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消费社会理论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费社会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告别物质匮乏时代,进入丰裕时代。时代的转换要求相应的理论范式的转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有关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消费社会研究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源头,并探讨了现行消费社会悖论式的运作方式。最后在综述消费社会已有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要求:在发展马克思的生产理论的同时,建立和发展消费的生产范式,从而建立一个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具有了消费社会的征象,但存在诸多的问题,表现在因制度设计带来的消费结构断裂现象;传统消费文化所引起的消费不足问题以及新型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从而形成了悖论;农民工在消费问题上存在社会时空错位。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杜松石 《东岳论丛》2019,40(3):184-190
消费社会的出现,导致了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活动及能力、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悖论。而作为消费社会主导逻辑的资本逻辑,则是造成消费社会中人的全面性、自由性、真实性与独特性的消失,导致人的悖论式发展的真正原因。因此,只有破除物对人的全面控制,消除消费意识形态的幻觉,扬弃符号逻辑对人的异化,才有可能实现消费社会中人的社会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  相似文献   

4.
中庸与实事求是——兼及儒学与实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玉立 《学术界》2006,14(5):46-64
追根溯源,实事求是乃是先秦儒家中庸观念的贯彻。中庸的中心词是“中”,“中”字的初始意义是“内”、“正”;中庸的使动词是“庸”,“中”字还有“合”、“和”内涵;中庸一词指向普遍性内容时,“中”仅指“实”或“诚”。中庸精义就是实事求是。中庸之德的历史源头是弓矢文化,其近代形态是实学文化。实事求是路线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实理出发”,更不是“从实用出发”,否则,我们将又回到成也“中庸”、败也“中庸”的反中庸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5.
新节俭观与节约型社会的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中国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围绕是否保持还是扬弃或是抛弃传统的节俭观的这个问题,理论界展开了诸多探讨,但是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究其根源,在于“节俭悖论”的存在,即在个体伦理与社会效应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本文从消费的视角出发,在考察“节俭悖论”的历史渊源及探讨如何消解的同时,在结合实证调查,运用日常语义分析法论述了现代化语境下节俭观的新发展的基础上就如何建构节约型社会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关于社会结构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结构性制约下的消费行为研究,转为研究消费实践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在消费社会中,增长没有带来丰盛,消费的社会区分逻辑仍是客观存在的.符号消费、大众消费与品位消费作为社会理论家分析消费社会的概念工具,为我们描绘了消费实践中阶层分化的三种图景,也为中国分层研究提供了新议题.  相似文献   

7.
吕勇 《理论界》2005,(12):165-166
本文以法治理论中的"国家悖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试图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提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良性互动作为"国家悖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优越于其他西方思想的地方就在于其揭示了经济发展及其背后的逻辑架构:资本增殖的逻辑。资本的逻辑所支配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三个悖论:环境悖论、两极悖论与存在悖论,而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无法解决的。中国道路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这三个悖论性问题,即社会主义如何驾驭资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国家政权支配资本逻辑,通过行政权力和国有资本去调控和引导资本,才能最终避免经济发展的三个悖论,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政治哲学内含着三个理论悖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悖论,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之间的悖论,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之间的悖论。卢梭对它们的解决,不仅塑造了其政治哲学的方向和基本特征,也体现出了政治现代性本身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0.
试论消费社会语境下的休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翔 《学术论坛》2004,(5):43-46
在消费社会业已形成的现时代,休闲似乎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化的现代生活方式。文章试图探讨消费社会整体语境下休闲的可能性。消费社会具有经济目标逐渐退隐、异化、时间灾荒三方面的显著特征。正是基于这三个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现代社会中的休闲不可避免地具备了某种幻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居民消费分化: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不仅扮演着经济的角色,而且还扮演着社会和文化的角色.本文简要分析了经济学理论对消费现象解释的局限性,并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出发,基于传统社会、消费社会以及中国社会三个维度,论述了消费方式与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的关系,认为居民消费分化是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的<中庸>观对丰富和发展传统的中庸思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从认知理性进路出发对"中"重新界定,淡化了中庸道德的形上学的品格,凸显了感性生命实体.二、从考据学和义理学出发对"庸"进行新的解释,使"中庸"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三、以体用解中庸,克服了宋儒形而上学的缺陷,使其<中庸>观充满着辩法思想.四、从道德形上学之道与道德实践的外王事业合一的角度阐发中庸大旨,突出"中庸"本天德、成王道的重要旨趣.  相似文献   

