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人民币自2016年10月1日起被国际货币基金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成为其第五种组成货币.特别提款权由国际货币基金在上世纪60年代末推出,旨在维持布雷顿森林协定形成的固定汇率体系.长期以来,特别提款权一直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四种货币组成,这四种组成货币同时也是目前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简要回顾国际储备货币的历史演变,介绍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选择标准,评述人民币是否满足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要求,并展望人民币成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使用两种方法利用门限模型来检验人民币的避险货币属性,即一是通过检验在高风险时期人民币与传统避险货币的相对价值是否与全球市场风险负相关来考察其避险功能,二是通过检验在高风险时期人民币超额回报是否与股票市场回报负相关来考察其对冲功能。研究结果显示:(1)在各种市场风险设定下,人民币相对于英镑和欧元已经具备相对避险货币的属性,但人民币还不具备相对于SDR货币篮子的整体避险属性或绝对避险属性;(2)人民币主要依靠投资收益来吸引投资者,距离成为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避险货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SDR发展的历程,从其并不成功的经验来看,SDR并没有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从SDR本身缺陷、国际货币制度等角度来分析,目前SDR未能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是有其原因的。限制SDR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因素,也是目前世界货币体系现状下,超主权世界储备货币难以实现的原因。只要SDR面对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那么新的超主权世界储备货币也很难突破这些制约。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际储备构成是非均衡的。发达国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掌握着国际储备构成变化的主导权;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被动地接受现行的国际储备构成体系。要改变这种非均衡状态,应建立单一的储备货币体系、重新分配特别提款权(SDR)、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和加强国际储备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汇率制度面临的压力及改革取向———盯住一篮子货币。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篮子货币的选择 ,本文用最小二乘方法 (OLS)对人民币篮子货币进行了选择 ,结论为以盯住美元、日元和欧元三种货币为佳 ,并认为篮子货币的种类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加入SDR 预期对其国际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其国际影响力及对国际主要国家货币汇率波动的反应程度。人民币纳入SDR 货币篮子将会改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基于2015 年8 月11 日至2016 年3 月16 日的样本区间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加入SDR 预期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人民币加入SDR 预期能够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加,但是其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影响力仍显不足;第二,样本区间内,人民币自由化程度并没有提升,因为人民币汇率并没有随着世界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对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本文通过探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的诸多弊端,提出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是改善目前全球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减少经济危机的破坏性、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的一个现实之举。对于我国而言更应该抓住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机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文章最后提出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的循序渐进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人民币开始在周边国家及地区流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越来越广泛地被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受,在东亚地区,人民币的影响力越来越不容忽视。虽然美元仍在区域内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体而言,研究结论分为人民币还未成为、一定程度上成为以及已经成为东亚经济体的货币锚三种,论文将进行详细的阐述,并预期人民币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实现由亚洲国家隐性货币锚向显性货币锚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货币发行国激励不相容、美元一支独大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波动以及美国持续的双赤字引发的美元信用危机等。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最终建立具有稳定内在机制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浪潮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选择也是历史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未来应当遵循与中国金融经济改革相匹配的原则,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代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货币发行国法律为货币权利(力)来源的"主权信用货币"。当今社会,有国际影响力的货币都是主权信用货币。主权信用货币具有地域性,在域外流通时,必将与东道国的货币主权发生矛盾。法定货币具有绝对的地域性,存款货币仅具有相对的地域性,二者在域外流通时,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不尽相同。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主权信用货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域外流通的范围与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人民币必将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域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必须遵守人民币流通与融通规范。我国现行货币法基本上不能为人民币域外流通提供法律保障,因此有必要修改相关法律,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奠定法律基础,从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更好地维护人民币所能带来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由区域化到国际化:理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所提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人民币区域化及其意义、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系、亚洲国家对亚洲货币合作以及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现实要求等问题厘清认识。在此基础上,中国应选择的现实路径是:一方面积极参与和重新审视现行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更务实和有价值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应加快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并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在可能的条件下为推进"亚元"作努力,并进而为现行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转变成以美元、欧元、亚元为主体的公平、公正、有效的、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的网络效应是一国货币获得国际货币地位并得以维系的基础,网络效应从理论上解释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当前网络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阐释仍然缺如。以石油美元为切入点,梳理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美国是如何通过对石油生产的控制,配合国内深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元全面主导石油的计价权、定价权、交易媒介、结算货币、风险管理、富余资金投资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货币网络效应的基础; 进一步分析了石油美元体系潜在的脆弱性、近期涌现的石油贸易去美元化现象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研究认为,鉴于目前以石油美元体系等为基础所形成的网络效应,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促进大宗商品计价、定价与贸易结算等人民币化,培育人民币使用的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13.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与人民币国际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主要源于当前极不稳定的美元与欧元双本位制度,不加约束的双本位制易使世界进入轮番膨胀的滥发货币的陷阱,进而加剧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由此而催生国际货币的新秩序及其多元化将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与趋势。二战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表明,其主导力量关键来自于政府而远非市场自发调节的驱使。当前,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之一应在证券市场充分发达的基础上,通过资本项目国际收支逆差来输出人民币才能将人民币推上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同时需要并重发挥国际合纵连横的战略。其中,我们要吸取美元和西德马克的国际化经验以及日元国际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即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货币发行国综合实力、货币自身特性、地缘政治、货币规模效应等是影响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货币发挥国际货币各项职能衡量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美元仍在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欧元、英镑对其垄断地位进行了有效的挑战,人民币在竞争中崭露头角并已小有斩获。基于货币替代的人民币与美元博弈分析结果显示,采取补偿货币被替代国铸币税损失等措施,能够有效增强人民币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油气资源消费国。实施石油天然气人民币战略,建立石油天然气人民币体系,推动人民币在国际油气贸易和投资领域上发挥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等重要职能,既是中国规避“亚洲溢价”、提高国际油气市场话语权、增强中国油气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需要通过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建立区域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启动油气贸易和投资示范性项目、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等措施,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人民币战略,最终确保中国石油安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国际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科学图谱分析结果,对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进行透视;系统梳理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构建包括经济基础、货币特性、金融体系、东道国区域差异等的完整理论框架;以此为基础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改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对日度和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都表明,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人民币已经成为林吉特和新加坡元的锚货币。对日度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人民币的锚货币地位有所提升,印尼盾、林吉特、新加坡元和泰铢的货币篮子中都检测到人民币的存在;而对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没有充当东亚地区的锚货币,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弹性在增大。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美元在东亚地区的锚货币地位有所下降。中国应充分考虑东亚汇率制度的变化,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美元对人民币的影响,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政策配合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被其他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经济基本面、金融深化、币值稳定和网络外部性对货币的国际储备份额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并进一步讨论了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之间的配合,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再次对具有超主权特征的特别提款权寄予厚望。在美元霸权的影响下,要将特别提款权打造成超主权货币并取代美元地位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而重塑SDR的法律制度,加强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则不失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条现实可行的法律路径。具体措施应包括修改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和供给制度、设立替代账户的法律制度、增设特别提款权的定值条款以及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中欧货币互换协议是中欧央行在货币金融领域合作的最新法律实践。它除具有政府间货币互换协议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征:体现了中国与欧盟之间加强货币合作的共同意愿;设定了人民币与欧元之间的互换安排;关系着中国与整个欧元体系成员国之间的流动性互助机制。该协议的产生,是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以及人民币离岸中心竞争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欧双边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增强中欧金融市场稳定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挑战。中国应直面挑战,深化货币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加强金融风险监管、促进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