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所有制变革的一个重要结论.目前学术界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理论运用较为混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发展的现实实践.文章就“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及理论运用等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洪友 《中州学刊》2024,(1):169-176
当前我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出现了城乡信息分化的现象,其中新媒体突飞猛进带来的媒介分化、信息全领域全流程广泛使用带来的信息应用分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城乡社会分化表现突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物质条件和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为城乡信息分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保障,从战略层面统筹了城乡信息传播的一张网建设。县级融媒体在解决城乡信息分化问题时,可以通过延展媒介供应链缩小媒介分化、拓宽县级融媒体公共服务链缩小信息服务分化、增强自媒体关系链弥合信息的社会分化等三条路径,促进城乡信息化同步发展和县域内的信息资源平衡。  相似文献   

3.
王智慧 《南方论刊》2023,(7):107-109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内涵。我们党始终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提出要增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传播多元化分化、引领主体缺位和思想认同弱化的现实困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党管意识形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解决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困境的纾解之道。  相似文献   

4.
以解放思想为序幕,以经济运动为先导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且不可逆转的。政治学对这一全方位变革的关注与历史和现实赋予的责任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一方面为改革出谋划策,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以及改革的思路,另一方面则是对这一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研究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而采取相应对策。“政治稳定”问题的探讨属于后一方面的内容,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考察我国社会利益分化的现状及特征入手,探讨可能导致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是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对世界发展潮流的深入思考而逐步形成的,它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社会发展应是全面的、协调的、持续的、综合平衡的、人民本位的发展。这标志着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认真研究和学习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烽 《理论界》2010,(4):174-176
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然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却普遍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意义及其在高校中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就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就是要不断推进农业的改革,破除农业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和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有必要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本文通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对黑龙江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实践价值,并提出了促进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论大众传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控制研究,是伴随着传播学的兴起而开始的。本世纪初的“社会责任理论”,中期的‘“守门人’理论等,都对大众传媒控制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我国,大众传媒控制研究还仅停留在介绍国外传播理论的阶段,需要进一步展开。本文试图用现代系统理论知识化大众传媒控制有关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大众传媒与大众传播是两个既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研究大众传媒控制,必须首先了解传播和大众传播。什么是传播?什么是大众传播?由于外延过大和内涵的不确定性,目前尚无完整公认的定义。一般说来,传播是指传播者有目的的通过一定方式向受传者…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引起了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及贫富分化扩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变得常规化。本文主要从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社会转型与社会危机,当前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问题,引入其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其模式的构建等方面对转型时期的政府危机管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期对我国的现实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阶层变动与利益分化之中,出现了新的阶层。而在这种社会阶层分化中又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中间阶层的不成熟以及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形成等。这些问题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去解决,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他社会科学也都离不开对于一定现实问题的研究。本文试图把我国现实社会问题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角度对其产生的基础和原因、性质和特点、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作一概略探讨。一、社会问题总体概述重视现实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求得解决或改进的方案和意见,是社会学的一项根本职能。然而旧的社会学和现代西方社会学都不能完全具备这样的职能。他们或者把理论和实际割裂开来,不敢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对现实问题讳莫如深,从而把社会学搞成了“经院社会学”;或者在对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时,只能停留在具体分支学科范围内或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12.
包艳 《理论界》2007,(10):221-222
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社会分化,本文对社会分化理论进行了梳理,该理论一方面对社会分化给予了正面、乐观的分析,另一方面对分化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进行了批判。旨在通过对社会分化理论的梳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社会是人们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类关系体系,它的社会模式来源于现实社会,但又不同于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传播等多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甚至变革性的影响,不容忽视。虚拟社会自身也存在诸如诚信缺失、恶意攻击等多种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波及着现实社会,对其亟需加强管理。提高虚拟社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应该在明确虚拟环境中的行业责任、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发展战略:培养教师创造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 ,对高校教师的作用及其职能变化、高校教师创造素质的内涵以及高校教师创造素质的培养等当今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态度及其评价,是传媒批判理论共同的新闻传播观基础。传媒批判理论对新闻传播本质的认识可以概括为:新闻传播是对人所有方面的生存状态进行思想覆盖的意识形态传播;在媒介商业化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具有娱乐化、消费化和市场化属性。结构主义、符号学影响下传媒理论的新闻传播活动分析,仍然表现出社会批判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等的深刻影响。传媒批判理论的新闻传播观,建立在对更高层面社会现实关系的把握中,同时,又表现出某种媒介与文化传播的虚无主义倾向。它通过结构分析、符号分析和话语分析,对媒介新闻传播的负面现象和消极影响做出批判,有些结论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16.
贫富差距是如何影响社会稳定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总财富在大量增加,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贫富分化呈扩大态势已是不争的事实。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稳定构成复杂而深刻的多重影响。本文应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贫富差距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影响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结构,影响社会制度的公正和权威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强调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贫富差距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阶段性是理解和探讨政治文明的重要理论视角。古希腊政治哲学确定了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和逻辑结构,从现实城邦对理想政治模型的模仿和切近程度来评判政治文明发展的进步性质;中世纪神学政治观拓宽了研究政治文明的视野并以必然性充实了政治文明进步性的内涵;霍布斯、卢梭、黑格尔等思想家结合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现实,摒弃了中古时代政治文明进步性的狭隘传统和观念,使政治文明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现代阶段。政治文明的阶段性发展体现的理性主义传统对政治文明的实践产生着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和扬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科学、更为先进的政治理论体系,把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主体,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起着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评价和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提升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组织传播研究的学术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河宁 《学术研究》2007,5(1):121-125
组织传播研究是20世纪社会科学探索的一个特殊领域。这不仅因为不同语境中的组织传播在形式与功能方面表现出某种相似性,易于进行多学科多架构的研究,而且组织形态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不断鼓励和回报人们的研究。组织传播研究在我国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缺少致力于组织传播研究的专业力量;研究者受到非专业背景与多学科知识结构等问题的困扰;学科建设的空白导致许多理论问题模糊不清。本文试图通过对组织传播研究的自觉思考,以及对学科定义、核心概念、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问题的讨论,探索促进我国组织传播研究与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 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服务是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这个使命的实现必须依赖科学、有效的情报传播,因为只有通过有效途径的传播,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者积累的丰富经验,才能成为政策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