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建构本质上体现为一场意义实践,唯有从符号学视角切入,进入话语运作的符号系统,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话语生成的意义机制及其符号法则。任何话语形式的生成,都包含话语思想、话语要素、话语表征和话语策略四个认识维度,分别对应于符号概念、符号资源、符号叙事和符号修辞,因此,可以从这四个符号维度来把握话语运作的符号系统。就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而言,话语思想所对应的符号概念体系,主要包括以身份意识、价值观念和利益追求为核心意涵的概念体系;话语要素所对应的符号资源体系,主要体现为承载相应符号概念的故事资源,具体包括团结故事、文化故事和进步故事;话语表征对应的符号叙事体系,主要体现为共情叙事和对立叙事;话语策略所对应的符号修辞体系,主要沿着隐喻和接合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张婧磊 《理论界》2005,(12):158-159
在新文学史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经历了从政治文化到社会文化表意符号的转变过程,女性形象的主题和意义趋于多样化。透视由母女关系折射出来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到文化观念的差异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女性形象的塑造在文化观念的流变上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极为丰富的,而作为古代文明嚆矢的史前神话,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神话被人们看作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神话,必定有一个主旨的东西在起着统摄和支配作用。 那么,什么是中国史前神话的主旨呢?答曰:英雄主义。笔者认为,中国史前神话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英雄主义精华。这是中华民族之魂的渊源。英雄主义在中国史前神话中突出地表现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如怀特所说:“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就仅仅是动物而不是人类。”①符号在这里就是指人类的语言文字。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是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因而也无不体现出该民族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无不打上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印记。汉语汉字在中华民族这块文化土壤上产生,透过汉语汉字的表层结构,应当可以窥见蕴藏于其底层的汉民族文化心态。汉语汉字的特点汉语汉字,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特点:(一)完整性:一个汉字,…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汉族典籍及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经典、诗歌中有关盘古的神话传说,论证了盘古与伏羲的关系,即盘古就是伏羲;指出盘古不仅是史前文化的创造者,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同根.统一中华民族的同根意识,对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银宏 《社会科学》2022,(8):167-180
国家统一与繁荣富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价值准则。国家统一既需要理念、精神与文化的滋养作为基础,也需要通过制度、法律和军事力量来予以维护。中国古代注重通过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在必要时依据法律动用国家军事力量以“兵刑合一”的方式维护统一、稳定秩序。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观念下,“兵刑合一”既体现为法律上的制度规制,也体现为政治上的军事强制,以其秩序功能联结起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与法律实践,实现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之间的互动。儒家文化和“大一统”观念的文教功能与制度维系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大一统”观念的制度化、法律化,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奠定了“历史中国”的文化基础,丰富了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涵及其表达。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学者将家庭空间内部的女红活动,简单解读为女性被边缘化的表现,这一论断掩盖了女红与女性身份问题的复杂性。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看,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女红对于女性身份具有相似的意义系统:女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行为,也是建构女性性别内涵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当女红作为一种文学符号,东西方文学却呈现明显差异:西方文学多以女红书写反抗,而中国文学则以此表达贞顺。这种差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许多关键问题诸如空间概念、家国政治上的差异,同时也可看出,西方哲学多强调天人之分、二元对立,而东方哲学更重视阴阳和合、万物一齐。  相似文献   

8.
于洪 《学术探索》2013,(1):128-131
颐和园是一座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清代皇家园林,它的景观艺术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文化对世界的观念,它的建造艺术是这个国家文化风格、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哲理智慧《周易》的结晶。这主要体现在颐和园造园艺术的三个方面:(1)阴阳互补、阴阳结合的园林选址;(2)以《周易》八卦卦象方位布局的结构;(3)依地形层层升高对世界结构想象的园林设计,从下到上依次为水底龙王世界、水面码头、桥、岛屿世界、岸边世俗社会界、官府朝廷界、艺术界、神仙菩萨界、佛界、佛教世界四大部洲组成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9.
伏羲氏既是中国古史系统中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也是中华统一文化的缔造者。有关其传说和文化创造活动对于促进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具有独特的价值: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文化",这种本源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伏羲文化中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伏羲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其融合性能很好地阐释海外华人心中的民族情结和中国理念。深入研究伏羲文化中的统一思想,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东篱 《东岳论丛》2006,27(4):162-164
伯明翰学派是文化研究的重要流派,它的文化观念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自身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阶段:在第一阶段,伯明翰学派提出文化就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在第二阶段,伯明翰学派通过吸收马克思主义,将文化的定义从两个角度分别改造为:文化是一种物质生产过程以及文化是承载社会关系的符号系统;在第三阶段,伯明翰学派将第二阶段中关于文化的两个定义综合在一起,提出文化是联系物质生产领域与社会关系领域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1.
《周易》独有的《易》象符号系统的创立,一定程度上源自古人对于生命现象的根源性领会与理解。《易》象系统蕴含的"象"之思维方式,及其与奇偶筮数关联的基础阴阳爻画,均可溯源于古代的生命世界观,或曰"生生哲学"。阴阳爻画三叠排布为"小成"之八卦、八卦两两相重为六位之六十四卦的传世《周易》《易》象符号形态,可谓是基于"关联性思维"对于古代生生世界图景的最佳符号化表征方式,这也是汉代以后出现的种种拟《易》之作如《太玄》《潜虚》等始终无法超越原始《易》象符号系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明武 《中州学刊》2004,(3):151-157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至今还没有结论.论战双方的一个共同点被众多的研究者忽略了,这就是双方都认为一个"玄"字可以代表中华文化.笔者认为,正如一个"科"字不能代表西方文化一样,一个"玄"字无论如何也代表不了完整的中华文化.道生万物,道玄物不玄.形上之道对应形下之器,道玄器不玄.玄妙之道,一是体现万物之中,二是体现在道器转化之中.在天地起源问题,中华先贤没有造神,而是创建了一个阴阳之道.在如何生活问题上,中华先贤没有依赖神的恩赐,而是用发明创造先进的器具来创造幸福.在中华民族开端之处,贤屯哲们的丰功伟绩大都体现在他们创造的器具之中.道在中华元文化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器具之"器"可以与"道"字相并列,从源头上说,中华文化应该是道器并重的文化.道器并重的文化孕育出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先进的文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失传与变质,应该是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遗憾的是,科玄论战的双方均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正如大树不能没有根一样,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为了中华民族的重新辉煌,对中华文化有重新认识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语境下,民族国家不得不关注文化领域的非常规性、非制度性因素对民族共同体建构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影响。文化符号能创造出一种以共同性为基础的公共文化空间,使不同族群既能按照自身心理上的接受程度进行自由对话,又能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强化共同性来实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分析文化符号的特性和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的作用,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路径,能在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中防止出现强化差异的分离主义倾向和避免成为分离主义“无意识的共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体国民的“无意识共识”。  相似文献   

