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以GDP为导向的TFP核算已经难以适应中国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本文采用新发展的非径向DEA方法 -双重产出RAM模型与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框架构建了中国低碳TFP指数,继而基于TFP分解研究了技术存量效应和效率追赶效应,并检验了低碳TFP的收敛性。研究发现碳排放纳入核算明显拉低了中国TFP增长,中国粗放经济模式付出了的高额环境代价;2006年后技术进步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引擎;地区间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中国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1998——2007年31个省份地区工业统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估计了这十年间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经分析发现,工业TFP以年均10.8%的速度增长,技术进步是TFP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次之,而规模效率对TFP区域变动结果来看,东中西部均呈现正的增长尽管有差异,中部最快,地区技术进步程度的差异是造成地区工业TFP差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78-2007年中国27个省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态势,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率的倒退;与1978-1992年相比,1993-2007年服务业TFP的下降幅度增大;西部地区的下降幅度小于中、东部地区。服务业TFP不存在σ收敛,而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1992年后β收敛速度快于1992年之前的收敛速度。Tobit回归表明,城市化、消费需求和市场化对服务业TFP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DEA模型测算了全国和各地区科技研发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指标。DEA模型测算结果显示:1999-2003年,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幅度为5.07%,且TFP增长主要根源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和扩散,而整个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对研发效率提升的作用不明显;2003-2007年,我国研发投入的TFP增幅为29.4%,TFP增长受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的双重影响,但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对研发效率改善的效果更明显。从各地情况看,1999-2003年,北京、黑龙江、青海和新疆等15个省(市、区)研发效率呈正向增长态势,上海和浙江保持不变,河北、山西和云南等13个省(市、区)的研发效率呈衰退状态;2003-2007年,四川、陕西、江苏和江西等20个省(市、区)的研发效率呈正向增长态势;上海、浙江和海南等3个省(市)的研发效率保持不变;新疆、重庆和内蒙古等7个省(市、区)研发效率呈下降趋势。论文提出,今后应更加注重优化国有研发资源的投入结构,强化基础研究领域的资源配置,加快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2004~ 2011年31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境内内、外资银行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Kumbhakar等人提出的TFP分解技术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TFP增长及其分解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四种类型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外资银行的平均技术效率仅略高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TFP增长速度普遍较快,大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TFP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技术效率增长最快的是外资银行,其次是大型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6.
考虑国际性技术外溢中技术外溢方和吸收方互动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测算了我国各省吸收同化的无形国际性外溢R&D存量,将其代入Coe和Helpman推导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利用我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估计了自主R&D存量和无形国际性外溢R&D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弹性系数,同时,应用了分位数回归分析了无形国际性技术外溢对TFP的贡献随着各省市TFP的分位点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自主R&D投资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我国各省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无形的国际性技术外溢同样促进了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其作用要小于自主R&D投资对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随着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无形的国际性技术外溢对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制度背景下探讨对外直接投资(ODI)对母国经济增长的逆向溢出效应。首先,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全要素生产率(TFP)内生于ODI和市场整合程度的理论模型;其次,利用中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将TFP分解为技术水平变化、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揭示溢出效应的传导途径。研究表明:区域市场整合与ODI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在实现规模经济方面不存在显著作用,三方面合成之后二者对TFP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替代效应。为了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考虑了ODI的内生性,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比较了不同类别样本中ODI的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8.
