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克·伦敦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得天独厚的生活资源创造了马丁·伊登的艺术形象。在塑造该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杰克融合了自己的超人思想、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以及艰难的人生经历,向人类展示了一个追求理想、勤奋刻苦、百折不挠、忠于爱情的青年形象。小说描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故事,通过主人公马丁·伊登的成长历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庸俗的拜金主义,并以马丁选择大海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终结。文章从超人强大的内心和体魄、模糊的阶级属性、权利意志和悲惨的命运四个方面,对杰克的"超人"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进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庸俗虚伪的出版制度。  相似文献   

2.
《马丁·伊登》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出版于20世纪初并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极强的社会意义闻名于世界文坛。作者通过对主人公马丁·伊登悲剧一生的描写,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以他独特的声音道出了对美国社会的叩问以及对人生的思索。本文尝试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中主人公的双重成长并分析了影响主人公成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追求走向幻灭——马丁·伊登形象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小说《马丁·伊登》发表于一九○九年,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论敦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马丁·伊登(以下简称马丁)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本文仅就马丁形象试作简析。 《马丁·伊登》对主人公马丁一生经历作了具体的描述,形象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正直而有才华的艺术家的命运。马丁形象是经过集中概括的艺术典型。 马丁出身于下层社会,父母早亡,从十岁起就开始独立谋生,与读者见面时的马丁已是位年轻力壮的水手,他因救了银行家摩斯的儿子亚瑟,被亚瑟邀请到家里作客。正因这个偶然机缘,他结识了摩斯全家。这是个外表华丽体面、骨子里充满狭隘习气的典型资产阶级家  相似文献   

4.
论《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1900年发表的《嘉莉妹妹》是他的成名作。作品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风格,注重环境描写,强调客观环境对主人公性格命运发展的影响。德莱塞以他的一个姐姐的真实经历作为小说的背景材料,小说贯穿了自然主义的 真实性原则,深刻地揭示与批判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沦丧及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  相似文献   

5.
对于杰克·伦敦及其小说 ,批评界一直褒贬不一 ,莫衷一是 ,用存在主义的观点来解读其最重要的小说之一《马丁·伊登》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马丁·伊登》通过主人公马丁·伊登在追求美国之梦的过程中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探索 ,指出在”微笑着的美国社会”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 ,杰克·伦敦以他独特的声音道出了对美国社会的叩问以及对人生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紧扣电影剧本《我是越狱犯》中主人公艾伦的一段曲折的人生历程 ,客观、冷静、深刻地剖析了艾伦这样一个有志青年人生理想破灭的社会原因 ,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司法的腐朽、民主的虚伪、人权的摧残 ,进而对西方宣扬的民主自由以及人权的虚伪进行了鞭挞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清醒地看到了历史、事业、人生、理想总是在奋斗中被无可奈何地毁灭 ,顿生世事犹如一场大梦般的空幻意识 ,其中的诗词是最典型的表现 ;它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及作者个人满经沧桑的人生经历 ;同时它不是终结 ,而是继往开来 ,对后来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老作家孙犁将创作重心转移到散文的写作上。本文主要论述孙犁特殊的人生经历及老年心态对其散文创作的制约与影响。孙犁新时期散文多写回忆,其回忆性散文呈现通过书写个人命运,总结、反思历史的意向。命运感、沧桑感不仅成为孙犁新时期散文最重要的感知意向,也使作家观察社会、思索人生问题的角度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马丁·伊登》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按照尼采思想塑造出来的超人。陷入“日神”梦中的马丁,终因无法超越世俗的残酷,悲壮地进入了“酒神”状态。马丁的悲剧性就在于一个强者发出了回归生命的呐喊,而最终这个强者也摔倒在对生命意义探求的路上。  相似文献   

10.
作品<马丁·伊登>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出身贫苦,却向往上流社会的体面、豪华生活,他为之苦苦奋斗,最终名利双收.可是功成名就后,他却没有了兴致,并感到生活对于他是一种痛苦.马丁心灰意冷,毅然走向自己最后的归宿.这是他梦想幻灭后的选择,也是"美国梦想"幻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美国的印第安文学作家们面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反差现象,大胆地将笔触伸到现实和历史的各个角落,进行严肃认真的解剖。在早期的小说中,作者主要描述印第安人作为异教徒的生活经历和部落生活结构。贫穷、空虚、嬉皮、玩世不恭、游戏人生是这些异教徒流浪汉们的...  相似文献   

