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强化政策扶持。提升龙头企业发展能力 (一)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制度创新、市场培育与农业保护构成了市场农业的三个核心问题。没有制度创新.就难以塑造出符合市场农业发展要求的微观主体;没有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市场农业将失去运行的基础;没有政府的农业保护,就无法弥补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从而使市场农业就不可能正常地运行。制度创新:塑造市场农业的微观主体本文所讨论的制度创新,集中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肇始于7O年代末期的农村家庭承包制初步确立了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从而使农户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农村家庭承包制一开始就采取了“均田制”这一农村土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30年,也是农村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30年。其中,家庭经营承包制、农产品价格放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资源环境制度建设、农村社保体系构建等,极大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中制度创新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初步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粗加工多、档次低、牵动力弱;二是产业基地规模偏小,优势偏弱;三是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完善;四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五是政府的工作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所有这些问题,集中一点就是中国还没有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措施和组织保障。因此,完善政府组织方式,改造龙头企业制度,理顺农户组织体系,革新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中农户经营风险特征及有效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点,农业产业化中农户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合约风险。本文以山东为例,在分析产业化农户面临的农业经营风险特征的基础上,从农业产业化外部及内部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的角度,考察和评判了当前产业化农户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认为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以实现经营主体平等、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提升土地经营的专业化与规模化、设立产业化风险基金以补偿农户风险损失和推广农业保险以防范自然风险,是有效弱化产业化农户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两减一增”的状况,即耕地减少和务农人口减少与农业产量增加,其重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家庭经营,但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愈来愈多的社会化要素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当今的农业生产已改变传统格局,成为一个跨产业、跨地域、跨家庭的行业.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性成为农业生产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但这种外部性对于农民经营的实力没有带来实质性变化.农民经营能力与农业生产能力的增长不是呈正比的,与农业生产能力增长相比,农民经营能力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家庭经营的脆弱性日益明显.农业生产能力与农户生产能力的不同步,给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解决农业生产能力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生产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结合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存续区间、竞争范围和替代界限以及比较效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的先决条件是:单个农户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农业产业化边际生产率时农户就会无选择地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农户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受农户经济行为的双重性、农户在生产经营目标选择上的兼业性、农户在生产投资上的多样性、农户采用生产技术的现实性和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不可分性等影响,农户在进入农业产业化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在农村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时,要正确认识农户行为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要采用适应农户行为的多种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立规范农业产业化参与主体的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8.
对“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我国“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困境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一是对公司和农户签订的契约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公司+农户”组织困境产生的根源。二是对履约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分析,找出“公司+农户”组织运行的困境。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改进的建议:通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摆脱集体行动逻辑的困境;扩大农户生产规模,提高自我履约能力;双方建立起真正的利益共享机制;政府体制进行改进和互补性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一基本经营制度,曾使我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当前我国的农业与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还有相当距离.为此,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而农业产业化则是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可使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可使农业走专业化、规模经营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可以较好解决农户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可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它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民的又一创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前人观点和国际经验的评论,本文对农户家庭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讨论。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形式,在我国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规模、分散化农户家庭经营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局限性,探讨了公司式农业的发展前景。要使农户家庭经营更好地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需解决发展现代农业“谁来带头”的问题;要将对农户家庭经营的改造提升,同加快农业组织创新结合起来;在重视农户家庭经营的同时,加强对国内外公司式农业发展的趋势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制度创新理论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结构选择的原则和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制度变迁成本分析 ,提出在坚持“三个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制度创新 ,对家庭经营组织模式进行改造 ,选择适合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由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决定,资源禀赋相似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业发展差距主要受土地制度影响.东南亚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实践证明,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规模两种途径,农业组织形式是农业生产关系的体现,合理的农业生产形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比以公司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更有效率,这是由于农业生产的性质不同于工业生产,家庭经营的监督成本比种植园经营要低得多,前者的生产动力比后者要高得多.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也表明,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是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引领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基本的需求是土地规模经营,而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把土地限定在2.6亿承包农户手中。土地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物质载体,土地问题就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统筹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完善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市场机制,同时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政府调控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产业化的最终实现要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条件.农业产业化组织应该是产前、产中、产后真正联为一体的组织,具有农民和农业利益的内在保护机制,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具有现代企业组织特征和高效率经营机制.而目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还达不到以上目标.为此,应该通过重构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对原有的农业组织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本文提出了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步骤和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5.
产业化:农业经营方式的重置与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跃迁有赖于农业自身经营方式的不断调整与更新,农业产业化在此迈出了成功的一步。矛盾与困境:农业产业化的制度与现实背景1.1由于受特定的二元经济所制约,我国农业长期以来处于不利地位,虽经历次改革和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农业并未走向真正意义的规模化与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较低①;我国农业现在还没有一个健全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缺乏区域分工,产业内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存在着诸多矛盾:1.11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农业是市场风险大,自然风险多的风险产业。在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不仅是进一步巩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大战略思考,而且也是保证当前国民经济结构顺利调整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问题一直备受人们普遍关注。本文试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这一角度,进一步探讨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问题。 一、“龙头”职能的双向定位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化大生产的要求,把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来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主体和基础,以各种中介组织为“龙头”,通过专业化分工和世界范围的一体化协作,促进农产品竞争优势升级化、农村经济市场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渐进过程。旨在推进农业的生产专业化与经营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是由家庭联产承包制下的小生产方式与日益全球化的大市场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从1995年以来,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各地得到了普遍推行,并出现了“以司十农户”、“市场十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农业产业化能否稳步推进,关键还在于“龙头”的带动作用。“龙头”组织是否存在,以及能否抓住农业产业化的中心问题,是决定农业产业化成效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园区既是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开发样板,也是一个大范围的生态建设区,是生态经济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结合体。在农业产业化的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它具有根据市场需要配置资源,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拓展市场、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保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行集约化,而集约化经营又有赖于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高经营成本、高经营风险、高环境约束、低信息对称、低经营合作、低经营素质等是小农户经营困境的表象特征。造成小农户经营困境的成因在宏观层面主要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尚未得到跟进优化,国家对农产品价格尚未进行有效管控,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尚未得到切实健全;中观层面主要有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和中间商的消极影响;微观层面主要有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销售渠道不多以及市场信息不畅。破解小农户经营困境的当务之急,是要坚定不移地促进小农户转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帮助小农户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鞭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为小农户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符合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的需要,而且可以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但是,这一制度安排本身缺乏积极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因此,要对传统合作组织进行体制创新,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之上引入股份制,使合作组织的投资者与服务对象真正合而为一,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公司和农户增加资产专用性投资,稳定契约,减少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土地细碎化、家庭分散经营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难题,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创新农业经营的新形式。与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方式不同,江苏省S县探索出了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联耕联种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发挥村级组织的统筹功能和农技部门的技术下乡,实现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结合。联耕联种经营模式是一种不排斥小农,包容小农的模式,真正让小规模家庭经营分享到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成果,并重塑和再造了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本质上,联耕联种是对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发展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