蔡晓陈 《管理世界》2012,(6):8-16,59
生产率顺周期性的传统解释为技术进步、要素利用率(需求冲击)以及市场力量等因素的周期波动。二元经济结构波动是发展中国家TFP周期波动的另一可能原因。本文扩展了Roeger(1995)的分析思路,利用原核算与对偶核算TFP之间的差异检验了不同因素对中国1979~2009年TFP周期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显著因素,在1995年之前这一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考察和分析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比较分析西北五省旅游产业高质高效发展进程,通过区位熵和DEA分析方法对新疆旅游产业集聚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进行纵向分析的同时与西北其他省区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发现新疆旅游产业TFP效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产业集聚度还没有产生促进TFP的规模效率,应该及时加大产业集聚发展政策力度,以便适应旅游大发展需求。系统推进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全要素贡献率的整体作用,实现新疆旅游产业高质量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有经济增长文献强调要素市场扭曲的消极作用,且在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特殊性和禀赋特征。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模型引入资本偏袒,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良性”影响能源企业TFP,资本扭曲程度提高1%,能源企业TFP将上升1.43%;而劳动力扭曲则制约能源企业TFP,劳动力扭曲程度下降1%,能源企业TFP将提升4.33%;要素市场扭曲对TFP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特征根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征与区位因素等。“反事实”框架指出,纠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后,能源企业TFP提升分别约51.8259%和9.8093%。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如何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有效干预作用,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政府主导的广泛实施的重点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分析其对企业TFP的影响。以省级的"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重点产业为依据,利用1999~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层面系统地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TF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重点产业政策整体上显著抑制了相应行业内企业TFP的提升。进一步地,本文从地区市场环境、行业特征、企业所有制等角度对重点产业政策的异质性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内;且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完善以及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有助于缓解重点产业政策的负面作用。重点产业政策的作用渠道主要是将资源从非重点行业流向重点行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投资效率降低,最终使得整体的TF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城市行政级别这一全新视角重新解释了城市的生产率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发现,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水平也越高,但城市级别对TFP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高级别城市民营企业的TFP反而更低;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越严重,并且这一效应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城市级别对民营企业的资源配置反而具有改善作用。城市级别发挥作用的渠道包括高级别城市的企业政府补贴更多、人才优势更大、融资便利更多、地方税负更小,其中前3个渠道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地方税负主要体现在外资及港澳台企业。本文的研究推进了对城市生产效率的理解,并且从更一般的意义上揭示了行政手段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企业演化的视角,以“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作为准自然实验,结合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2年〜2008年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环境规制与城市制造业经济效率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使用动态Olley-Pakes方法对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构进行分解,剖析了环境规制的具体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低减排指标城市,在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实施后,高减排指标城市的制造业TFP平均提高8.8%.环境规制政策主要通过提升存活企业TFP和阻止低TFP企业进入的途径提升了生产率,但短期内也导致高TFP企业退出比例的上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本研究对促进地方政府厘清环境规制和城市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有效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芳  杨岚  周亚虹 《管理科学》2020,23(4):22-37
本文从企业演化的视角,以“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作为准自然实验,结合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2年~2008年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环境规制与城市制造业经济效率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使用动态Olley-Pakes方法对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构进行分解,剖析了环境规制的具体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低减排指标城市,在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实施后,高减排指标城市的制造业TFP平均提高8.8%.环境规制政策主要通过提升存活企业TFP和阻止低TFP企业进入的途径提升了生产率,但短期内也导致高TFP企业退出比例的上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本研究对促进地方政府厘清环境规制和城市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有效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潜在增速回落属于后发国家追赶进程中的阶段转换而不是追赶周期的结束。我国的后发优势并未终结,只是内容和结构发生变化,压缩式增长的条件和潜力依然存在。当前的阶段转换是从数量扩张型高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型中高速增长。增长动力正在发生两个关键性变化,一是经济增长从同时依靠要素投入和TFP增长转向更多依靠TFP增长;二是TFP增长的主导形式发生变化,由主要依靠资源要素从闲置状态或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的转移,逐步转变为更多依靠行业内部企业之间或不同技术产能之间优胜劣汰。面对增长阶段转换期的挑战和风险,需要在保持经济形势基本稳定、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尽快构筑起有利于增长阶段转换和新增长模式形成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丹  王娅莉 《管理学报》2006,3(5):580-585
首先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测算,发现产业的技术密集度越高,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越高.然后对具有较高R&D密集度的高技术产业,考察各种不同R&D活动的作用,发现企业内部R&D主要通过提高技术进步、公共R&D主要通过推进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外资活动仅对技术效率的增长产生影响,未能产生明显的技术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本文重点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效率问题。从Foster等(2008)的收入型全要素生产率函数出发,对Kasahara与Rodrigue(2008)生产函数进行扩展,搭建起较为完善的TFP理论框架,并基于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利润、人力资本、销售投入、中间产品对高新技术企业TFP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研发投入带来的专利等技术产出很多,但实证结果中并未观察到研发投入对生产率的显著促进作用,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也存在类似情况,这说明我国政府过去所主导的研发投入模式与实际生产需要结合度不够高,相关科技体制与创新支持政策亟待调整。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当前情况,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来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的大样本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衡量企业生产效率,并从制度改革与市场环境的视角,深入考察国有企业相对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以及动态趋势。具体而言,我们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企生产效率是否有相对外企(包括港澳企业)存在追赶特征,以及该现象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企生产效率虽然一直低于外企,但确实有显著地逐年追赶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国企改革政策效应带来国企内部治理的完善和代理成本的下降;第二,市场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带来了国企TFP的追赶。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当前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提升企业效率提供了明晰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三次产业技术进步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几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是理论界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成果主要关注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系统研究FDI与技术进步关系的成果相对较少。本文在更加精确测算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序列的基础上,研究FDI与我国技术进步的相关关系,重点分析FDI对我国三次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于南京城市建设较快,老小区管理工作问题较多,为了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巩固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努力构建与南京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加快城市建设,经过多方调查研究,特提出一些配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