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今天,苏其亡党亡国已过去20年,但这一切还是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务必要从苏共历史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社会观察》:您对于“幸福”如何理解?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状态?郑也夫:英文的“幸福”(well-being)一词很妙.直译就是“好的存在.好的存在状态”。我们还可以推论.不只是身体.而是身心的好状态。但这解释显然不彻底。人们会追问:什么是好的状态?怎样达到好的状态?靠金钱.还是靠别的东西?主流经济学家的解释是,收入高幸福就多.因为工作是  相似文献   

3.
赵南元教授在《社会学家茶座》第三辑发表的《人文关怀,还是“皇帝的新衣”?》一文,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5.
法国哲学教授让·吕克·南希曾经在《世界报》上撰文,说萨特是个“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的两面神:没有一个哲学家像他那样在文学海洋中游弋,也没有一个文学家像他那样大举进行哲学操练;我们无法理解,逻辑思辨和形象推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竟然在同一支羽毛笔下毫无妨碍地非常清晰地表现出来”。为什么这么评价萨特呢?因为萨特的小说《恶心》就是这样一本逻辑思辨和形象推演完美合一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学界、政界、舆论界,一谈到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几乎都会提到“左右之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纷繁复杂,“左”和“右”也被视为最主要的两大阵营。因此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分歧和对立.也通常被看成“左右之争”。但是,从政治学理论看,用“左”和“右”的概念来解读中国社会的思想分歧,事实上背离了“左”和“右”这两个政治概念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月5日就《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公开纳谏之时,6日《成都商报》称,4日晚,央视邀请两位研究养老保险的专家首度提及公务员养老金问题。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称,公务员养老金制度改革一定要改的,改革方案正在讨论,是不是跟企业或跟事业单位同步,可能有点差异,但肯定要改。  相似文献   

8.
牛婕 《现代妇女》2014,(7):22-23
在屡屡爆出丑闻的“火箭官员”饱受公众质疑之时,武汉大学“最年轻教授”邓鹤翔却用真才实学赢得了广泛的肯定与支持。为什么同样是以年轻人为主体,公众对于两种现象的反响却是截然相反的呢?笔者承认,由“仇官”情绪引发的妒忌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与人们出现上述反差态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是,究其根本原因,我们的公众并不是非理性地将质疑锁定在所有年轻人身上.大家真正质疑的是选聘过程是否做到了公开透明,是否遵守了应有的相关程序。本文试图以罗尔斯《正义论》中的程序正义为立足点,对公众在“火箭官员”与“最年轻教授”事件中折射出的妒忌心理与正义感展开分析论述.并力求能够得出针对社会正义与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相关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9.
《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上的《也谈经济学的“流”和“派”》一文谈到经济学的“主流”与“非主流”划分问题,介绍了学术界的一种流行看法即:是否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济学界划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两个基本阵营。关于划分标准问题,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参照系,但在参照系的选择中绕不过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根到底是人,而现实世界中的人既是新古典世界中的理性“经济人”,也是康德世界中的理性“道德人”。也就是说,经济学既是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又是以伦理和正义(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以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都可视为“主流”。那种“以市场为研究对象,或者说以‘经济人’为研究对象的就是主流经济学,以公平和正义等为研究对象的就是非主流经济学”的说法可能是个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与现代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分离相关。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8日,政治学者、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到北京与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的于建嵘教授对话,双方就如何认识中国的社会稳定问题坦率地交换看法。据12月23日《南方周末》发表的谈话纪要,裴宜理强调“中国的体制远比某些人想象的更具活力”,并表示“相信:如果中央政府对抗议者的要求给以同情和敏锐的回应,中国的政治系统将在这种互动中得到加强”。而于建嵘表示,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真正的伦理基础,并不是人们的自利之心,而是互利精神,市场经济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迄今为止最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而且也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效地解决利己与利人这对人类社会深层矛盾的经济机制,使经济活动可以做到在互利基础上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王铨美 《职业》2011,(36):124-125
在上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走向社会》一课时,笔者发现作者亚伦亚达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对儿子雷欧提斯的一段叮咛与以前自己看到的译文有一些差异。此段叮咛是:"要记住:不要向人家借钱,也不要借钱给人家——尤其不要忘记,对自己要诚实。"  相似文献   

13.
郭韦伶 《职业》2010,(8):54-55
开篇语: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52万人。在就业形势空前严峻的背景下,高校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又有哪些成功经验?《职业》杂志特别推出高校就业负责人访谈集,独家对话N大高校就业负赞人,深入解读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难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政权何去何从,对中国来说,是个天大的问题。目前,不少学者对农村基层政权颇多责难,一是腐败,二是执政水平低,认为这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因而呼吁“海选”,推行民主选举,进行社区自治,这些固然不失为农村进行改革的新思路,但到底要不要这样做,还需商榷。  相似文献   

15.
无数的拆迁悲剧,基本都有—个共同点:“钉子户”们的房屋大都属于“违章建筑”。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违章建筑”并不违章,比如,一些“违章建筑”的主人原来就与村委会签订了建房协议,为何还违章呢?  相似文献   

16.
黄永潮  王堂生 《现代交际》2023,(10):1-8+121
“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的中心线索,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互动的关系。“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解放或两次解放,也不是所谓解放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完全统一的,是无产阶级追求共产主义这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集中体现。“无产阶级解放”是过程与路径,“全人类解放”是目标与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中国的改革已经逐渐进入了“深水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冲突愈益激烈,2005年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多达87,000起,是1993年的10倍之多:二是去年出现了关于改革成败和方向的论争,这实际上是现实中的社会冲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反映。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就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不再可行,而必须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有一个清晰的判断,理性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冲突也就显得尤为紧要。  相似文献   

18.
文清 《当代老年》2006,(1):52-52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国”·词。《诗经·大雅·民劳》中写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这个词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20.
《老年世界》2013,(11):26-27
关愚谦,德国汉堡大学荣休教授,“欧人华人学会”理事长,香港《信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专栏作家。他是邓小平的俄语翻译,朱镕基一直关注的专栏作家。其个人经历被称为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文革”中著名“叛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