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已充分肯定。也就是说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此引导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县级政府如何运用宏观  相似文献   

2.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4,21(5):10-14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社会内在结构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计划经济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和生产组织,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是客观的价值规律。从计划经济变革为市场经济,必须真正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从政府机构向市场经济活动当事人的转换,真正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由行政权力支配到由市场机制客观调节的转换,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所谓中观调控,是相对于国家宏观调控而言的。它是指中观主体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当前主要是行政手段)调节和控制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一种管理经济的行为。就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而论,  相似文献   

4.
经济运行有自己内在的制动机制,其外在表现,是一些能够提挈总体或局部经济活动脉络的,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约束手段。反过来说,经济运行的制动机制,正是这些约束手段服从于客观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而按一定联结方式和构造格律的有机耦合。我们把那些滋生于经济运动的客观过程,以协调或划分经济利益为基础,一般以产品和劳务为实体而多以价值形式表现来影响、调节和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手段或工具——这些手段或工具并不一定纯粹表现为经济性——称之为经济杠杆。无论是自发地作用,还是人们通过国家和经济组织自觉地运用,经济杠杆都是依靠对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的利益关系在质和量上的变动来调节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所以,尽管从调节周期、短期遏制力等方面看它并不是最佳选择,但当其作用合理发挥时,能成为理顺经济活动纹理的最贴切、最有效的工具;同时,也是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动态平衡的最理想、最适宜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一、国家对企业集团应以间接调控为主国家对企业集团的协调、监督和管理,实际上是国家对企业集团进行宏观间接调控。所谓调控,是指协调、调节、控制、干预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具体包括三层涵义:一是间接调控,这是指经济参数,如税率、利率、价格、汇率等,通过微观经济活动(如市场)对企业所产生的调控性能。二是直接调控,这是指通过行政手段,如计划调节、行政命令和政策进行调控。三是准间接调控,它界于前二者之间,这是指政府用行政的方式去运用经济参数来调控。因此,它是一种不完全的间接调控。  相似文献   

6.
国家对企业集团的协调、监督和管理(一)王河企业集团和国家关系的总体目标,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也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杠杆、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等手段,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市场环境,以此引导集团企业正确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宏观间接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运行中的价格间接控制问题,具有双重内容:一是利用价格杠杆对经济活动进行间接调控,另一是利用经济手段对价格运行进行间接调控。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方式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是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在间接控制体系中,国家控制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是调整经济参数,调节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而价格作为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信号系统,作为价值规律作用得以贯彻的现实机制,正是最重要的经济参数和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因此,从客观上对经济活动进行间接调控,必须重视利用和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利用价格杠杆间接调控经济活动的目标是,实现供求之间的结构平衡和总体平衡,促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要求宏观经济的调节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利用市场机制,借助经济手段。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否定非经济手段调节的重要性。事实上,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中,非经济手段的直接计划、行政干预和经济立法都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谓节机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一、直接计划的调节直接计划是国家通过计划决策部门下达给经济运行中微观主体的带有强制义务性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分化机制探析沈建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协调和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的手段和机制是市场和计划及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在国家有效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轴心作用来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调节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是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运作和调节中发挥轴心作...  相似文献   

