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村是海南省一个美孚黎族聚居村落。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西方村的民居建筑经历茅草房、金字形屋、砖瓦房、平顶房的变迁。变迁过程中黎族民居建筑的现代元素不断渗入,政府主导与民众自发建造共同推动了民居建筑的演变,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农村宅基地的功能变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市场化深入及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农村宅基地在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正逐步由保障性向资产性转变,这种变迁是中国社会变迁、制度变迁和公民觉醒的必然;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滞后于其功能变迁,我国已经为此付出或将要付出惊人的社会成本、制度成本和个人成本;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宅基地现行制度与其功能变迁存在诸多冲突;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呼唤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恒常的变迁过程中,土家族民居建筑在自身历史发展轨迹、变迁动力、变迁原因和功能方面都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重要特征。面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大趋势,土家族民居建筑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巨大压力,要从对现存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对传统建筑艺人的照顾和新艺人的培养、鼓励普通土家族民众参与保护以及立法等角度来加强全社会对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关注,从而更好保护这一土家族传统技术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居建设是农村农民生存的最基本的基础建设,其建设程度直接影响和反映着农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民居建设在传统与现代交替中的变迁,不仅是民族地区民居建设变革的反映,而且也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转型的标志性实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结果。当前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制度变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预期制度模糊导致"规制过剩"与"规制匮乏"并存;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系统不足导致依附性与独立性并存;强制性制度变迁职能错位导致监管过剩与监管不力并存;诱致性制度变迁利益机制偏差导致"非营利性"和"利益驱动"并存。优化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制度变迁的基本思路是:确立政府与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互信关系,为制度变迁奠定思想基础;完善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制度变迁提供外部环境;加强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为制度变迁提供内部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林业投融资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进行回顾,分析了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的动因和诱因:经济效率的激励和利益的驱动是林业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森林资源的稀缺性、技术的变迁和林业外部环境的变迁是林业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外在动因,诸多动因相互作用推动了林业投融资制度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轨国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制性变迁中,政府政策的巨大推动及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应地成为金融中介机构变迁的动因所在。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大多数国家基本上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然而,在变迁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则制约着金融中介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金融中介机构变迁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干预、商业银行过度集中、新私营银行规模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族干栏式民居,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随着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使砖木和砖混结构建筑对传统的木结构民居建筑造成很大冲击,水族传统干栏式民居正处于濒危之际,对其抢救保护、开发利用与研究紧迫而必要。通过长期实地考察,对三都县水族村寨环境作分析,从结构、平面、造型及建筑文化去解读水族干栏式民居,并对水族民居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农民工阶层是当代中国农民的主体阶层,在改革开放前后其结构发生巨大变迁,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体制改革为其变迁提供了必要前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大量就业机会的并存为之提供了客观基础,市场取向的改革推动了这一变迁,经济利益驱动是其内在动力,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则对这一变迁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乡村传统风貌变迁是当代乡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传统风貌空间的变迁为视角,考察叽啦村建筑空间、历史与文化空间、功能空间的演变机制和内在动因,认为乡村空间的变迁机制与地方社会人群的文化观念存在内在关联,且乡村空间中各要素的变迁是一个动态与持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