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视录象是一种新型的活动形象再现手段,在电视创作中,它吸取了各种艺术门类的丰富营养和特长,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从戏剧中,吸取了结构、情节;它从小说中吸取了叙述、描绘和人物刻画;它从绘画和摄影中吸取了光影、色彩、构图;它从音乐中吸取了节奏、旋律;它从电影中吸取了拍摄技巧和镜头的组接方法。因此说,电视创作是各门艺术的汇革和提升。电视创作的突出特点是:(l)把各种活生生的事物再现出来,其逼真程度是其他艺术手段无法比拟的;(2)录象中的人物、事物均在运动中,所用的镜头也在运动,显得富有生气和活力;(3)具…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齐国稷下学宫作为北方学术中心的史实,但对南楚学术活动的记载则比较零散。《文心雕龙》明确地以齐国稷下、南楚作为战国南北两个学术中心,但刘勰所指仅限于以荀子、屈原、宋玉为代表的南楚后期学术活动。刘师培、梁启超则以老、庄作为南方文化的代表。郭店楚简和上博简面世之后,要求我们对南楚作为战国学术中心的内涵进行再认识。结合传世文献和新出土楚简来看,南楚的学术活动贯穿了整个战国全过程,尤以战国中后期为盛;战国时期南楚的学术阵容非常壮观,几乎所有学派都在南楚从事学术活动;学术活动的中心地点是伴随楚都由郢而迁至陈,郢都的学术重要性要高出陈都;楚学对后代中国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作为战国两大学术中心之一,南楚的学术地位可以与北方稷下学宫媲美。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兴耀千古的屈赋楚辞之所以能够产生,与南楚少数民族的审美意识的熏陶和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南义民族审美意识为屈赋楚辞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大文化背景;第二,南楚在少数民族的音乐审美意识、舞蹈审美意识和服饰审美意识等给屈赋楚辞的创作以巨大和直接的影响;第三,作为艺术美的物化形式,屈赋楚辞正是对南楚民族审美意识的艺术总结。这两者的血缘关系还可从遗留至今的湖北穿插体民歌和田歌套曲中得到映证。  相似文献   

4.
《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以赋体论文的创作论.它针对儒家传统的诗教理论,首次提出了“话缘情”的观点,明确肯定了诗歌抒情化的本质特征.揭示了文艺创作中的某些艺术规律.“诗缘情”不同于“诗言志”.《文赋》不是一将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文章.其独到之处在于刻意追求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审美诠释、审美意识和艺术审美取向等角度,分析战国秦瓦当艺术的文化审美意识。分析认为:战国秦瓦当艺术所投射出来的文化审美意识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在形式上是向外拓展的;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识重在自然性,比前期瓦当审美意识更具社会性和精神性;不仅具有成熟而完整的审美意识结构,还具有丰富而成熟的文化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6.
历来研究屈赋楚辞者甚多。但从南楚少数民族的审美意识与屈原等人创作的关系上着眼的较为鲜见。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切入,探讨一下南楚民族审美意识与屈赋楚辞的关系。一、南楚民族审美意识是屈赋楚辞产生的大文化背景之一 据史料记载,楚是我国一个古老的部族和国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代以前,即便从商周之际楚人建国时算起,到公元前223年楚被秦灭亡为止,先后亦经历了八百余年。楚在春秋初期开始强盛,到楚共王和楚昭王末年,疆域达到春秋时代的最强盛阶段,为春秋列国之首;而  相似文献   

7.
陆机《文赋》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篇重要著作,它上承曹丕《典论·论文》,下启刘勰《文心雕龙》,在我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文赋》的创作年代,却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在讨论《文赋》的一些文章中,涉及到陆机的  相似文献   

