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人、居住和环境关系的两个观点人、居住和环境的关系,可从两方面加以探讨。其一是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将住处视为人控制的一个环境,也就是将视野从人扩大到居住空间,再扩大到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人类靠自身的力量,在各种环境下,甚至在已达极限的环境下,努力扩大和发展居住空间,使自己得以生存。可以说,作为居住空间的人工化了的环境是人类的产物。不过人类有意识地控制环境以及扩建居住场所,也必然带来反作用。“公害”就是其中一例。结果,不仅居住的形态要起变化,人类本身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是环境控制人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种不自觉的适应过程。另一种是生态学观点,将环境(或居住)视为人类存在的基础,这种观点是从环境出发,将视野由环境限定到居住空间,再限定到在居住空间中生活的人。人类在局部的环境里盖起建筑物,还有意识地让自己适应这一环境。从这种观点出发,人便可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艺术创作心理学的研究状况,已经不象20年前那样,以比较单一为特点了。当时弗洛伊德主义者几乎完全把持了这个领域。不过现在他们仍有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派在二三十年代弗洛伊德主义的“鼎盛”阶段开始扩展到艺术创作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学由于自称基本任务是研究无意识而预示出了诱人的远景。尽管它的表述看起来较“极精致的”传统批评或形式主义者不充实的文字更粗糙,但精神分析艺术学揭示创作的秘密、天才的秘密的诺言,还是吸引了许多人。而且,尽管这个诺言只是诺言,仍有大批西方学者受这以科学为晃子的东西的感染,他们或者一度迷恋弗洛伊德主义,或者永远成了它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3.
生态法学产生的原因及指导思想刘文燕刘滨当代生态问题及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引起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挑战,不仅演变成世界性关注的热点,也促成了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法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作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了新时期加强法制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从而在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本文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和研讨。  相似文献   

5.
一、对历史上的田语和文言应当采取什么态度? 我们认为,研究汉语史也有一个立场问题,这主要 表现在对待口语、文言的态度上。凡是重视口语,又承 认文言有一定的历史地位的,其立场就是正确的;凡是 抬高文言,贬低口语甚至抹煞口语的,其立场就是错误 的。历史上一切反动统治阶级都崇尚文言,鄙薄口语。 他们认为,口语“不雅”,行文要“避俗”。封建时代 的事例不必说,就拿国民党统治的时候来看吧,蒋介石 发表的文告总是文言性质的,至少是半文半白。与此相 反,中国共产党则一贯重视口语,党和人民政府的文件 都用口语,不用文言。 应当强调指出,研…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学把伦理学知识领域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共同体扩大到“人-自然”共同体。这就是说,不仅存在把人当作目的的伦理学,而且存在把“人-自然”系统当作目的伦理学。这一伦理学不仅以人为尺度,即以人的利益作为伦理标准,而且以“人-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为尺度,承认生物物种的生存权利,尊重和维护地球上的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因而应该制订生态伦理学的道德原则。我们认为,生态伦理学有如下的基本原则。 一、爱护从而尊重生命和自然界 这是生态伦理学的命令性原则,是它的最高行为原则。从伦…  相似文献   

7.
张忠华  顾伟 《社科纵横》2009,24(6):79-8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以民主为核心内容、以法治为制度根基、以人权为价值目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相似文献   

8.
卡尔·波佩尔最近指出,现在需要对目前流行的所谓正统的达尔文主义进化理论进行修正,他的方法是将达尔文主义分为被动的、决定论的和主动的、有目的的两种形式.显然,他所说的被动形式达尔文主义是指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论,即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必然导致生命较高级形式的进化.他认为,被动形式的达尔文主义是一个被误解了的适应思想,是一直统治着生物学界而现今在社会生物学中得到表述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一、康德关于美的四个规定康德是根据形式逻辑判断的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方面来分析审美判断的。在这四个方面中 ,其核心命题是美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美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是就对象与审美主题的关系而言的。所谓无目的 ,即没有客观的目的 ,就其外在的讲 ,就是审美不涉及客观存在 ,无利害 ;就其内在目的看 ,就是不涉及对象的内容和意义 ,即美不在于完善。所谓合目的性 ,是指合主观的目的。在康德看来 ,就是客观对象的形式适合于主体的想像力和知解力 ,引起它们自由和谐的活动 ,从而产生美感。从这一命题出发 ,康德引出了关于美…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而且有些研究还不够充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和逻辑必然。通过对现有一些概念分析比较可知,使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概念更为恰当。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路径有两个层面,即实践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两个部分,但主要是后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外社会指标研究中有几个观点值得重视:①社会各领域专家的有效协作是顺利发展社会指标研究的重要条件。一项宏大严谨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的单独行动都远不能胜任的,需要社会各领域专家的共同参与、研究以及不间断地联系,社会指标研究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各领域的同步发展。②社会指标体系研究的目的应当是现实的、明确的、专一的。社会指标的目的不可能是包罗万象的,各种不同的研究目的是由不同的社会指标框架及体系完成的,那种  相似文献   

