网络需求是来自于对生存质量的提高.比如为了使狩猎的效能更高.便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并协作,这可被视为最原始的社会网络。可以想象,如果人类只满足于饮露水、采野果,或如果人类只愿像狮、虎那样单打独斗,或许人类就永远不会有社会网络意识,甚至人类就不成为人类了。不过,更多的人参与协作并不标志着社会网络的形成.而当这种参与协作的活动经常化、其中成员被相对固定化及其分工和分配已形成默契并存在互补、互动时.“社会网络”便诞生了,当然,它此时是原始的、局部的、单纯的,甚至不能定义为“社会网络”。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必定是“社会网络”最原始的起源,并且.这个起源阶段所暴露出的社会网络的“参与成员相对固化”、“松散型”、“友情为重”、“利益共享”等诸多原始特征,对现代社会网络的定义和揭示现代社会网络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年延顺 《决策》2012,(7):14-15
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产生的历史可能已经超过6000年,只要有共同活动,就离不开管理,甚至在动物世界里,如猴群、狮群等,同样存在着管理。如果没有管理,金字塔、万里长城不可能得以兴建,人类社会就不会有不断的进步。在人类管理中,人是决定的因素。人本管理,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 在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上,“人类中心主义”一直占据了主导。早在古代,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就把人类看作判断一切事物是否存在的评判者。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更是占据统治地位。道德只是对人而存在,只有人才能得到道德上的关怀和尊重,道德义务也只有对人而言才应该承担,在人类生活之外不存在道德关系。因此,强调人对自然的权利,人是宇宙之灵,万物之主,太阳为人而生,星斗为人而亮,自然为人而存在,人是自然的主人,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的利益服务。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必然导致“人类沙文主义”,产生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度、无休止、肆无忌惮的索取和掠夺,忽视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把人和自然置于绝对对立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尽管各种危机与风险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但它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表现完全不同。现代社会危机具有高度的不可测性与不可确定性,一旦爆发,它的涉及面和影响度将会大大高于传统社会中的灾难。我们把涉及到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危机称作为公共危机(一般也称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具有天然的保障功能。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土地所有权人之社会义务,进一步明确土地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实现土地上承载的公共利益和保护依赖于土地生存发展的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10.
沈伟民 《经理人》2010,(10):120-124
在人类社会普遍繁荣的同时,我们身处其中的“人态环境”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改善。失业问题、两极分化、道德失衡、精神危机等问题,正困扰着当下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20多年前,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就曾在其《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10个新方向》一书中预言:"信息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未来社会形态","新的权力来源不是少数人手中的金钱,而是多数人手中的信息"。时至今日,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2.
苏仁彬 《决策导刊》2006,(12):27-27
从农民向市民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前进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步非农化的历史。非农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其本质不仅是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集中概括,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现象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一、人本社会需要再认识劳动。我国成功加入了WTO后全国上下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实施科学的发展观,最终,指向的都是人,就是为着解决人的存在、发展和完善问题.其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该问题而具体展开的.经济如此.政治如此.文化活动也必然如此。当我们把所有的努力都指向人时.就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劳动创造了人之后,劳动推动人的发展并最终使人得到完善。人的劳动,在人的存在或产生、人的发展与完善的全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在这一过程中,总是和具体的人连结在一起。只有从人本思想出发.对劳动及相关问题进行再思考或重新解读.才会有科学合理的继承与批判,才能达到认识的深入,获得理论的创新.从而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突破口。在人本社会里,这种解读既是解决人的存在、发展和完善问题的起点和基点.也是解决人的存在、发展和完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不是一个新话题。自人类礼会产生以来,社会管理就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旧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但是,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捉到党和旧家的战略层面,作为重要的现代执政理念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执政历史上,属于首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联系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情况和人类社会向"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指出我们应以社会、人类共同价值的发展为向度来肯定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开发,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所做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中所蕴含的道德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性正当性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这些研究运用得到了伦理学领域的一些新成果,但是忽视了人的道德存在方式才是形成企业道理责任的根源。本文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伦理学研究,应立足于人的道德存在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社会资源,其存在和发展需要各种人财物力资源的配置和支撑,这两种资源统称为高等教育资源。合理的宏观资源配置会促进一个国家教育水平整体提高,合理的微观资源配置会明显提高某一独立个体的教育质量和效益。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着资源效益的大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计划调节,二是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18.
正尊重公平,是人性社会化的规律,然而规律不完全都是人性社会角度的公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与水发展的规律;资源市场配置,人员随之流动,是经济规律......这些规律,作用于无数个体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之,则有助于个体以及全面的发展,弃之,规律仍然存在,或者以公平的名义称之为规律,将吃力不讨好。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我们要  相似文献   

19.
郝洪 《决策探索》2010,(15):1-1
开展已有3个多月的上海世博会,被证实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舞台,这一舞台之上,中国人近距离感受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则于细微处观察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与社会资本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对人类行为和福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和正式制度之间既可能是互补的,也可能是互替的。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的过程中,社会资本本身及其作用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中国,社会资本的作用及其变化还存在着一定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