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4,25(5):20-22,39
清初学术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辉煌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陈确、傅山、颜元、李塨等学术大家,他们继承了晚明学术的合理内核,又根据时代特点,对晚明学术有发挥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
晚明“山人”与晚明士风——以陈眉公为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山人”与传统“山人”已有了本质区别,其“山人习气”在晚明就颇受物议,故此明末清初的大多数文人都不愿直称负有清望的陈眉公为“山人”,但陈眉公的“山人”身份却是毋庸讳言的。不仅如此,他事实上还是晚明“山人”中的领袖人物,是晚明“山人”“竞述”的对象。但陈眉公毕竟又与普通“山人”有诸多不同之处:陈眉公的生活方式虽然亦游亦隐,但以“隐”为主,其“游”也非主动出游;陈眉公主动捐弃诸生而为“山人”,与一般诸生被迫放弃举业而成为“山人”略有不同;陈眉公的安贫乐道的处世态度、淡薄名利的价值观在晚明“山人”中也是颇有独特性的。作为个体的陈眉公与作为群体的晚明“山人”同而不同,“不同”是陈眉公在晚明享高名的根由,而“同”则使他在清乾隆朝以后备遭恶谥。  相似文献   

3.
刘宗周是晚明大儒,他上承王阳明,“本良知而发明慎独”,下启黄宗羲,开浙东学派之先河,在明清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浙东学术绕不过的思想家。刘宗周自称其学术为“慎独之说”。他说:“千圣相传,只慎独二字为要。”(《刘子全书遗编·阳明传信录》)他的学生黄宗羲也说:“先生之学,以慎独为宗。”(《明儒学案·蕺山学案》以下  相似文献   

4.
晚明清初的学术思想,一直是比较引人关注的话题。将明末清初作为一个学术史时段来讨论,大致不出以下两种情况:一、因研究明末清初的某个或若干个思想家,在追溯其师承关系时,往往不得不追溯到晚明;二是在讨论清代学术的渊源时,也不得不从晚明学术寻找其学术“基因”,如研究清初的经世之学,便会从学术史自身发展的角度,将其归结为对晚明王学的反动;而研究清代盛行的考证学,则可追溯到明代中后期。这两种研究方式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现在经常说的“倒放电影”或“由果溯因”,即带着某种预设去追寻学术思想发展的线索,这对厘清某种学术或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晚明以降,阳明学与程朱学并立格局,因由时势的变化,引发了政治上的纷争。思想多元,党争频仍,社团林立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表象。这些因素引发了晚明党争与文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追根溯源,唯有从政治与学术的双重视角切入,方可突破其表象,得其实质。宏观上讲,晚明党争对文学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晚明党争与文学流派,主要指性灵派(包括公安派、竞陵派);二、晚明党争与文人结社,如复社、几社等政治性社团;三、晚明党争与时事文学,如时事剧、时事小说等。  相似文献   

6.
王英 《船山学刊》2019,(5):69-73
因应晚明学术、政治之弊病,蕺山学派在天道人心之'常'与'变'之间存在一定张力,但总体以常贞变。天道有常,即生生,无始无终而有一定的秩序性;人心有常,通过逗出'独体',突出自我主宰性,重未发工夫;治道需有常,士君子作为政治中坚力量,其'独体'作为秉彝,外物不能淫、移、屈,作为直感判断力,能根据实际情境挈矩变通从而具体地适用道德法律原则。作为贯通天道、人道、治道的核心元素,'独体'拒释氏之无常,老氏之反常,晚明俗学霸术及政治现实之机械变诈、反复无常。  相似文献   

7.
张瑞龙 《学术界》2006,(3):296-301
晚明清初的学术思想,一直是比较引人关注的话题.将明末清初作为一个学术史时段来讨论,大致不出以下两种情况:一、因研究明末清初的某个或若干个思想家,在追溯其师承关系时,往往不得不追溯到晚明;二是在讨论清代学术的渊源时,也不得不从晚明学术寻找其学术"基因",如研究清初的经世之学,便会从学术史自身发展的角度,将其归结为对晚明王学的反动;而研究清代盛行的考证学,则可追溯到明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8.
郭长保 《船山学刊》2011,(3):157-160
在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新文学的兴起主要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对传统文化在新文化中的延续相对忽略。本文认为,五四新文化既吸收了西方的"科学"与"民主",同时也继承了传统的根基。晚明新思潮是潜在血脉,是一股一直涌动的暗流。从中晚明以来的王阳明、李贽,直至晚清的梁启超、鲁迅等人构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颇为壮阔的史无前例而极为清晰的文化思想图谱,为晚明乃至五四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秩序的建立,描绘出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吴根友 《船山学刊》2012,(3):133-140
晚明以降,中国哲学出现了以"求真"、"贵我"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新哲学精神。受这一新哲学精神的影响,中国艺术领域、学术领域分别出现了提倡"性灵"的美学主张与学术主张。其中既有袁宏道、袁枚在文学领域里的"性灵"说,又有焦循、章学诚在经学与史学领域里的"性灵"说,从而体现了尊重个性的新思想在文艺与学术两个领域展开的思想历程,体现了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在深度与广度的展开。  相似文献   

