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出走是女权主义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主题,从简·爱的三次出走分析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心理轨迹,其次将简·爱出走后的命运和另两位作家易卜生和伍尔夫笔下的女性出走后的命运作对比,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身上表现了作者自己既追求平等的爱情,又重视物质财富的婚姻理想;挪拉的出走旨在宣扬一种“人的精神的反叛”,并不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朱迪斯则是16世纪的英国社会现实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丁玲的早期作品大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 ,年轻的丁玲以大胆率真的心灵直面女性的都市生存 ,写出了都市女性的情欲、理性、失落和超越 ,敢于逼视女性意识中那些隐秘的 ,甚至是尚不清晰的思想 ,发现其中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因子 ,唤醒、鼓舞、高扬它们。她的小说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女性都市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4.
"出走"是西方文学的经典意象之一,女性出走的情节模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中短篇小说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劳伦斯通过这一情节模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及精神诉求,对现在女性的自我实现不乏教义。  相似文献   

5.
描写了丁玲女性肉身叙事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变化过程,最后在延安彻底转变;丁玲在延安走过了三步:战士化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的转化和新的叙事方式的建立,由此探讨了话语卫生学的治疗机制和治疗功能。  相似文献   

6.
香港女性文学从50年代萌芽诞生到80年代出现繁花似锦的局面,成就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处在特殊的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之下,香港女性文学有着独异的特色。从创作主体看,香港女性作家有不少人是明星(名人)与美女,“明星+美女”的女作家是香港文坛的一大奇特现象;从作品看,香港女性文学往往脱不开“男女之情”的内容,婚恋小说为数不少,主题与人物塑造也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丁玲是一个颇具魅力而又不断争议的女性作家。纵观她的一生 ,2 0世纪中国历史的每一次重大变动 ,几乎都会影响到丁玲 ,丁玲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在思想、生活、创作上 ,丁玲始终与 2 0世纪的中国社会粘在一起。从丁玲在社会变动中的创作和女性角色定位来阐述她在 2 0世纪女性创作、女性话语世界建构中的独特作用 ,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 194 8年冯雪峰“发现”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 5 0— 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 ,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 ,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 80— 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 ,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 ,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潜女性话语的新境界上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丁玲两度来到厦门,其间著述颇多,并多次发表讲话和接受访谈.这些记录表现丁玲重返文坛后的许多重要文学创作观念.她反思中国新文学的意义,同时也反思自身文学创作的意义.丁玲在厦门时期认真梳理、总结了自己的文学历程,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念:作家要深入生活,要创作富有政治意义的作品;提倡大众文艺,扶持青年创作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与丁玲的文学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在五四精神影响下进入了文学界,以其大胆独白而受到关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她的创作出现了重要转折,从女性革命走向革命女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其女性创作找寻不到出路,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政治选择。在20世纪40年代,丁玲的一些作品还是显露了她的独立思考,随后由于政治因素,丁玲放弃了个性表达,走向配合政治宣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作品,《简·爱》生动地描述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困境。简.爱代表着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走出家庭,外出谋职。虽然作者夏洛蒂把简.爱塑造成精力充沛的"出走者",然而她奋斗的目的却是为了得到幸福的婚姻,最终以天使的角色回归家庭。为了让女主角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作者慷慨地给予了简.爱一笔丰厚的遗产。小说中的简·爱是幸运的,她是现实社会中女性白日梦的化身。  相似文献   

12.
曹禺在早期的四大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塑造了如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芳等情感丰富、性格各异、命运多,艮的女性叛逆者的形象,她们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从无觉悟和无反抗到觉醒到彻底的醒悟,最终勇敢地冲出封建藩篱,投奔光明,表现了曹禺对封建旧制度下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深切的同情,对新时代新社会的憧憬与肯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剖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入手,分析其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认真探讨丁玲作品中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女性文学创作是哈萨克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当代以来哈萨克文学发展中的新现象。从哈萨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到女性文学创作,历经了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哈萨克女性在历史上的命运和遭遇,再现了哈萨克女性的生活和独特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阅读了丁玲早期女性小说本文 ,指出莎菲们的逃亡与孤独既是女性现代自我意识觉醒后女性自我坚守、选择的结果 ,也是女性以此方式拒绝、抗争社会异化与抹杀女性自我意识的结果。逃亡与孤独 ,也是女性现代本文叙事的一种策略 ,它们寄寓着现代女性的欲望话语 ,以此反抗、颠覆排斥她们成长为现代女性主体的父权话语与男性神话  相似文献   

16.
"男耕女工"现象折射出时代变迁和农民命运的变化,借此可以管窥转型期文学中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作家的文本叙事策略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语文阅读顾丁玲早期女性小说本文,指出莎菲们的逃亡与孤独既是女性现代自我意识觉醒后女性自我坚守、选择的结果,也是女性以此方式拒绝、抗争社会异化与抹杀女性自我意识的结果。逃恨与孤独,也是女性现代本文叙事的一种策略,它们寄寓着现代女性的欲望话语,以此反抗、颠覆排斥她们成长为现代女性主体的父权话语与男性神话。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后五四时期强势崛起的女作家,丁玲实现了对五四女作家的超越.她将自己定位于现代女性身心解放的探寻者,在中国社会革命的不同时期,赋予女性解放以不同的时代内涵,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特色相当鲜明的女性作家.综观丁玲的女性题材创作,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条完整的女性身心解放探索轨迹:现代的女性需独立→独立的女性应革命→革命的女性要自强.在丁玲看来,现代女性的身心解放与社会时代的变化发展紧密相关,其出路需要不断调整并走向深入,不仅从个体精神意识上,还应从文化体制上寻得彻底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说,丁玲无疑是中国现代女性命运探索之第一人.然而,丁玲笔下的女性毕竟是社会时代气候下的女性,裹挟在中国社会转型、阶级革命、政治斗争的洪流中.身为女作家而要参加革命、要介入政治,使得丁玲不得不同时进入文学和政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这两者的冲突与融合虽然使丁玲的作品有了新的思考点,但其艺术个性却受到了损害.丁玲努力尝试调和其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政治身份的矛盾,但事实上却难以缝合两者之间的裂缝,建国后丁玲的创作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伍尔夫与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反映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伍尔夫与丁玲创作的重点在于女性形象对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她们始终将其强烈的女性意识渗透于人物的形象中,让这些人物形象经历了孤独苦闷、彷徨迷惘、坚定执着的新的人生发展之路.伍尔夫与丁玲的作品全力发掘女性意识,显示了她们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形成了中西小说最有价值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丁玲与四十年代海派女性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玲女性小说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精神退场、欲望泛化的都市男性中心社会里对理想爱情神话追求的幻灭。其小说充满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觉醒,双重痛苦——希望的同时在失望,进攻的同时在退守,建构的同时在解构。对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影响深远,施济美、张爱玲、苏青等无不从她那里汲取过艺术的营养——思想资源和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