12.
当代现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克服现代工业革命过程中唯科技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二分对立的二元论哲学观,因此整个现象学哲学都具有浓郁的生态内涵,均可称为生态现象学。生态现象学经历了产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过程;而且,生态现象学反映了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型哲学。从其发展来看,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早期的生态现象学,到海德格尔已经是成熟形态的生态现象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是生态现象学的新发展。生态现象学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基本方法与根本途径,胡塞尔、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等也使生态存在论美学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研究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关系时,首先要在方法论问题上进行探讨。文章提出:对人的主体活动及其结果发生何种影响,是判断道德进步状态的标准;商品经济对道德发展虽然具有双重作用,但是与原始经济和自然经济相比,其主导方面却能在整体上使人的包括道德活动在内的全部主体活动及其结果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梯,因而商品经济与社会道德进步是同步的。与此相应,由于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双向效应,也使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受社会道德进步状况的制约。对学术界存在的认为商品经济与道德演化是二律背反的几种观点,本文也作了一些辨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成效显著,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生态环境是衡量人民幸福感的新尺度,实现生态安全就是践行国家总体安全观.第二,"绿色化"代表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抉择,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制度依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扬弃与超越.第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取向在于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命共同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绿色发展,坚持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相统一原则助推生态治理,坚持将"生态共生"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抒望 《社科纵横》2006,21(7):24-2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不仅针对当前公民道德缺失的状况,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而且拓展和丰富了新时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渠道,呈现了奋进中的中国清醒而坚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不满当前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不仅是第三世界的那些穷国是这样,因为那里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提不高,"发展典型"这个万应良药没有对它们起多大作用;即使在那些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中,那里人民的基本物质需要已多少有了保证,发展典型起了作用,人民也还是对当前的生活方式不满意.在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中,人们总想寻找一种有意义而自由的生活,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他们却失去了这种生活.他们愈来愈感觉到富裕并不能代替生活中美好而有意义的东西.相反,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中,上层统治人  相似文献   

17.
承包制的经济分析──一种博弈论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性地用现代经济学的一个理论分支──博弃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我国企业改革中普遍推行的承包制这种形式。文章的主旨不仅仅为承包制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此对中国政府与企业关系的一般性特征作出概括,认为在政府与企业关系这一问题上并不存在简单划一的评判标准,各种各样人格化的主体的行为千差万别,这是客观必然,也是一切经济现象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同志就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根源”等重要观点。这些观点构成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到新时期我国内外政策的调整。本文通过联系我国以往的认识与实践来分析上述观点 ,以体现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形势下对传统的理论观点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确和深刻地对理论法学予以思考,进而付诸建设的行动,需要对整个理论法学的前提性问题包括法学思维范式、法学思潮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重视.法学思维范式体现于法学思潮或流派和相应的各学科之中,更体现于每位学者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之中,是一个非常艰辛而又无止境的理论思维创新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无止境的思想解放历程.而某一法学思维范式一旦唤起较多法学家的同一理论思维趋向,往往就要凝聚成为一股强弱不等的法学思潮.一个理论法学学科正是某个法学思潮或法学流派主要理论观点之系统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论民主集中制:一种组织分析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存在两种基本类型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和专制集中制。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民主集中制是建立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之上的,专制集中制则相反。对一个现实的组织来说,只有在民主选举组织机构和负责人时,并且在集体讨论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和决策时,按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才能说实行了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所作用的范围,完全是由给定的社会基础即民主程度决定的。要正确地贯彻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明确谁来执行、执行什么、什么时候执行、在什么地方(范围)执行以及如何执行等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努力建设组织的民主文化,一方面使民主制度化,另一方面使民主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