10.
张永刚 《江淮论坛》2006,(1):128-131
晚明实学思潮的高涨以东林党人纠弊和修正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为端绪和旨归,呈现为学术层面上的“反之于实”以及政治层面上的“治国平天下”,掀起了晚明学术与政治变革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晚明是一个潜伏着文化转型和精神裂变的过渡时代,在"程朱理学"日益僵化的情境下,"阳明心学"成为晚明思想界另辟蹊径的一个产物,它在发现人、肯定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价值理念上达到中国近代历史的新高度。在"阳明心学"及其"王门后学"的熏陶浸染下,晚明孕育了中国近代的"浪漫洪流",而从"阳明心学"发展到"王学左派",左翼激进的思想启蒙促进了浪漫精神大放异彩,然而现实困境及自身局限使之在"向左转"后无路可走,最终导致浪漫的瓦解和终结。  相似文献   

12.
刘志琴 《河北学刊》2008,28(1):67-70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而争论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迸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竟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为此,《河北学刊》与中国明史学会组织了这次《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专题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争鸣和互相切磋,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杨思贤 《理论界》2009,(7):115-117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文士,但他真正的价值取向却是在政治方面.晚明的政治形势和学术转向是造成他价值取向的大环境,而朝野对于钱谦益误解性的期望又推动了他的政治欲望.然而,钱谦益的个人才性却与时代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这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也是发生在晚明文士中间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4.
明清易代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佩琦 《河北学刊》2008,28(1):72-75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而争论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迸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竟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为此,《河北学刊》与中国明史学会组织了这次《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专题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争鸣和互相切磋,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谈及晚明学风时,古今不少学者都这样认为:第一,晚明学风空疏。时人“空谈心性”、“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以致“学风荒陋”、“空疏顽固”。“自文成而后,学者盛谈玄虚,遍天下皆禅学。”第二,晚明学风空疏的原因是王学及其后学所致。“王氏之徒,废实学,崇空疏,蔑规模,恣狂荡,以无善无恶尽心意知之用,而趋入于无忌惮之域”。“晚明是一个心宗盛行的时代,无论王学或禅学,都直指本心,以不读书著名。”“由于王阳明所倡导的心学盛行,士大夫以崇尚空谈性理相标榜,轻视一切经世致用之学”。第三,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是惩王学及其后学的流弊而兴,“明清实学则是对理学末流空疏之弊否定的产物。”上述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但仔细思索,不妥之处甚多。  相似文献   

16.
田丰 《船山学刊》2016,(1):14-21
王船山作为明末遗老,对晚明心学狂禅深恶痛绝,并在其著作中多次对阳明及其后学尤其是"无善无恶"学说批判。但思想史从来不可能有真正彻底的反题与断裂,本文试图梳理船山的"无善无恶"思想,及其与阳明思想之异同,从中见出晚明思想转折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7.
张燧《千百年眼》:晚明史学的杰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燧和朱舜水一样,前半生在中国,后半生寓居日本。《千百年眼》是一部学术札记。这部书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晚明多史论、少史考作品,此书亦考亦论;二是明代考据之书,多偏重经部、子部,显得博泛,而此书专论史部,且按时代顺序排列,比较专业化。就这两点而言,此书洵为晚明史学的杰作。它的发现,可以大大改写明代史学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就中国古典文学言,明人小品,也算一绝,然其命运似乎并不佳,众多文学史中言者甚少。吴承学近著《晚明小品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以学人的眼光看待晚明这一文学样式,理性多于热情,全面而系统地深入到晚明小品研究的许多方面,书中所言,颇多学术建树。系统性的研究是本书学术价值的重要体现。一种文学样式的产生、发展与衰亡,都有其复杂的原因,有文学本身的因素,也有文学以外的因素,因此,作为文学研究者,就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该书对盛于晚明的小品文,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文学传统、作家流派…  相似文献   

19.
张中全 《船山学刊》2005,(4):124-126
李贽通过“童心说”与“自适说”,使晚明士人由重视人的道德价值转向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由重视群体价值向重视个体价值的转向。李贽对个体生命意志的执着追求,对“无所待”人生境界的憧憬,深深影响着晚明士子对存在的关注,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王瑶与陈寅恪不仅有师承关系,而且在学术路径上也交集颇多。总体而言,二者不仅在求是这一学术目的上颇为相合,其实现这一目的的学术路径,诸如"从史实中求史识""了解之同情""内热的心情"等,也很是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