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立民国,是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一座里程碑。广东对辛亥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这里不仅是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也是参加革命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还是武装起义开始最早、次数最多的省份,涌现出一大批献身于民主革命事业并作出杰出贡献的志士豪杰,同盟会元老、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就是其中一位。从何天炯的革命足迹中,随处可见与广东家乡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迪夫 《炎黄世界》2011,(8):32-33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中,我国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景仰之情,把他历年来创作的分散敬立于国内外大型的10多尊孙中山像按原尺寸复制集中,分别在广州辛亥革命纪念广场、中山市翠亨孙中山故居展出。人们在瞻仰孙中山先生光辉形象的同时,也发现曹崇恩教授对创作孙中山像情有独钟,是目前国内创作孙中山像最多的雕塑家了。  相似文献   

3.
华侨对辛亥革命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孙中山所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书)。孙中山还说过许多类似的话,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华侨是革命之母”(见张永福《南洋与创立民国》)。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固然是中国社会的产物,它的主要条件是在中国社会里面孕育成熟的,但是孙中山用这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比喻他的革命活动是从华侨里面开始,革命团体的第一批成员和最早的赞助人就是华侨,华侨在革命活动中建立了辉煌的功绩,对于促成辛亥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有充分根据的。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也说:“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现在缅怀华侨这一段光辉历史,当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社会动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民国初期的5年中,全国出现了107个经济团体,形成了一个空前的高潮。这是社会各界在辛亥革命为之奋斗和开创的民族、民主和民生主义精神鼓舞下兴起的。经济团体的勃兴体现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动员作用。辛亥革命的这一社会动员作用虽然带有某些局限,但是在总体上仍给中国经济近代化造就了一个比较广泛而稳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炎黄世界》2011,(7):21-23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福州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有多位辛亥革命英烈曾旧居福州三坊七巷。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十杰”,均曾求学于文儒坊蒙学堂。  相似文献   

6.
何广 《老年世界》2011,(14):6-7
“辛亥革命”,如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一般理解为“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围绕辛亥革命,中国现当代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纪念。  相似文献   

7.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外史学界一直存有分歧,新世纪以前,大陆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辛亥革命的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01年与2006年,江泽民胡锦涛先后发表讲话认为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其后除了张宪文等少数史者,大陆史学界相应沉默。2010年梅宁华发文强调“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当前,再坚持“资产阶级”的定语毫无意义,而应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8.
吴亮 《现代交际》2014,(12):76-76
武昌爆发后,为响应孙中山的革命号召,陕西革命人士组建陕西靖国军,沉重打击北洋军阀在陕的统治,有力地支持了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然而,由于陕西靖国军内部的种种矛盾,陕西靖国军进行改组并最终未能摆脱失败的命运。导致陕西靖国军失败的原因众多,本文将对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海 《当代老年》2011,(10):21-22
百岁老人孙墨佛以其功高、德高、艺高而被世人尊称之为“辛亥革命老人”、“百岁诗人”、“百岁书法家”。他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亲历百年沧桑,其冒险夜救孙中山一段经历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0.
100年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这段世人难忘的铁血革命中,原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在校学生参加了武昌首义,  相似文献   

11.
马广志 《老人世界》2011,(10):34-35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太师章炳麟曾写有这样一副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便有斯人。”联中的“斯人”指的就是与孙中山齐名的革命家黄兴。黄兴字克强,湖南长沙人。他曾多次组织武装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黄兴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作为辛亥革命领袖人物的黄兴,豪侠刚勇且儒雅风流,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共产党对黄埔军校建设的历史贡献 1.在创办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人生观念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这其中就有共产国际和中共给予他热情的帮助.1921年12月,共产国际马林会见孙中山,马林以苏联和中国国民党联合为前提的见解之下向孙中山提出三条建议,其中就有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内容.1922年8月,李大钊会见了孙中山,同他讨论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国名媛张荔英 1906年,张荔英出生于浙江南浔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张静江学问渊博,酷爱艺术.因他仗义疏财,不惜代价资助孙中山革命,深得孙中山的器重,并与之成为生死至交.母亲姚蕙,则是苏州城里的大家闺秀,能诗会画,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底蕴和美学根基.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爆发后,陕西革命人士积极响应,组建陕西靖国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陕西靖国军在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势力,抗击着数倍之敌并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在陕西这块神圣的革命之地上创造了八省战阀的盛举。由于自身的局限和外部因素的限制,陕西靖国军最终未能摆脱失败的命运,但对陕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冯巩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是曾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 按照现在史学家的观点,认为冯国璋在历史上有劣迹也有功绩,劣迹是镇压过山东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时攻打过革命武装;“二次革命”时镇压  相似文献   

16.
《城市》1992,(2)
在北京东城区铁狮子胡同5号(现地安门东大街23号),原是清朝王府,民国年间改为私人住宅。1924年,孙中山抱病北上抵京,临时寓居于此。次年3月12日在这里逝世。4月2日遗体移到香山碧云寺。治丧委员会决定在此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匾。室为内外套间,陈设简朴。在外间的西墙上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汉白玉刻石的上方,悬挂着孙中山遗像。遗像的右边镜框为临终遗嘱,左边镜框为致苏联书。靠墙的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198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前夕,对纪念室进行了修整。  相似文献   

17.
孙蝶平 《老年人》2011,(7):40-4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创始人。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相似文献   

18.
朱晖 《当代老年》2010,(6):19-19
孙中山推翻满清政权的革命中,哥哥孙眉功不可没。为了弟弟的宏图伟业,孙眉不仅倾其家产予以资助,还发挥自己广阔的人脉,奔走呼号,寻求更多人的支持。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当时,许多人凭借各自的背景,挖空心思地捞取一官半职,孙眉也未能免俗。在他眼里,弟弟就是当今“皇帝”,做哥哥的不说封王赏地,怎么也该混个“二品顶戴”。  相似文献   

19.
征联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5,(3):51-51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摧毁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创建了共和政体,可谓史无前例。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其革命理想、奋斗精神、顽强意志、崇高人格无不令国人高山仰止,然就历史功绩而论,最突出的标志即“推翻帝制,创立共和”。故出句以此起  相似文献   

20.
《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将民主主义革命建设分为三个部分: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民国中后期,"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当时政府和社会精英重点关注的课题,并且开展了针对性的争论、研究、规划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性的社会事业,迎合了当时社会在应对缓解社会问题和维护稳定、协调发展方面的客观需要,在社会救助、社会改良和社会制度建设等多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因而获得了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