8.
屈原是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又是位杰出的美学大师。他降生于威王鼎盛之时,自沉汩罗于顷襄王衰败之际,而主要“从政”和创作活动,则在怀王多事之秋。此时正当战国后半期,社会急骤变化,秦楚齐争强更为激烈;而适应时代发展便出现了思想解放、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生长在南楚的屈原虽然没有创立学派或为后世遗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赋>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命题入手,分析了<文赋>在"意不称物"的"意"、"物"矛盾中,侧重对"意"即艺术构思的研究,在"文不逮意"的"文"、"意"矛盾中,侧重对"文"即艺术表现的探讨,认为将"言"、"意"矛盾置于艺术构思和表现之中去寻求解决途径是陆机具有开创性和完整性的创作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赋》创作年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机《文赋》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篇重要著作,它上承曹丕《典论·论文》,下启刘勰《文心雕龙》,在我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文赋》的创作年代,却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在讨论《文赋》的一些文章中,涉及到陆机的  相似文献   

11.
南楚方言与楚方言具有密切关系.从扬雄《方言》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南楚方言各地受楚方言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楚方言对南楚方言的影响、渗透有其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蒙学读物的编辑艺术焕发出旺盛的创新活力,表现在韵语、歌诀、偶句及散文体编辑方式等方面。在散文体蒙书编辑方面,“事类赋体”读物继承了前代类书及蒙书的编辑经验,且多有创新突破;散文故事类书借鉴类书编辑体例之长,又多有拓进。推动明清蒙书编辑艺术创新的动因有:社会教育发展及人民高涨的读书热情是终极动力;著名文士及鸿儒巨卿参与编写蒙书,促进了蒙书编辑质量的提高;民间出版业的发达和出版技术的进步为蒙书编辑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东汉扬雄所著<方言>等中国古代语言学文献的研究表明,南楚方言与吴越方言(尤其是其中的吴次方言)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一结论得到历史典籍和考古发掘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撑,对于科学地认识南楚与吴越两地方言的历史层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诗可以概括为灵魂内省式、情感宣泄式和哲理思辩式三种抒情范式.其中灵魂内省式又分社会灵魂内省和个人灵魂内省.散文诗的抒情范式形成独特的内形式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散文诗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蝉进入文学视野很早,但其繁荣得益于魏晋时期的赋,以曹植、傅玄、傅咸、陆云为代表的所作之蝉赋,以蝉喻人,深刻表现了魏晋文士的精神风骨和高洁人格,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启蒙主义与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8世纪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启蒙主义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8世纪前半期,以启蒙主义理性为核心的新古典主义思潮统治英国文坛,并促成了散文的兴盛和小说的兴起。诗歌的创作也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到了18世纪后半期,新古典主义思潮开始衰落,感伤主义开始流行,英国文学中也出现了感伤主义诗歌、哥特式小说等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宋代以前我国冲淡美学思想发展的概况 ,并从冲淡美的本质、实现的途径以及创作了大量平淡自然的诗文这三个方面论述苏轼对冲淡美的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苏轼岭海山水诗是其晚年生命实践与人生哲思的艺术外化:首先是超越世俗功利而体认自我本体性之孤独存在,然后是融入无穷宇宙以成就自我无待之自由生命,兼能执著现实承当士道文心,最后是以和陶范式开掘内在心性境界,由诗艺风格之平淡发溢为生命精神之平淡,完成诗、人、道之圆满统一.它标志着苏轼经由山水审美而追求内在超越,肯定个体感性生命又调谐社会理性要求,尽性以至命,塑建全新理想人格而达到“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汉魏六朝的琴赋音乐美学思想之研究尚未充分展开。在这一时期十三篇琴赋的飞扬文采之中,包含着一些音乐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窥见汉魏六朝之际器乐审美思潮之概况,即材料选用与制作的“梧桐天性美”、演奏过程的“潇洒风度美”、赏析过程的“渐入佳境美”、艺术效果的“怡心养性美”、艺术感染力的“众物乐其美”等五大音乐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20.
释真观是由陈入隋的高僧,也是当时著名的佛教艺术家、文学家。其辞赋创作深受佛经文学及讲经、唱导等宗教文艺形式的影响,自觉采用了对话体、讲经文的“释经名”以及唱导文中的“杂序因缘,傍引譬喻”等文体策略,刷新了当时的辞赋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