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春燕 《经营管理者》2013,(18):364-364
通过剖析社会的攀比现象和儿童攀比的特点,了解儿童攀比的心理、内容,分析儿童攀比的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个人原因;从而认识到家长与教师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途中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可以从消费观、德育、感恩心理等方面来引导儿童形成优良的行为素质,远离不健康的攀比心理。  相似文献   

2.
本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了解收入、年龄、性别差异与消费动机之间的关系,来深入研究北京消费者购买珠宝饰品的动机。采取量化研究方式,在北京消费者中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412份有效问卷,所得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做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北京消费者购买珠宝会受社会、个人、财务这三种导向性动机的影响。其中,社会导向性动机包括炫富攀比、身份象征、从众、独特、社交送礼这五个动机因素;个人导向性动机包括享乐爱好、品质精美、自我肯定、纪念重要时刻、祈福这五个动机因素;财务导向性动机包括投资收藏、求廉这两个动机因素。北京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则购买珠宝的凡勃伦动机、求廉动机、投资收藏动机越显著。北京消费者的年龄越大,则购买珠宝的炫富攀比动机、身份象征动机、享乐爱好动机越显著。北京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的炫富攀比动机更强,而北京女性消费者比男性消费者的独特动机、自我肯定动机更强。本论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变量、时效性上,都有创新点。  相似文献   

3.
正当一个单位养着许多闲人时,它就一定是个关系复杂、无事生非、环境恶劣的地方。因为人的精力总要有个去处,如果没事干,就必然会转到人身上,而人跟人的争斗、算计、攀比是无止境的,一旦开始,就会愈演愈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闲人多的地方,水会格  相似文献   

4.
杨鸿玺 《领导文萃》2013,(13):23-23
在世界范围内,提倡简朴行政、反对铺张浪费的呼声此起彼伏。再大的富国也无法对奢靡浪费之风熟视无睹和无动于衷。联想到数年来,中国许多地方竞相攀比,兴建豪华大楼,不断举办大型盛会和论坛,攀比讲排场盛行、大吃大喝普遍、豪华盛宴成风,许多饭菜被"蜻蜓点水"甚至根本未动就直接倒掉。有统计  相似文献   

5.
戚海峰 《管理学报》2012,(2):289-295
以本土消费者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就消费者的人际间影响敏感性与独特性需求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从总体来看本土消费者对人际间影响所持有的敏感性对独特性需求产生了促进作用,这种因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从众、攀比、好面子等独特现象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我们认可不认可,社会都进入了价值弥散的"世俗化年代"。就个人的多元化选择来说,没有了"皇帝"或"领袖崇拜",心灵的自由度便可更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现实图景也更易展现。但个性化追求如离开了人类主体精神的牵引,尤其又没有真正的宗教精神来牵引或支撑,人的内心在际遇最大的"自由选择"选择后,往往会突显心灵的空虚。为什么在步入社会发展现代化、人文发展互联化的当下,虽然生存条件较之以往已获得很大进步,相当多的中国人却总是一脸愁容?究其核心,就在人的信仰丧失、陷入物欲攀比、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8,(28):19-19
"不要压指标,但要有目标;不要攀比,但要有比较;不要浮躁,但要有紧迫感。"7月10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等带领有关委办负责人、郊区9个区县党政负责人先后到3个郊区调研先进制造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并进行了座谈。俞正声  相似文献   

