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观察(上海)》2011,(8):6-6
默多克生于1931年,今年已经81岁。别的81岁的老人早已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而作为新闻集团这个庞大的媒体帝国的舵手,他却不得不在英国忍受其“一生中最卑微的日子”,在英国议会接受询问。还遭遇了一名男子的“餐盘袭击”,幸好他的中国太太邓文迪身手敏捷,出手护夫,挡掉了餐盘。 相似文献
2.
陆晓禾 《社会观察(上海)》2008,(11):26-28
当资本与政绩捆绑在一起,当监管流于形式,当舆论被操纵,当公众监督被屏蔽,而只能靠资本的良心来约束时,可能很难期望一些缺乏良知的企业家身上还能流淌道德的血液。 相似文献
3.
不论是市场力量还是制度因素对农民工造成的社会排斥,最终都将通过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关系得以体现。在市场性排斥和制度性排斥的情形下,农民工是城市生活的边缘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处境,最恰当的表述便是:“干完活走人,公民权免提。”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工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对实现农民工的社会包容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巍 《社会观察(上海)》2013,(12):73-75
市场无法自发孕育出国际货币。因为国际货币不仅仅是国际交易的媒介,也是国际权力的工具,有能力的国家都不惜借助政治力量来提升本国货币的国际使用,其中很重要的—点是寻找货币的国际盟友。 相似文献
5.
王敏 《社会观察(上海)》2011,(5):35-36
泡沫经济破灭后长达20年的萧条,使得日本社会呈现出一种整体性的衰败。日本的政治家和政府越来越失去了对经济、社会的操控能力和影响力。太平时期已是风雨飘摇,遇到大的灾难和危机,日本政府更是无力调动大量资源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6.
潘凯恩 《社会观察(上海)》2014,(4):76-78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波及数亿人口的战争毁灭了四个帝国,重创了欧洲文明。今年是一战百年,在整个世界都在纪念、反思这场人类首次全球战争之时,战争的主角之一——德国大战前的战略决策也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在世界大战开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处于其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战争之后,不仅崛起的国势不复存在,连帝国本身也在战败和一连串革命中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7.
寒竹 《社会观察(上海)》2013,(11):78-80
在中国学界、政界、舆论界,一谈到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几乎都会提到“左右之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纷繁复杂,“左”和“右”也被视为最主要的两大阵营。因此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分歧和对立.也通常被看成“左右之争”。但是,从政治学理论看,用“左”和“右”的概念来解读中国社会的思想分歧,事实上背离了“左”和“右”这两个政治概念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果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不改变,那么,在博弈中已经处于下方的购房人的力量便会更加薄弱,房价也会一路高涨下去.当价格上涨到引发市场的报复时,便由市场的力量摧毁一切,而政府或者说任何有远见的房地产链条中的角色都不希望这样的场面出现.因此,必须防患于未然.这也就像在赌场上,力量较强的人通过抽老千的方式赚了大部分人的钱时,这大部分人在觉醒后狠心"戒了赌"或者"砸了赌场"一样. 相似文献
9.
荃荃 《社会观察(上海)》2010,(6):48-51
做了父母的人,迟早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回想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没什么教育理论,没什么专家讲座,没什么育儿杂志,我们的父母甚至没时间管教我们、陪伴我们,但是,我们依然在相对简单很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自如。如今, 相似文献
10.
小引
关于“超级女声”的讨论文献已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视角、内容和态度五花八门。本文不准备像其中的许多讨论那样试图对“超级女声”产生的各种现实的和可能的社会后果进行分析和预测,也不试图对这一现象的是非曲直做直接的道德评判,而是尝试从建构论和意识形态理论角度对这一造星运动做简单的社会学分析,厘清其中不同社会关系的建构、变动及其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11.
困惑之十: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目的”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伟 《社会观察(上海)》2006,(1):26-27
“学以致用”是中国最经典的学习目的论。我们在上海一所高中的高一年级两个班里做了“学习目的”的调查,其中不乏这样的回答:“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将来生活富足愉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了家人和自己的虚荣心,考上好大学”;“家长逼的,很无奈”,“为了不让老爸老妈骂”;“为了出入哈根达斯像出入自家门前的小卖部”;“为了车子、房子、女子”……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大约有80%以上的同学都提到了学习是为了考大学,找好工作, 将来过上好生活。周恩来当年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这句话也曾激励了几代学子,如今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谁要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八成会被认为是故作姿态。从这些孩子的回答来看,他们的学习目的无疑更具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正是这种功利性使得“学习”失去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乐趣,而成为一种负担。然而,简单指责这种功利目的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因为它更多是来自社会的影响。那么,今天的社会究竟应该给学子们怎样一种学习目的论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