14.
日本侵略者在其14年的殖民统治中,虽然完成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再疆域化,但文化的再疆域化并非那么容易。由于日本族群地理形态的影响及其对单一身份的认同观念,使日本军国主义向外扩张、侵略他族时,也企图用其暴力文化观念和单一身份认同,以及制定一系列的强权文化机制改变其统治下的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系统,这就必然会在殖民/被殖民、统治/被统治之间产生极大的偏差与对抗。在侵略者对东北沦陷区文化再疆域化过程中,中华民族多元共生的文化传统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为东北沦陷区的广大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强权文化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使侵略者的文化殖民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石双华 《理论界》2014,(4):106-109
《老子》一书不仅思考世界的起源、万物的根基,更是在这种思考当中,体现出了雌性、母性的特点,具有一种区别于其他早期中国哲学的女性气质,这从根源上受到了生殖崇拜观念的影响。老子哲学的女性气质在其论"道"的过程中有所展现,并且以对偶性因素展现出了"阴阳"之意的和谐共生。老子哲学不仅具有较强的母性关怀的气质,并且从形而上的角度为现实女性的生活状况提供了哲学依据。老子哲学的阴性特质明显区别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阳刚哲学的气质,两者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却又殊途同归,都是阴阳和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子哲学的女性气质乃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宽宏善韧的哲学根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奢侈品牌具有产业优势和文化传统优势,其塑造的品牌文化具有符号光环的效应,正迎合了转型期中国社会追求财富和地位的社会目标,促成了新的时髦社会风尚,并引发了国内服饰工业体系和消费者的追随。奢侈品跨国资本集团以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启蒙策略影响着年轻人的时尚观念和消费习惯;而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境下,年轻人对于真假名牌符号的消费实践也呈现出阶层性的内部分化,表现为多重消费策略的使用。奢侈品风潮造成的符号压力使"80后"群体在消费生活中遭遇纠结与焦虑,不得不面对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冲突。商业化策略的强大影响、资本对时尚启蒙的渗透、传统文化断裂和文化符号体系的无序等令年轻人感到不安的特殊处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们对于强势文化符号的跟从。在这种形势下,传媒、教育系统和其他社会机构对年轻人的美育和精神生活的引导应有所反思和作为。  相似文献   

17.
元稹和白居易对"元和体"的评价呈现出矛盾态度,这是因为他们有一种诗歌等级观念,而"元和体"处于最低等级.中唐文化转型对元白的诗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元白接受了市井文化的影响,"元和体"中流露出市井意识,但他们的文化观念仍停留在精英文化的观念上,因而对市井文化存有偏见.元白对"元和体"的矛盾还体现在"尊古轻律"上,这与二人对近体诗的片面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8.
军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上古时期军人集团的产生,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军旅文化得以孕育。黄帝时期,图腾符号以鼓乐的形式广泛传播,对军心士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古时期的"干戚之舞",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教化功能;先秦时期,《诗三百》中关于战争的诗篇,体现了家国同构的主题和战争动员的气氛。中国古代军旅文化在其发生阶段,已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军事智慧和战争观。  相似文献   

19.
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不能陷入寻章摘句、史料拼接以及简单的历史叙述,而要在文化基因的意义上挖掘中华文明活着的传统.文明中的成素能否凝结为文化基因,取决于文化成素的人性根据及其生命属性,以及文化成素的精神追求及其教化功能.阐释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必须紧扣中国人的人性观念、生命态度及其历史性的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从中华民族的德性伦理、悟道思维以及修己成人的价值追求三个维度,凝练和揭示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这一文化基因,直至今天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与追求,体现在中国人面对生活和理解人生的实践智慧中.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在波德里亚的早期著作中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环境,尤其是消费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波德里亚主要是从文化和符号学双重维度对消费社会进行考察。在他看来,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是建立在符号编码和差别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需求和快乐基础上的。因为消费及其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而且这种符号意义体现着现实生活的差异与等级。这使波德里亚由“商品拜物教”批判过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建构了一个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