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老子》的哲学性质,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大难的问题.我在四十年代讲《中国社会思想史》时就遇到了这个难题,当时我觉得《老子》的社会思想还比较容易说明,但是他的哲学原理就感到难解释了.我翻阅了很多过去的著作,特别注意当时一些进步学者的解释,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大同小异,基本上没有越出王弼"以无为本"的观点,纵有一二想要跳出王弼的玄学圈子的,也都因为对《老子》的"无"得不到满意的解释,陷入一般化了.于鹏彬同志的文章(见《复旦学报》1980年第6期),对于《老子》哲学谈到的方面很多,全文的中心是认为《老子》哲学的根本思想就是"虚无".现在我只就这个问题,再说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腐蚀》写于一九四一年初夏,是茅盾创作中最及时反映时代面貌的一部长篇小说。这一日记体小说,通过一个参加特务组织女青年赵惠明五十二天五十七则日记,反映了一九四○年九月至一九四一年二月间国民党政府统治下“陪都”的鬼域世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曾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腐蚀》以第二次反共高潮为背景,主要写了赵惠明在特务组织中被腐蚀的心灵。同时通过女主角赵惠明的生活感受,写出了当时国民党政府明讲抗战暗谋投降的反动本质。蒋、日、伪特务明来暗往,随时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曾对《共产党宣言》何以这样冠名有一个追忆性的说明 ;在另一地方他又明确讲到“三十年不曾使用”共产主义一词的事。这两段话虽然是在不同时间、地点、情况下说的 ,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后一段话恰恰是解答为什么会有前段话的说明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把握其线索和要点有助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领会。本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主题和结构,各个问题的要点和着重把握的内容进行导读。  相似文献   

5.
我在《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上发表了《老子不是唯心论》的文章,引起了韩强同志对我的批评(见1981年第3期)。我认为相互批评,对于促进认识和解决问题都有好处,所以,我对批评是欢迎的。不过,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认为了解古代哲学单靠注释训话是不够的,还需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章中,第一节第三题有如下的论述:“社会主义商品二重性的矛盾,根源在于商品中的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社会主义企业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已经不是私人劳动,而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我们只能通过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来反击恐怖主义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我在使用康华光教授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上册(第二版)的教学过程中,感到有两个地方的论述值得商榷。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射极输出器输出电阻的问题教材中(P、137~138)根据计算输出电阻  相似文献   

9.
<正> 杜老阐明了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之后,统治者为了永久地、世世代代统治人民,他们不但要求用法律形式来固定他们取得的既得利益,而且“还要求思想学术上有利于自己的统一形式”,要求有自己的统一的统治思想。汉武帝尊崇儒术,罢黜百家,汉章帝的白虎观会议,都是为了统一的统治思想。而当儒术定于一尊之后,统治者又将经学与利禄结合起来,使“学术的正宗与政权的正统互相利用”,以巩固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0.
湖北宜都,是镶嵌在长江、清江两江交汇处的璀灿明殊,是矗立在三峡地区的枢纽门户城市,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之都。而我们的家乡枝城——古丹阳,当属宜都市文化、交通、工业、经济等发达重镇。枝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山川秀丽,物华天宝,土地肥沃,山地广阔,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也很有开发价值。古丹阳地区人杰地灵,民俗风情文化源远流长,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提起二里头文化,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历史上的夏代,这不但因为其时代与夏和早商相当,还因为一百多处二里头文化遗址正分布在传说夏人的活动区域——豫西和晋西南,夏代是考古界和历史界急切期望填补的空白,人们怎能不因此而分外重视二里头文化呢?偃师二里头宫殿基址的发现,使人们思索,它究竟是夏都斟(寻阝)的宫殿,还是汤都西毫的宫殿?二里头一、二、三、四期文化都是夏文化,还是一、二期属夏,三、四期  相似文献   

