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赤峰红山后古文化遗存 ,早在 2 0世纪初就曾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在 190 6年至 1935年近 30年时间里 ,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德日进、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日本人牟田哲二、鸟取森男、金子健儿、德永重康、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总长滨田耕作及水野清一等 ,先后对红山前后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挖掘。滨田耕作、水野清一在 1935年对红山后古遗址进行发掘后 ,于 1938年发表《赤峰红山后》考古报告书 ,红山文化的存在由此公诸与世。 195 4年 ,尹达先生在编写《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时 ,正式提出了“红山文化”的概念 ,后经 195 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裴文中教授为领队的七名师生的野外调查和复查发掘 ,赤峰红山前、红山后古文化遗存的特征及性质才得以最终确认。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1935年首先发观于赤峰红山后遗址。现知其主要分布区域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以及吉林西北部。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辽河流域,包括辽河及其上游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教来河流域,是我国六大水系之一。六、七千年前这一流域的温带森林环境孕育了这一古老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发掘和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4年在赤峰召开的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向大会提交了一篇名为《小河沿文化陶器初步研究》的论文,后被收入《红山文化研究———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会议后,笔者甚觉认识粗浅,于是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对小河沿文化及西辽河流域、大小凌河流域新石器晚期古文化的发掘报告、学术论文进行搜集并作了细致认真地阅读研究,对过去的认识有所匡正,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论简目前为止已被考古学界共识的小河沿文化类型有内蒙古翁牛特旗大南沟遗址(石棚山墓地和老鹤窝梁墓地)、内蒙古敖汉旗新惠镇的石羊石虎山遗址、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三道湾子、南台地、四棱山遗址、辽宁省锦西沙锅屯洞穴遗址、克什克腾旗上店遗址。还有一些文化遗址诸如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元宝山四道井子遗址、辽宁锦州沙河北台山遗址和大荒地遗址、辽宁建平县鸟楚路遗址、辽宁朝阳八宝庙前地遗址等也被部分学者定为小河沿文化类型。2有的学者还把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看作是小河沿文化类型。3随着对小河沿文化及其新石器晚期文化的进一步研究,相信有更多的文化遗址从红山文化晚期或后红山文化中剥离出来并被认定为小河沿文化类型。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小河沿文化类型亦会增添更多的...  相似文献   

4.
《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史前遗迹》(以下简称《赤峰红山后》)中译本,从选题策划、资料搜集、翻译注释,到排版校改、印刷装订,直至宣传发行,历时8年,其情形类似于"八年抗战"。由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教授撰写的一篇关涉红山文化的文章,因其"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阐述的逻辑性"被选为1988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全国近300万考生同时接触了"红山文化"这一名扬海内外的考古学名词。笔者曾躬逢其盛,并联想到儿时长辈讲述的一则奇闻轶事,一位通晓日语的赤峰人,在赤峰街一家小吃部购买油炸糕。  相似文献   

5.
截至目前,国内外有关红山文化的研究专著已出版甚多,滥觞于赤峰本土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中国内蒙古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名副其实地成为赤峰地区最具代表性与招牌性的顶级文化类型,可以说"提起红山文化就是提起赤峰"。然而作为红山文化研究之"开山"、早在1938年即公之于世的日文版《赤峰红山后》考古报告,在漫长的时间里,竟迟迟没有出现中译本,不得不说是奇怪的事。我揣摩,国内专门研究红山文化的某些知  相似文献   

6.
前言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其主体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该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在与中原仰韶文化和东北诸多新石器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红山文化玉器为代表,西辽河流域史前玉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阶段,中国玉礼制系统由此形成。并使该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环太湖流域并列成为中国史前时期两大雕琢和使用玉器中心,诸多优势因素被夏商周三代融合吸收,成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这里是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新世纪如何加强红山文化的研究,如何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始终是专家学者们苦苦思索的问题。赤峰学院作为红山文化命名地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在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始终把研究本地域的历史文化作为重点课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果。2003年10月,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成立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入驻我院,与内蒙古第一工作队考古实物标本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研究。中心成立伊始,2004年7月成功举...  相似文献   

7.
闻名海内外的红山文化,因赤峰市区东北隅的红山得名。自古至今,有关“红山”的记述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笔者不揣愚陋,辑录如次,然囿于闻见,难免挂一漏万,尚祈博雅君子,正其舛误,补其阙失,则笔者幸甚焉。  相似文献   

8.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各位领导: 赤峰红山文化学会成立大会现在开幕了。 这次会议,是在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就的新形势下,为发掘、整理地方人文资源、弘扬中华文化、振兴赤峰经济和文化事业而举行的一次盛会。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都是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关心、支持和直接从事红山诸文化研究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在此,我代表红山文化学会筹备组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作者简历:孙礼,号凿石公,1957年生,以三戒堂、倚石斋名其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赤峰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赤峰巴林印社副社长,赤峰书画院、红山书画院书画师。  相似文献   

10.
在公认“中华文明多源论”的前提下,“三山”(华山、龙山与红山)被不同考古学家视为中华文明首源象征地。作为仰韶文化(华山)中的佼佼者,距今6000~5000年前的西安杨官寨遗址虽然目前还未全部发掘完毕,但从各方面看,包括其地出土陶祖,足以确证其即中华文明首源象征地。而与其同时的红山辽西牛河梁遗址体现的则是落后于西安杨官寨遗址的女权文化。郭大顺教授的“主要实证”及“一人独尊”说等均难成立。至于龙山文化虽然出场时浓妆惊艳,但是毕竟珊珊来迟,不足以构成对西安杨官寨遗址作为中国文明首源象征地的挑战。综合比较“三山”。显然西安杨官寨遗址堪作中国文明首源象征地。  相似文献   

