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4-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出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测算了"十五"末期各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十五"末期的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证明了扩大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产出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河南省的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我国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这两个变量建立Panel Data模型。并根据Panel Data模型的协整理论确立二者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此建立反映短期非均衡关系的Panel Data误差修正模型,对长期和短期模型中的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卫亚 《统计研究》2005,22(1):38-6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目前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 ,消费结构中吃穿用等生存资料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例快速上升 ,其中尤其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的消费支出 (以下简称为“文教支出”)增长最为明显。 1993年其支出比例首次超过用品而位居食品、衣着之后 ,1998年又超过衣着类支出并连续 5年“稳居”第二位 ,2 0 0 2年的消费支出增长率竟高达 31%。虽然全国城镇居民文教消费的总体需求增长迅速 ,但是发展并不均衡 ,各地区的文教支出增长存在很大差距 ,甚至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文教支出增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参考Bouakez and Rebei(2007)的思路,从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互补性的视角发出,构建一个包含财政支出冲击的DSGE模型,研究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增加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对总产出有促进作用.虽然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但是,模型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增强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间的互补性,可以将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变成挤入效应,从而使得财政支出增加能够同时促进产出和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中观层面以我国各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在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应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2002年到2008年按收入分组的农村居民收入和八个种类消费支出的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Panel Data模型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且随收入升高而逐渐降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整体上仍较为落后,各收入组间的消费差异主要表现在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种类上;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是农村消费的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7.
可以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对湖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HAUSMAN检验以及F检验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产函数是固定效应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地区因素对湖北省农业的产出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则表明1990-1998年期间的时间因素对湖北省农业生产的积极效应持续增强,1999-2004年期间的时间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8.
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6年CHNS数据,采用分层模型对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在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变异进行分解时,我们发现社区间家庭的教育支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研究还发现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户主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对子女教育的支出,并且城乡户主的教育水平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应该说,导致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的 因素是多方面的,地方财政支出无疑又是影响区域经济增 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讲,地方财政 支出不仅可以通过对公共储蓄资金进行重点配置来解决经 济结构问题,而且还能间接地起到示范效应,从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两组随机变量相关性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correlationanalysis),然后利用这种方法,借助SAS软件研究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家庭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苗青梅 《青海统计》2001,(6):24-25,3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允许资本直接参予分配”的格局逐步形成,“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深入人心。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有了前扎未有的增长,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上,不同阶层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本文就2000年西宁市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及消费的特点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政府支出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政府支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GDP、政府收入、人口,文章考察这些影响因素与政府支出之间的协整关系,并构造了描述其短期动态特征的误差修正模型,最后给出新的解释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综列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线性支出系统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PANEL DATA设计了综列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并结合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照护还是医疗:老年人健康支出的产出效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义南 《统计研究》2016,33(7):19-27
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失能老人增多对我国现有的以疾病治疗为核心的健康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CLHLS2011年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的照料护理支出显著提高了老人的健康自评、健康他评、生活满意度等生活质量指标,并且还能降低老人的小病发病率、患慢性病种类数以及两年内的患重病次数;而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则显著降低了老人对自身健康水平和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对降低老人患小病、重病和慢性病等也没有贡献。相比医疗支出,照护支出具有更优的健康产出效率,并且通过增进老人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人主观健康评价等途径起到更积极的健康促进作用。最后建议我国应将更多的健康支出用于照料护理,建立基于家庭和社区的老人照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开放式空间计量建模技术,构建SDM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民生支出的就业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民生支出发射的就业效应表现为本地效应微略,外部正向效应显著,负向效应不明显,且存在区域分层现象.就业分区去向具有两大特色,正向效应去向总体限于本区且差异明显,负向效应去向总体限于外地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信息消费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运用Panel Data模型研究中国城镇居民1999~2003年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认为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边际信息消费倾向差异明显,居民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效应和时间差异效应也较大,同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采用1994-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和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解释力,且实证分析了物价、地区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结论如下: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即表明农村居民已经过渡为前瞻性的消费者;物价上涨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侧面反映了真实利率与农村居民实际消费的反向关系;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效应显著,表现为各省份之间、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消费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2002年-2013年黑龙江垦区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中的农业纯收入及非农业纯收入与垦区人均消费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中的农业纯收入及非农业纯收入与垦区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通过excel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在此基础上得出影响农场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为人均纯收入中的非农业纯收入部分。同时提出了增加收入、刺激消费的相关建议,为垦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多样化需求。文章中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老年人口数、教育水平、健康险深度和乡村就业人员等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证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健康险深度与健康险保费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老年人口和乡村就业人员与健康险保费收入呈相反变动。并运用模型预测得出我国2013年健康险保费为989.78亿元。将比上年增长14.72%。最后,提出构建行业数据共享、努力开发多样化产品等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