8.
刘琳 《经营管理者》2013,(22):261-262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不断加剧,每年大学生就业倍受关注。与此同时,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影响顺利就业的一大热点问题。例如:迷惘、焦虑、紧张、盲目、攀比等不良心理状态。本文从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常见的不良就业心理表现、应对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一是"物质化"倾向。一些地方在引才过程中,动辄抛出数十万、上百万年薪的"高大上"引才新招,用高薪吸引人才眼球,习惯以物质利益衡量人才价值。这种金钱取才的导向不破,不仅不利于正确引才观的树立,还会使少数人才滋生攀比心理。因此,地方在引才活动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人才树立大局意识、融入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十五"规划的确立,加快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各级政府都在下大力气制定和落实各自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空间布局及结构的合理化.与前几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天的城市化热潮与已往的城市化做法大相径庭.原来的大酒店热、开发区热、圈地热、旧城改造热等那种建立在热情和攀比基础上的盲目发展减少了,讲科学、讲尊重规律、讲整体规划、讲城市功能和合理布局的理性城市化进程正在成为发展的主导和主流.进一步分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基本动因,进而确立拉大城市框架的正确原则,将会对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规划水平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人是不能太闲的,忙是治愈矫情的良药。常言道:人多嘴杂。还有一说是:人闲事多。所以,当一群闲人凑作一堆时,各种矫情敏感屁事八卦必定纷至沓来,乌烟瘴气不足以形容。希望你离此类闲人远点,更不要变成一个如此的闲人。当一个单位养着许多闲人时,它就一定是个关系复杂、无事生非、环境恶劣的地方。因为人的精力总要有个去处,如果没事干,就必然会转到人身上,而人跟人的争斗、算计、攀比是无止境的,一旦开始,就会  相似文献   

12.
正竞争是人类的天性,但一味地攀比往往会让人心理失衡。有研究表明,心理失衡是导致官员"落马"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失衡在很多官员腐化堕落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一、相对剥夺感是心理失衡的根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心理失衡时有发生。当内心积累起各种消极情绪时,心理失衡就会如影随形。如果自己认为别人得到的比自己得到的多,或者认为自己实际得到的比预期中的少,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领导干部心理失衡大都缘于相对剥夺感。一些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广播业界,存在一个不好的现象,即部分电台会发布不真实的数据。具体表现为:一是电台为了彰显自己的经营成就,以税前或是更为虚高的广告营业额作为收入总额进行申报,导致电台之间形成攀比,加剧电台任务制定的盲目上涨。二是电台为了赢得广告客户,恶意改动第三方调查数据,导致数据公信力丧失,加剧市场竞争恶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润灵环球责任评级2009~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评分》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同行业内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庸是导致这一行为模式的原因之一。中庸思想会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行为,使之表现为"既不愿带头,也不甘落后",但在竞争性比较激烈的行业中表现出"攀比"或"传染"的特点。本文旨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合理的疏导,对这种思想或者行为模式加以利用,使之可以成为改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助力,同时为公司治理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孙振耀 《领导文萃》2008,(14):120-124
不攀比第一份薪水 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而这在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场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  相似文献   

16.
四地薪酬,痛并快乐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终算总帐,花落知多少。作为2000年度中国经理人薪酬大调查的重头戏,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经理人的薪酬状况进行一番攀比,可以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形容。透过方方面面的调查数据结果,四地的最新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整个中国经理人阶层薪酬状况的曲线走势。  相似文献   

17.
价格竞争作为一种传统的竞争手段,在当今市场竞争中仍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企业间争夺市场的最直接、最快速、最具杀伤力的武器。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一直是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常用手段之一。企业参与价格竞争是以获利为前提的,但是近年来我国市场上的价格大战却更多地体现出不正当竞争或者说恶性竞争的特点,常见手段包括:(1)当一方降价时另一方以更低的价格进行攻击性的攀比降价(如彩电业的价格战);(2)捏造价格信息诋毁竞争对手;(3)变相降价即采用折扣和赠送等形式使其低价倾销合法化;(4)高档商品当做低档商品销售。这些行为会影响企业的利…  相似文献   

18.
管理科学化、人性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它要求领导必须英明睿智,而不能昏庸无能,这样才能进行高质量的管理。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呢?本文初步提出了六个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一是权力认知要正确。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不断曝光的炫富、比富事件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人的攀比心是与生俱来的,相比之下,每个人都感觉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领导自然也不例外。人一旦成为领导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当领导感觉到自己在利益方面不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部分企业的风气有待于改善,个别员工处世高调,攀比之风盛行,行事张扬,归属感不强,损害企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必须想方设法做好社会转型期企业对员工心态经营工作。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移动通信分公司对员工心态经营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于社会转型期企业对员工心态经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姜涛 《经营管理者》2011,(11):50-51
在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富人也越来越多。”攀比”、“炫耀”、“象征”这些出自面子并因面子而强化的消费行为愈演愈烈,导致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具有面子消费倾向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