11.
红山诸文化发祥于西辽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的辽阔地域。按文化类型又细分为前红山文化,包括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后文化及富河文化;后红山文化,包括小河沿文化,另外还有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等遗迹。红山诸文化出土的陶器,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不揣浅陋,试就其纹饰做一初探,并求教于纹饰学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类型丰富,多位于山梁或较平坦的山顶上。在红山文化晚期,出现以牛河梁为代表的由"女神庙"、积石冢、祭坛组成的大型祭祀遗址。本文依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就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的种类及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夏家店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市郊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而得名。发掘遗址分上下两层,其下层文物除磨制石器、骨器和比较定型的陶器外还发现了青铜器物。近年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赤峰市郊区、克什克腾旗出土过弦纹铜甗,还在翁牛特旗出土了一甗二鼎等大型青铜器物和带有铭文的青铜礼器。青铜礼器的出土是赤峰地区早期青铜时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研究赤峰地区古代文明史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谬改唐人刘禹锡《陋室铭》的一句,"山不在高,鉴史则名。"在中华大地上,名山奇峰多的是,而万里长城之北的这座因红色山石而得名的钟灵毓秀的秀珍峰峦,居然能名满天下,俯瞰群山,有9万平方公里的赤峰地区也因之而得名,这其中的道理就直接根植在红山先民留下的原始文化根脉上。红山文化被认识的时间并不长。20世纪初由日本人首先发现东蒙古地区原始先民生活遗存的信息,1938年由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出版了《赤峰红山后》,"红山"作为一个广大区域原始先民遗存文化的表征进入考古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检索,考证了赤峰市区东北隅之红山摩崖石刻文及其作者生平,纠正了石刻文的相关谬误,还原了历史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16.
赤峰赋     
赤者,红也;峰者,山也。赤峰因红山而得名,红山由文化而远播。南拥燕赵、东襟辽海,北依兴安大岭,西屏蒙古高原。地向东南倾,水入辽河流。南耕北牧,草原中原交错地;铁犁雕鞍,长城南北皆故乡。八千年风云烟雨,一脉文传薪火旺;九万里川谷荒原,万法惟识到如今。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后在今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进行的文物调查、考古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吐峪沟石窟、洋海古墓区、苏贝希古墓区、柳中故城及周边区域和其他一些小型遗址点。经过吐鲁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结合相关已经发表的简报(报告)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构建吐鲁番盆地考古学史的视野下对其发掘编号进行第一步的整理工作。通过整理,可以看出在该区域所进行的考古发掘体现出时间上比较集中、以墓葬发掘为主、小型遗址点发掘多且简报刊布及时等特点。洋海古墓的发掘与研究,不同于阿斯塔那墓地、哈拉和卓墓地之资料分散状况,是吐鲁番文物保护工作走向专业化、学术化之具体体现。近数年,对吐峪沟石窟等遗址的调查及发掘过程中高新科学技术的使用,体现了新时期丝绸之路考古的最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在赤峰地区调查结果分析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红山文化房址分布稀疏,比较紧密的是当时规模小的村落。根据估计的人口数量,看村落规模,在一些村庄人口多,规模也大的多。在这些比较大的村落旁边,分布相对较少的村落,一组组大聚落被小聚落环绕的现象。进一步分析,环绕大聚落的小聚落,遗址间关系密切。赤峰北部大遗址被小遗址环绕相互距离大,而南部一方面遗址群规模大,遗址群之间基本无距离比较紧密。在南部虽然遗址分布稠密,但遗址群之间还是有宽的地带可以区分,推测小聚落环绕大聚落一类的社会组织出现,这一时期积石墓、祭祀相关的社区出现。区域调查工作提供了新的信息,豪华墓、祭坛跟怎样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呢。牛河梁大祭祀建筑比赤峰大、多,建筑的人生活状态是否比赤峰地区更复杂,还是牛河梁开始更早,围绕牛河梁进行调查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希望能够了解聚落内部结构、内部社会组织的问题。赤峰地区区域性调查与红山文化聚落形态分析@周南$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受内蒙古考古所的委托,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师生对集通铁路复线赤峰市巴彦塔拉遗址进行了挖掘。除了一些陶片、钱币、灰坑等一批文物和聚落遗址之外,还发现了一些动物骨骼。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遗址特点,从考古的角度描述了“嘎拉哈”的特点,并与北方少数民族“嘎拉哈”文化相联系,分析了其在北方草原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红山文化遗址的不断发现和发掘,一再向人们展示着数千年前生活在西辽河流域和红山文化先民创造的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数量虽不很多但个性鲜明的文化遗存不仅凝聚着初民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返照着初民原始的思想意识形态.现在看来,对红山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作一番那怕是初步的归纳和探讨,是我们应该做的.它无疑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红山文化先民的精神风貌.限于篇幅,这里只就考古工作已经揭示的自然崇拜和工具崇拜现象作一综论.其它有关的动物崇拜、灵物崇拜和祖先崇拜现象,另文再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