12.
对于史可法的评价,学术界一直意见分歧,至今尚未得到统一,有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必要。我认为史可法算不上民族英雄,不够与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相提並论;但也不应是完全否定的人物,不能和龚鼎孳、洪承畴、钱谦益之流混为一谈。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就教于对史可法问题关心的同志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我们识别一个历史人物,不但要看他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他的全部历史。还要看他在历史进程中,对人民的态度如何。史可法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13.
我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独立的文学部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报纸出现以后,由新闻脱胎出来,而后逐渐发展,逐渐完善,最终独树一帜的。它虽然步入文学的行列,但它保留了强烈的新闻性特征。这种特征首先表现在它必须以特定的新闻性内容为题材,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必须是真实的事件或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史实。在这种独特的形式里,完全是真实的东西。”这正是报告文学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根本标志。其它文学形式,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戏剧、电影,可以“专用一个人为模特儿”,把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真人真事经过改造,塑造为艺术形象;也可以“杂取种种人”凑成一个,根据社会生活虚构故事情节。不管用哪种方法塑造形象,都要经过典型化途径。所以,这些人物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但又不能指认他就是谁某;这些  相似文献   

14.
人权概念的逻辑学定义应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处境,在道义和法律准则范围内,已经和应当享有的物质和精神权益。国际人权理论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就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而言,我们应当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同时必须承认人权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处理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的关系问题上,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以能否抑恶扬善来作为衡量一种社会及其司法制度优劣的基本尺度;对于民族权利的两种法理界定,应从对稳定国际秩序更具普遍指导意义的角度,从国际法上区分民族权利中两种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在对战争与人权问题的认识上,由于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不同,我们不能笼统地将战争定义为侵犯人权;虽然国际社会对人权与主权关系的争论反映出人权与主权的矛盾,但由于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在主权国家之间开展的,否定主权原则就无法形成人权的国际公约和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15.
《周易》,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大奇书,为历代学者所垂青,不仅因为它位居“六经”之首,而且因为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古奥深刻,复杂丰富,引人深思,令人发省。《周易》有经文和传文两个部分,《易经》和《易传》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各自的特点和产生的时代不同,因而又有着不可混淆的差异。《易经》和《易传》不仅不是同一作者同时所作,即使是《易经》和《易传》各自本身,也非一人一时之作。众多的编者和辽阔复杂附社会背景,使《周易》特别是《易传》具有在内容上既丰富又繁芜,在思想上既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对<毛选>中关于"言必称希腊"一语应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希腊",既指苏联,也指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既指共产党内教条主义者所背诵的马列主义的个别词句,也指当时国内一部分资产阶级学者所鼓吹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毛泽东在重点批评党内教条主义者的同时,也批评了国内的"全盘西化"论者.他虽反对"言必称希腊",但并不反对向外国学习.  相似文献   

17.
对James Legge译《论语》中若干译文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译英或英译汉,都务必考虑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两种语言的特殊规律。如汉语中无冠词,英语中却大量使用冠词。一个汉语句子可使用若干个动词,将其译成英语,只需一个动词,其余动词则用非谓语动词词组或介词词组表达,等等。由于两种语言的特殊规律、民族习惯、原著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等因素所产生的理解上的隔膜,致使在翻译中很难确切表达原文的真实含义,而逐字直译,有时会弄得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在此情况下,人们必须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用意译手段。  相似文献   

18.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是否岳飞所作,近几年又被作为疑案重新提了出来,国内文史界的专家们也各抒己见,众说不一。 在讨论中,持两种不同意见的学者,都曾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出现首次书写词碑的是浙江提学副使赵宽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最近,我们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汤阴县岳飞庙碑林中有一碑刻,时间上与赵碑有很大不同。概述如下: 在汤阴岳飞庙肃瞻亭院东南隅墙壁上,嵌砌着一块不为人们注目的石碑,此碑长方形,高140厘米,宽49厘米(厚度无法测出)。碑额呈弧形,中高29厘米,正中阴刻五朵祥云,两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导方向,而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这决定了《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质为目标的知识性讲述、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的哲理性讲述、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情感性讲述,并使三者有机结合、互为依托,才能取得素质教育的实质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举世闻名的演说。隐喻的运用是其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作为一种语篇策略,隐喻在语篇建构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类比转移机制,始源域和目标域间的互动使隐喻在语篇层面延伸。本文旨在从语篇功能角度入手探讨隐喻对这篇演讲的语篇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发现,隐喻延伸在语篇中形成了系统的词汇衔接网络,既增强了语篇的连贯性,又丰富了语言表达,从而使演讲语言华丽优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