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初,蒙古贵族进入高度发展的中原建封社会后,为了适应帝国的统治需要,对前代各种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其中对监察体制的改革颇具特色,进步鲜明,并为明清两朝封建监察体系的完善垫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中,监察机关对行政司法监督为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主要特征。作为监察机关的御史台,最初由一般的文书管理到监察国家行政和司法,其权力也是伴随着封建国家的集权化逐渐扩大,成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古代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论中国古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监察制度 ,具有监察系统的独立性与垂直领导性 ;监察官吏的任职官小、权大、赏厚、罚重 ;监察权与检察权分离 ;监察系统内部实行互察制度 ,外部又被其他中央机构监察 ;固定监察与巡视监察相结合 ;建立谏官系统 ,实行对最高统治者的监督等若干特点。这是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封建制度的条件下的权力制衡制度。其设计的得当与运用的有效性 ,使官吏的腐败速度与皇权的滥用受到一定控制。延续二千多年的御史监察系统及其运用 ,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保持吏治清廉的最重要措施是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的监察机制有三大特点:一是单线垂直的领导体;二是高质量的监察人员;三是严格规范的监察制度。这种曾经行之有效的监察机制对我们当代的监察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有一定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 ,宋朝承隋唐、五代之制 ,又略为损益 ,建立有比较严密的监察制度。但如果认真剖析宋之监察体系 ,其弊端颇多 ,主要表现为 :第一 ,从机构设置上看 ,监察机构重叠 ,上下间又互不统属 ,监察职能为之分割或壅滞 ;第二 ,从监察官员的职权上看 ,受宋代职官体系中官阶与差遣分离的影响 ,出现了名为监察官而实际不司监察的情况 ,削弱了监察职能的发挥 ;第三 ,从监察官员的选任上看 ,宋循汉唐成制 ,选任一些资浅阶低的官员执行监察 ,但他们缺乏权威 ,难孚众望。下面允许我们从这几个方面陈述一下自己的管见。一首先 ,宋代中央及地方监察机构…  相似文献   

8.
9.
唐代监察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代之后,监察制度不断完善。到唐代,监察制度已基本完备,不仅监察机构和职责分工更细,而且监察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和全面。唐代监察制度为此后中国历代监察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只能是封建专制皇权的附庸和工具。  相似文献   

10.
王琨 《理论界》2009,(8):121-122
人权监察专员制度.是一种非司法的权利保障机制.它是对其他的权利保护机制的一个补充性的制度.一些国家宪法中都体现出将人的自由与尊严作为最高价值的宪政精神.人权监察专员制度也许就是其宪政精神在制度上最好的体现.人权监察专员制度已经从一个抽象的宪法条文,建立起来一个活生生的制度.各国实践证明,人权监察专员制度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贺然 《学术探索》2012,(2):17-20
信访制度与监察专员制度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制度,但这两种制度都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制度,所以它们属于同类制度。信访制度与监察专员制度有许多相同点,同时也有重要的差异。监察专员制度已经得到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用,它的成功对于中国信访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备的文官监察制度并付诸实施 ,对惩治文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 ,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一党专制政治制度制约下 ,文官监察制度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实施也极为有限 ,未能有效地抑制文官的腐败对国民党政权的蛀蚀和瓦解作用 ,其消极因素远远大于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3.
西夏立国之后,已备一代典章制度,就监察法制而言,在吸收和继承汉民族监察法律制度的同时,又有大量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调整的内容和保留了浓厚的民族法特征,在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纵观1949年以来中国监察体制变革的演进历程,发现系统剖析推动监察制度变革的动力是正确把握监察制度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历史制度主义主张在制度发展脉络或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制度变迁的因果链条和动力机制。依据历史制度主义这一研究范式,审视中国监察体制变革的历史进程,发现推动中国监察体制变革的动力因素多维而复杂,主要有:环境与观念变迁导向的综合性驱动;法治、高效和集中的宏观结构驱动;关键节点影响下的理性选择驱动;制度稳定与变革间的平衡性驱动;独立、合作与权威导向的利益驱动;基于"计算"和"文化"方法的行为与价值选择驱动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监察制度在明初进一步完善,而且颇具特色,它在明王朝的创建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对明初整个政局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经历了"退休制度—荣誉制度—顾问制度—退休制度"的思考过程。邓小平提出了选拔干部的"四化"方针——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革命化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年轻化指老干部要主动让贤并积极选贤,破格提拔中青年干部;专业化指大力提拔技术干部,加强对干部业务知识的培养;知识化指加强干部的学习和培训,从知识分子中选拔干部。邓小平要求各级组织都要树立领导核心,维护领导核心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监察是治吏的利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激浊扬清行为。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尽管其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御用工具,但其中也蕴涵着许多启人心智的合理性因素。诸如独立监察,强化监察机构的地位和权威;重视选任,保证监察队伍的良好素质;严格管理,防止失监虚监;反监互察,制约监察权力的滥用等等,对于我国当前的监察制度和廉政制度建设仍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睿 《学术探索》2014,(6):56-60
本文拟在清晰界定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制度内涵的基础上详尽分析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背后的诸多成因,并就我国保障监察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些许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对该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增添尽可能的裨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党政监察制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恢复与发展.根据党的十三大作出的有关决定,我国党政监察机关相应地进行了体制变革,党政监察制度建设取得很大进展.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党政监察制度建设正逐渐超越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模式.我国现行党政监察制度在领导体制、职责与权限以及监察立法等方面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邢琳 《河南社会科学》2008,6(2):141-143
在中国封建官僚政治中,县级政权具有基石的作用,而县级政权的正常运转又离不开健全的县级监察制度。通过监察,统治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县官,并得到民心。宋代统治者对县级政权建立了多渠道严密的监察制度体系,从制度上制约县级长官权力的行使。县级监察制度具有严密性、针对性和限制性等特点,它对今天的县级政权建设不无参考价值。但宋代县级监察制度也有明显的不足和教训,也值得我们今天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