10.
把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从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方面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实质在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从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商品经济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不再给企业下达具有指令性质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而是借助各种经济调节手段,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使之做出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要求的决策。就间接控制的方式来说,实际上也有两种模式供我们选择:模式工:价格、利率等掌握在国家手中,并且由国家根据宏观控制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以影响和调节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模式Ⅱ:价格、利率在市场中形成,而不是由国家来直接确定。国家可以通过各种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与工商行政管理活动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是国家为了维护公共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利益,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对与社会公共经济利益有关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管理.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因此其职能亦体现为监督、检查、控制、协调、服务五个方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对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和商品生产、交易者个人的经济活动管理中,主要运用行政手段,通过外部监督方式,督促企业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法令、条例等.但由于以下原因,工商行政管理活动的诸方面与会计管理工作紧密联系着.首先,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中,按照国家规定要向管理对象收取一定数量的规费和管理费,这些规费、管理费的收取要全部通过会计工作来实现.其次,工商行政管理在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活动的同时,对于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命令、条例的经济单位和商品交易个人,也要辅之以经济惩罚手段,既然有经济处罚,则离不开货币量度的价值反映,这种价值的记录工作要靠会计工作来完成.第三,在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中,要为商品生产、交易者提供交易场所,向管理对象提供一定服务,按照服务与收费的责权关系,应实行服务收费,其服务收入必须通过会计来反映.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一书中曾提出: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上,应是“计划调节市场机制,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经营活动”。并具体说明,计划机制调节市场机制,就是国家主要采取参数调节的方法把市场机制作为调节对象。“市场介于国家与企业之间,国家利用货币发行量、中央银行利率、税收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市场……而企业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根据市场机制的变化安排经营活动”注。现在看来,这个思路基本上还符合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指出:“我们过去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动经济运行,而长期忽视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学会掌握经济杠杆,并把领导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这一方面来,应该成为各级经济部门特别是综合经济部门的重要任务。”并具体提出了要善于运用经济杠杆“调节产生结构和生产力的布局”的任务。——那么,经济杠杆对生产布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怎样运用经济杠杆去诱导、调节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布局?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各方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做法,注重运用经济杠杆,把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结合起来管理经济。但是现在,我们强调了经济手段,有人就忽视科学的行政手段,有的还把法律手段同行政手段混为一谈。因此,探索并运用经济调节系统工程,研究各种调节手段的互相配合与综合运用,这对促使经济改革顺利发展,开创经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问题的法律思考袁兆春,郑贤君宏观调控,是国家以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关系和宏观经济行为为调整对象,不直接运用行政管理手段,而是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协调的一种管理手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政府管理经济的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出政府管理经济内容在经济法中的地位,就抓住了经济法反映国家干预经济的本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需要借助于建立行政隶属性经济关系获得实现,经济法调整此种类型关系,既要推动政府管理日标顺利实现,又要防止其滥用干预权力、建立过多过滥的行政隶属关系。经济法调整政府管理经济的关系中,以维护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利益和效率作为根本价值,试图通过其调整机制把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目标寓于经济个体的个别活动之中,使经济个体在选择自身活动内容或方式时,充分注意到同社会目标协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经济管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正常运行。本文试就“转变”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是整个经济体制模式的系统转换人们知道,宏观管理是国家管理经济的基本功能,宏观经济管理又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基本方式。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型的,与其相适应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以直接控制为主的一套管理体系和办法。经济运行主要靠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直接干予等  相似文献   

18.
政权经济是运用政权力量维系和推动、为政治目标服务、接受政治标准衡量的经济.其运行特点是:①经济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由政治法则决定,并成为政权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经济组织只能按上级行政机构给定的指令从事活动,经济运行由政权目标导向;③经济组织间的横向联系被行政管理的定位关系切  相似文献   

19.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赵鹏一、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宏观调控是国家根据市场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经济运行从宏观上加以有效地驾驭,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内容和特征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从国家调配转向市场交换。①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后,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将是市场交换,价值规律成为主导机制。②社会各生产单位之间不再通过国家行政机构相互联系,而是通过市场体系相互依赖。③生产要素都将纳入商品交换的轨道,通过竞争实现各项生产要素的宏观配置和微观组合,从而达到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的提高,并使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大大提高。④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干预,从指令性为主转向指导性为主,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规划、引导、协调和监督,弥补、纠正市场自发调节的某些不足和偏差,以保证社会经济的总体平衡和长期稳定、协调发展。⑤国家通过单位分配和控制资源的能力削弱,中央的资源控制权力下放。 (二)社会资源占有关系:从集中转向分散,从一元转向多元。①打破大一统的国家所有制,形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