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社会资本--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的"有力工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莉 《江汉论坛》2003,(4):121-123
社会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它是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包括规范、信任的网络等形式.它为社会结构内的行为者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特征是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由于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而,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就会有许多便利条件,特别是在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方面成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建设“平安宁夏”的目标应该是把宁夏建设成一个发展、秩序、共赢、希望的社会,也就是和谐社会。“平安宁夏”建设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该由政治平安、经济平安、社会平安、环境平安等一系列子系统的构建来完成,而贯穿其中的原则,就是依法办事,靠法治的力量去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应该建立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机制,它首先能够从根源上确保社会公平,减少社会纠纷,其次,它能够在纠纷出现后合法、迅速地裁决和解决纠纷,确保社会公正,兼顾各方利益,唤起大家希望。一个公平与公正的宁夏社会,必定是一个平安的宁夏社会。  相似文献   

3.
"工荒"背景下劳资关系重塑与工会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荒是中国社会嬗变过程中,多个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共同发酵、集中爆发的结果,它考验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资关系的重塑。中国工会作为一种人群参与率最大的组织,在平衡劳资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应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他”诚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居于垄断和强势地位企业的一种行为,是一种诚信缺失现象。它具有与诚信相悖的不平等性、虚伪性、强制性等主要特征。“他”诚信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有损于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消除这种现象,必须要从加强道德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政府的监管等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杭州社会复合主体的建设无疑是一次在"共同体的重构"方面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学价值.它不仅建构了中国特色的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体化与社会化的融合,而且还推进了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与公共精神的有效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城市新型共同体,社会复合主体仍有着一些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如社会系统分化、组织的法律性质和组织成员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范畴是一个新颖而独特的新世界观的视角,它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网上纽结”。历史的人道主义是理解马克思“社会”范畴的又一个视角。人的存在与本质是统一的。在马克思那里,“社会”范畴还表现为动态的和静态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的语言多元系统及其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一书具有较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明代社会,特别是下层城市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它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发展,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上述两个方面已有很多学者做过很好的分析、论述和评价,我们这里要谈的是来自完全不同方面的考察,即它的语言价值方面。《金瓶梅》比较完好地保留了明代中后期当时都市下层群众的口语。真实地、完整地呈现了那个时期的汉语的自然口语面貌。这一点比起它以前的任何一部长篇小说,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都要珍贵十倍,就是它以前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淮河文化"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立柱  洪永平 《学术界》2006,(4):183-188
借助地方(区)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强烈意识让“淮河文化”概念破土而出,但如何科学地理解认识与界定它,学术界目前所作的工作还很少。本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去说一种文化概念的成立是合适的;(二)淮河文化概念可以成立的依据、历史文化发展的阶段与内涵。对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的初步研究使我们深信,“淮河文化”概念的提出对淮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那里 ,“共产主义”指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实运动及其要求和结果。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运动 ,它不仅具有经验性的特征而且是现实性的存在。而作为这种现实运动的要求和结果 ,它又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特定社会经济生活条件下的社会生活自身运动的趋势 ,因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经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产阶级”,曾是一个被理想化的西欧“类型”。随着向市场化体制过渡的深化,中国、俄罗斯的学者都正在进行关于中产阶级的“类型”与数量的比较与思考。中产阶级的“类型”问题,一方面与向现代化转变中带有历史烙印的社会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的分化机制有关。我们面对的问题不仅是中国中产阶级在形成、发展,而且在于它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