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花飘香     
天地间最重要的生灵是什么?是人。人世间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是吃饭。昔者仓颌造字,造到“饭”字的时候很伤了一番脑筋,后来不知怎么灵机一动,一下子造出了个千古绝字:一个“食”“字加一个“反”字,成个“饭”字。“饭”字这般结构,其意一目了然——有“食”为“饭”,大家高兴;无“食’侧“反”,人人不安。个体无饭反其身,群体无饭反其国。吃饭之事成了关乎社会稳定平和之要,为此还编出了顺口溜: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不是一般俄,是饿得慌,人一债就容易出事,不可等闲视之。所以历来的中国政府都把满足国人吃饭…  相似文献   

2.
做孔子的太太是不容易的,因为孔子对饮食挑剔得厉害。他不光是讲究食物的新鲜,要求太太亲手做,"沽酒市脯不食",而且对饭菜的形状和吃饭的氛围要求也高,"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至于他每饭"不撤姜食",  相似文献   

3.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Upādhyāya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阁",到了汉族地区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词被用为对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历来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流文化,对于奢侈享受视之为亡国败家的毒药.儒家经典《大学》直言:"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司马迁描述墨家的主张为:"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斫.饭土簋,歠土刑.粝梁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简单地说就是房子能住就行,餐具不漏就行,...  相似文献   

5.
先说"消息"这个词吧,"消"是"灭"的意思,"息"在大家心目中,与"消"的意思大致相同,有"停息""消除"之意,那么为什么"消""息"两个字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了呢? 其实,"消息"一词,不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它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这两个字在意义上是截然相反的,"消"字是"灭"的意思不错,但"息"字就没有"灭"意了,它是"生"和"增长"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阅卷考试",然而,却未必知道"离卷判分".所谓"离卷判分"也可说是"全闭卷判分",即完全不看试卷来进行"估分".民国初年有几位文化大师,给学生讲课非常认真,但对阅卷判分却觉得无足轻重而随便应付.显然,他们认为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成绩.  相似文献   

7.
阅读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读"字上,要提高阅读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既要保"量",更要保"质",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打秋风"的出处,历来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从"吃赠饭"这个词的地方口音演化而来,有说源自江浙,又有说源自广东,没有定论。清代乾隆年间编著的《通俗编》中提到"打秋风"。明代有一本记载社会奇闻逸事和风俗典故的书,叫《野获编》,提到了民间用俗事来对对子,其中就用"打秋风"来对"撞太岁"。所谓"打秋风",就是大老远来了,腆着脸要东西;所谓"撞太岁",是指依托官府,赚别人的财物。不过《通俗编》随后还提到了明代的一本笔记,叫作《七修  相似文献   

9.
粽子分享 现场,专做老北京风味儿的刘宅食府创始人杨玉萍老师不仅带来了粽子,还为大家展示了粽子的"正确打开方式".她说,用来捆粽子的线叫"马莲",上面有个"活扣",一拉就开.一般都用两片或三片粽叶,如果叶子宽就用两片,叶子窄就用三片.粽叶是苇叶,所以吃起来有股清香.脱去粽子绿色的外衣,露出它米色的胴体,入口后香甜软糯.国际朋友们听得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0.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用毛泽东主席这酣畅的诗句,比拟巨化人称"老西"的俄罗斯氟化工专家西特里维先生当前的心绪,是再贴切不过的.  相似文献   

11.
《说文》曰:"走,趋也。""趋",就是"跑"的意思。"走"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挥动双臂用力向前奔跑。金文"走"的上半部与甲骨文相同,下半部增加了一个"止"字,"止"就是脚,突出用脚奔跑,有了会意的成分。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那么古代的走是用什么代替呢?是用"步"代替的。《说文》曰":步,行也。"《礼记·祭义》:"跬步而不  相似文献   