13.
陈婵婵 《南方论刊》2004,(12):16-19
消费经济不仅直接关系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稳健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茂名消费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制约原因分析;第三,进一步促进消费经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再论悖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佩 《中州学刊》2001,(1):79-83
悖论就是从人们认为正确的前提或背境知识(实际上其中包含有人们尚未发现的谬误)出发,通过有效的逻辑推导,得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两个互相矛盾命题的等值式.就悖论推导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两个互相矛盾命题的等值式来说,它是逻辑矛盾,而就悖论本身都是两个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体来说,它乃是(或包含着)辩证矛盾.人们主观上认为的悖论是不存在的,客观上实际上的悖论在未被消解前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一分为二是一分为三的特殊表现形式.一分为三是一分为多的一般表现形式.认识应该包含着矛盾着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一"与"三"的关系概括为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一生二,二生三"式;"天人合一"或对立统一式;"一而三,三而一"式."一"与"三"可以是真实的绝对的存在,也可以是虚有的相对的存在,还可以是亦实亦虚的存在状态."一"与"三"的关系,可以是直线关系;也可以是平面的关系;还可以是立体的关系.(AA-Aa-aa)n可以作为一分为三之模式来解释事物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一分为三有着自我独具的范畴.运用一分为三,对事物的认识可以表示为"过份--中庸(适度)--不及".中庸形态有四种或六种表示方式.庞朴先生"凭借两端认识中间"的中庸四态、否定用"中间"表示中庸和用ABC分别表示三者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值得商榷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一分为二是一分为三的特殊表现形式.一分为三是一分为多的一般表现形式.认识应该包含着矛盾着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一"与"三"的关系概括为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一生二,二生三"式;"天人合一"或对立统一式;"一而三,三而一"式."一"与"三"可以是真实的绝对的存在,也可以是虚有的相对的存在,还可以是亦实亦虚的存在状态."一"与"三"的关系,可以是直线关系;也可以是平面的关系;还可以是立体的关系.(AA-Aa-aa)n可以作为一分为三之模式来解释事物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一分为三有着自我独具的范畴.运用一分为三,对事物的认识可以表示为"过份--中庸(适度)--不及".中庸形态有四种或六种表示方式.庞朴先生"凭借两端认识中间"的中庸四态、否定用"中间"表示中庸和用ABC分别表示三者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值得商榷和修正.  相似文献   

17.
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三种悖论现象.第一种悖论现象,非遗保护工作的处境是悖论的.一方面要保护文化遗产,使其获得生命的延续,另一方面受保护文化遗产因为外界的强力介入而损伤了其原生性;第二种悖论现象,保护中主要关注的是对遗产的"稳态",而忽视了文化遗产的"变异性",因此导致文化空间保护中,原生性的强力维持不是在提升保护对象的质量而是因为保护而使对象本身陷入了困顿;第三种悖论现象,保护工作中存在大量的短视行为和绩效思想,让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短期中完成,对非遗产业开发和商品营销的不当加入,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边缘化、濒危化,甚至丧失了其固有的文化品质和本真性价值,致使保护成为破坏.而解决这些困惑,需要从德国、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中学习,民俗学主义应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围绕着《中庸》的成书年代以及《中庸》在儒家经典系统中的地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对于《中庸》地位的不同看法,在根本上决定了对于儒家思想的不同理解。而在这种争论背后,反映的是研究者不同的理论立场以及阐释方向。当代新儒家以徐复观、牟宗三先生为代表,以"天道性命通而为一"的义理架构来阐释儒家思想,对于他们来说,《中庸》中出现的"天命之谓性"的思想是这一阐释的历史的、文本的根据。所以,他们在这一争论中,坚持《中庸》一书为早出。并且,这一思想结构为他们建构儒家思想的发展谱系提供了"判教"的标准,进而为当代新儒家的创造性阐释在儒学思想发展中确立了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纽科姆悖论中,包含两种性质不同的收益.通过重新表述纽科姆悖论,可以区分这两种收益,从而清晰地揭示纽科姆悖论的内部结构.借助于赋值游戏,可以在纽科姆悖论和说谎者悖论之间建立联系,纽科姆悖论的核心在于一个自我指涉语句.关于赋值游戏的语义研究有助于解决反事实条件句逻辑中的两个困难.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社会"的精神生产中,一个显著事实是"能指泛滥"而"所指衰减",即符码可以借助于各种媒介被轻松地无限复制、极度膨胀而所指将被彻底掏空,思想创造被严重遮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