12.
《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是一部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但自它问世以来,人们也同样觉得其美中不足,存在种种缺陷。1.内容方面的缺失和谬误;2.语气上的虚伪;3.结构方面的混乱;4、写作风格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台北人》和《纽约客》是台湾作家白先勇到美国后创作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它们不仅反映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而且也反映了作家对台湾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在这两部小说集中,作者以神采各异的女性形象为其描写的核心,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为这些女子从大陆到台湾又到纽约的两代人的命运,唱出了一曲哀  相似文献   

14.
赛妮亚在<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误区>一文中指出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问题,即"欲望化写作与小资产阶级情调","个人悲观和虚伪的艺术"及"追逐时尚".而本文认为王安忆一直是一个严肃关注人内心世界的作家,她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贯穿她写作的始终,因此有必要对这样一位创作时间跨度长、数量多、风格多变的作家评价时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华盛顿·欧文在《寡妇和她的儿子》这一散文名篇中,通过对贫妪悲惨命运的描述,揭示了统治者的残暴,宗教的虚伪,社会的冷漠,体现了欧文高超的写作艺术和对社会底层弱者深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流浪儿迪克     
《流浪儿迪克》在美国是一本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名著,也是作家霍拉修·阿尔杰(1832-1898)“奋斗、成功”主题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中迪克通过个人的诚实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作者通过这个穷孩子的经历,形象地传达了一种美国精神,与信念,这就是:只要有拼搏精神,有勇气,再加上运气,就能够从“乞丐”变成“百万富翁”。本书19世纪在美国出版后热销不衰,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影响人们生活的25本著作之一”。迄今为止,《流浪儿迪克》已被译成2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的销售总量高达5亿多册,被誉为“全球励志小说NO1”。“流浪儿迪克”也成为苦孩子通过奋斗跻身上流社会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晴雯虽然是一个奴婢,一个丫鬟,但却是《红楼梦》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是作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她在贾府的命运虽以悲剧结局,但死后成了芙蓉神。芙蓉神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具体表现在:超越困扰的生活境界;表达情与爱;向往诗意的生命,永恒的人生。作家在展示晴雯的人生遭遇和悲剧结局的过程中,再现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在芙蓉神形象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历史及人生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废都》,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悲剧意识。人生的悲剧感,现实社会的悲剧感,人类出路与前途的悲剧感等,构成了它的悲剧意识的主要内涵。贾平凹除了通过写实的手法,以对日常生活的白描展示这种悲剧意识外,还精心构置了一个由神奇的天象、物象、奶牛的反刍沉思、牛老太太的神神道道、孟云房的测字算命、悲凉的埙声等等组合而成的怪诞神奇的世界,更为立体地、本原地观照了人生的意义、社会的现状乃至全人类的未来。透过贾平凹心灵深处这种关于个人命运、社会命运以及人类命运的忧思,可以看到一个成熟而富有责任心的作家对自身生命和宇宙世界的独到体味。  相似文献   

19.
马珂 《南都学坛》2008,28(3):48-49
《远见》作为台湾旅美女作家陈若曦描写美国华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力作,它深刻地触及了海外中国人的文化境遇和人生选择,倾注了作家对家国命运的强烈关注和深切思考。小说在主题精神、人物形象以及艺术手法上都明显地打上了作者生活轨迹的烙印。作品中关于女性的觉醒和解放、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人性的压抑和救赎、知识分子的追求和节操等现实而宏大的主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和探求;作品中的人物也都代表着几种不同类型的中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它将华人的生活和思想现状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让读者透过阅读,往往从旧金山一角看到整个美国社会中的华人群体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创作的英文长篇小说《无声告白》,是21世纪华裔作家向欧美主流文学界的又一次成功进军。小说描述了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中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以及其他主要人物的人生渴望、困惑,对命运的顺从、屈服以及抗争、把握的过程。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小说的背景特点、人物特点、故事特点、叙事特点、启示特点,来阐释作品的精彩和作者创作的匠心独具,激发读者对种族认同、女性角色、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展现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社会哲理、所带来的丰富人生启示,以及对当今社会和公众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