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杰昌  李国 《职业》2010,(12):48-48
"大学生保姆"走俏重庆 对于20岁的刘星馨来说,8月23日是忙碌的一天,上午到重庆沃尔玛超市采购食品,下午到南桥寺茶叶市场买"大红袍",一场小型家庭烤肉晚会即将举行,这是小刘首次以家庭管家的身份,为位于渝北棕榈泉小区的一家人张罗聚会。晚会搞得很成功,小刘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2.
利用核能发电,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从魔鬼手中夺取能源"。因此,对于核电安全技术的要求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3.
普京一直以来是俄罗斯人民的偶像。普京的第二任期将在2008年结束,而在这一期限即将到来之时,大多数的俄罗斯民众竟然纷纷支持修改宪法,欲让普京再次连任总统。普京成为俄罗斯百年来最受欢迎的政治家。其魅力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所选择的渐进式改革路径是否可以说是成功的?是否存在一个"中国模式"?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回答。根据经济学家通常的理解,"模式"是一种理论性构架,描摹现实经济中的一些特定关系。"中国模式"的"模式"一词,更多指的是一系列历史事件所组成的一个真实过程,而这一过程足以成为其他国家模仿的方式或范例。  相似文献   

5.
教育水平的跳跃式迈进,为中国将世界最大的人口负担——"一张口",转化为世界最大的财富——"一双手"即高素质人力资源提供了巨大机会和潜力,也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潜在竞争力。但这条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6.
"悖论"是英文paradox的中译。有几种解法,都有点模糊。用在这里的意思,是一组言辞仿佛互相矛盾,说的却是真理。我以"虚无"来形容这悖论,是说一些累积财富的仓库可以持久地稳固,内里藏着的很值钱,但没有产出,看不到给拥有者带来什么租值或收入。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提出"和平崛起"的概念并一度视之为战略时,很快招致了国内政学两界一些人士的反对,认为用这一概念很容易给国际社会视为有"报复之心"和"夺权之意";同样也遭到了西方政学两界的不同解读,其中有一种观点就认为,中国所谓的"和平崛起"实际上背离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原则,目的要"突出重围"并进而主导世界。  相似文献   

8.
徐雪雁 《职业》2013,(8):50-51
在中职学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考试分数感到无所谓,这一情况往往让中职教师一筹莫展。"分数"若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么,就很难期望学生能够重视学习。让漠视分数的学生对分数"斤斤计较"起来,是让他们主动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孩子从来都是被摄影的对象,年轻的父母都想用更多的胶片将孩子欢乐的童年记录下来。孩子在各种指令的摆布中,完成了一个个茫然的过程,他们只是为了实现亲人快乐的工具,完全没有快乐的感受。在我家的相册里,有许多水平很"臭"的照片,那都是女儿彤彤的作品和她自己快乐的记忆。不过这些水平很"臭"的照片中也有数张让人眼前一亮的佳照。  相似文献   

10.
J角色一:艾玲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成绩好,口才好,很快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原以为会工作得很愉快,结果试用期过了单位却没有让她转正。她感到很委屈,每天按时上下班,在"小方格"里完成自己的工作也不掺和别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克里雅(kériye)"是维吾尔语对于田的简称。所以在这里指的"克里雅人"亦于田的维吾尔族。本文也是主要讨论了于田维吾尔族的基本情况。从而引出了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以及思考,并通过茶文化来了解于田维吾尔民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伟 《中外书摘》2014,(8):38-39
2008年普京卸任总统后,第二度出任俄罗斯总理兼统一俄罗斯党主席。2011年11月,普京作为总统候选人参加2012年俄联邦总统大选的提名获得全票通过,正式宣布2012年参选总统。2012年3月,普京赢得总统选举,于2012年5月7日宣誓就职,第三次就任俄罗斯总统。  相似文献   

13.
苏聪 《现代交际》2011,(3):140-140
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要面对和需正确处理的一对很重要的关系,就是"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人的发展和实现经济的发展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挑灯看见 《职业》2010,(9):71-71
在红网上看了一个关于"哥"的帖子,尊称是:最牛"证件哥"走红网络。 原帖说得很罗嗦,简单说,就是一个帅哥带着30多本证件应聘网店运营岗位,却没有应聘上。  相似文献   

15.
郑蕾 《职业》2011,(33):43-44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一般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所谓"体态语"(Body Language),是一种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交流手段。"体态语"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梁传金 《职业》2011,(9):72-73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工教育领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双师型"教师匮乏,已成为阻碍技工学校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问题。国家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直重视技工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罗秋晔 《职业》2012,(3):85
一、制图课教学中的"反常"现象学生初学制图课,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原来学习数理化成绩之优秀者,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制图课很吃力,而有些数理化成绩不是很好但思维灵活、平时被认为是调皮捣乱的学生却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8.
高峰 《职业》2014,(28):41-41
"招工难",员工欢喜企业愁很多人哀叹中国人口红利终结,觉得企业发展的远大前程被"招工难"蒙上了阴影。有的企业HR指责新生代年轻人:"还没来上班呢,就考虑工作强度、薪资收入、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生活配套设置等,稍不满意,就拂袖而去。"进而斥责年轻人的期待"不合实际地偏高"。劳动者"很挑剔",仿佛成为了企业"招工难"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周铁莉 《现代交际》2010,(12):97-97
"孝悌"观念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西周时期,以"亲亲"和"尊尊"为中心建立宗法制度,"孝"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忠"的思想也由此逐渐成型。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悌"观念被纳入国家制度的范畴。在以后几千年中影响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但规范着中国家庭秩序和社会等级,而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伦理制度,影响着国家秩序,出现"家国天下"的局面。成为中国伦理本位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古代中国社会"超稳定"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0.
唐金燕  刘玉涛 《现代交际》2010,(12):44-44,43
本文对曾在国内翻译界引起不小争论的两种译文处理方法——"形似"和"神似"的不同特点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提出"形似"和"神似"的最佳境界是二者兼备。当二者不能两全时,译者为保证原作意蕴、风貌所做努力都应予以肯定,这也是译者的一种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