12.
欢迎订阅2006年《人才资源开发》月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隆汉 《人才开发》2005,(11):51-51
和谐,有人就文字结构对此二字作出颇为形象的诠释:和,从禾从口,意即人人有饭吃;谐,从言从皆就是个个均可发言。由是观之,和谐社会便是人人有饭吃,个个可说话的友爱社会。这是以高度现代文明为特征的社会,亟需每个人都要具备感恩意识。如果人不会感恩,就谈不上有友爱;没有友爱,何来社会和谐?社会学家认为,感恩意识离不开感恩教育。岁月悠悠,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谁个不曾施恩,谁个不曾受恩。“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永远是我们的处世情怀。二战期间,上海市民曾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一千多名犹太难民免遭法西斯杀害。为了教育一代又一代以…  相似文献   

13.
汉代以前尚未发明纸张,人们便把信写在一种称为"牍"的长条形木板上.因其长度为一尺见方,所以又叫"尺牍".信写好后,需要密封起来向外发送,于是古人就用大小相当的另一块木板将"牍"有字的一面扣住,这块木板称为"检"."检"上雕有线槽,用细绳捆扎三道,把两块木板缚牢.为保密起见,又在检的中心位置凿出一个小孔,把系好的绳结塞进去,然后填泥封实,加盖印章,此谓"泥封"或"木牍封",也叫做"缄".  相似文献   

14.
方北辰 《人才瞭望》2017,(13):84-85
在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说年轻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 显露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色来. 他的三位书友,徐庶、石韬、孟建,读书方法都奉行四个字——"务于精熟".不仅读得精,还要读得熟.用现今流行的话来形容, 他们都是"精熟哥". 唯独诸葛亮却不然,他奉行的是另外四个字——"观其大略",可以叫做"大略哥".  相似文献   

15.
天干物燥,寒流频袭,又是一个流感肆虐的时节。头疼得要爆炸,眼泪"川流不息",恨不得马上找个"偏方"赶走这些折磨人的症状。殊不知,"偏方"可能就在我们身边。美国"网络医学博士"为大家推荐了几种缓解流感症状的食物方。鸡汤:被誉为"天然青霉素",每天喝上一碗,就能帮助缓解流感症状。它不仅可以补充蛋白质和水分,还具备一定的消炎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元宵节过后,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又将遭遇"用工荒"困局。笔者最近在湖北、云南和四川等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众正在出现三大转变:主体从"农民工"到"民技工",诉求从"吃饱饭"到"要体检",发展从"讨工资"到"要身份"。地方政府和企业如果不应对这些新变化,忽视农民工权益维护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有可能遭遇农民工"用脚投票"。从"农民工"到"民技工"  相似文献   

17.
张港 《人才瞭望》2013,(10):33-33
赵本山的家乡——铁岭那儿的人,初次与人见面常问:"你是哪铺子的?"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有"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的诗句……我国带"铺"字的地名随处可见,如十八里铺、二十里铺.有的人误以为这个"铺"的意思就是店铺的"铺",其实,这个"铺"跟店铺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古代邮递制度留下的印迹.  相似文献   

18.
"醮""蘸"两字,酷似双胞胎,区别仅在有无"草字头"。如一时疏忽,极易出错。2011年6月26日《解放日报》"朝花"副刊标题"笔醮深情颂‘先锋’",即为一例。揣摩文意,此处的"醮"当用"蘸"字才对。"醮",音jiào《说文·酉部》:"醮,冠娶礼,祭。从酉,焦声。"酉为盛酒器,亦古"酒"字,故酉部之字皆与酒有关。"醮"本指古代冠礼、婚礼的一种敬酒仪式,受礼者  相似文献   

19.
老町长的心愿 我讲的老町长是日本板柳町的竹浪春夫先生.之所以称其"老",一是他任町长长达数十年,二是他年近八旬时还在当町长,三是现在他已离开了我们.这个"老"字足已表明竹浪春夫先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板柳町的贡献.在我的心目中,老町长是一位对中国抱有好感的杰出人物,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长者.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有许多常用的字眼,往往使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感到不解。举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1.Head Start如果这两个字开头的字母是大写,则连在一起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美国政府为贫穷或弱智的儿童设立的一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