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的固有品质 ,这不同于文艺的工具化 ,前者是蕴寓于一个真实的生命而兴发出来的 ,而后者却是驭倚于一个生命体而比喻出来的。然而 ,只要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 ,文艺的工具化就难以避免。莫言提出的“‘民间写作’即‘自我写作’”以一种民间的参与精神捕捉到了文艺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鲁枢元同志的《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载于《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发表后,在文艺理论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的确,这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性质、道路和功能的问题,很有探讨的必要。本文就“向内转”说提出两点异议,以就教此说的提倡者和支持者。  相似文献   

3.
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由"精英"走向"个人"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女作家们用个人经验消解男权话语权威,用日常生活反抗大叙述,开辟了女性写作的一扇新窗。但随着市场化及对个人经验反复叙述的限制,其不可避免地从飞升走向徘徊。  相似文献   

4.
“向内转”既是汉末魏晋文学总貌的新质素,也是该时期辞赋发展的基本趋势。该趋势在东汉后期已见先绪,在辞赋价值理论以及表现领域均有体现。情感化与玄理化成为汉末魏晋辞赋“向内转”的两个具体向度。汉末魏晋辞赋的“向内转”,继承楚骚传统,创造了一片有别于汉代辞赋追求外在世界的审美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在喧哗的市场文化语境中“个人化写作”是一道鲜活景观。它呈示了当今时代对文学内在品质、个体言说的正视与宽容 ,也是个体生命的深度释放给予写作主体及文学的馈赠。在高扬个性的主体价值的同时 ,建立起其与历史、现实的紧密关联 ,重建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 ,是新世纪文学所须思考和拥有的一个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6.
张立群  王瑾 《南都学坛》2005,25(5):54-59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中国当代小说中较为独特的文本之一,按照叙事学的理论,其主要表征是使用后现代的叙事策略与方法。然而,由于这种后现代手法是通过借鉴与模仿而完成的,因此,其实质应当是一种文本上的“类后现代”叙事,这种“类后现代”叙事具有反权威、拆解二元对立模式的倾向,采取“躯体描写”和“姐妹情谊”的文本策略来展示其叙事观念。在艺术上表现为对元小说的应用、破碎结构的采用和对独特语言的使用。虽然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中国女性写作在文本叙述上的变革,但也存有自身的精神困境并因此走向了尽头。对此种现象我们应反思。  相似文献   

7.
结合20世纪90年代有关"个人化写作"的话语播撒来分析其所表征的诗学意义,从史的角度追溯"个人化写作"的历史源脉,并结合90年代消费主义文化转型反思"个人化写作"诗学生成的逻辑必然性。"个人化写作"祛除了主流诗学话语的权力桎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学叙事景观,却未能在破除话语禁忌的文化地带重构文学在当下的审美价值形态。如何填补"个人化写作"价值"悬空"的虚妄黑洞,成为新世纪文学必须面对的诗学命题。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个人化写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带有典型的个人化女性文本特征 ,其女性立场的叙事、女性自我的身体感觉和私人经验的大胆表述 ,显露出鲜明的解构男性神话、颠覆男性权力的意图 ,形成了重新阐释与构造世界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知识学角度出发讨论当代文学史写作个人化的合理性,认为在目前我国的学术现状下,当 代文学史写作的个人化对当代文学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心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目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命体验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批评界对“个人化写作”理解和界定上的偏狭,提出了一种对“个人化写作”的新理解和新认识,指出“个人化写作”不应该仅仅囿于对个人生活的书写,对公共经验的个人言说是“个人化写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以大量的作品为例,论证了以公共经验为题材的个人化作品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既是作者情志的表现,也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文学活动不只是作者的创作活动,还是读者的阅读鉴赏活动。《波动》是北岛最有名的中篇小说,在接受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人在初读作品时都不同程度地认为它是晦涩难读的。这缘于北岛独特的个人体验与情感世界、审视现实世界的独特眼光、内心深处永恒的孤独及面对复杂历史文化语境向内转等合力作用形成的个人化写作形式。这种写作形式主要体现在文本形式、语言、语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个人化视野中当代诗歌史的写作疑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诗歌史写作风气遗留的问题,因惯性积压难以在短期内排除,“当代”本身的特殊性。又使时间与对象处于漂移中,很难“定格”。对撰写新诗史提出的疑难点应包括集约化、体制外、价值压力、不确定、多发问题等,由此便引发出用“个人眼光”来书写诗史的说法。“个人眼光”书写涉厦到有特色的理念图式、回到以文本为中心的小叙事、专门史,以厦迥异于通常文学史的语体风格以厦“诗心”等等。  相似文献   

15.
实现“文学一体化”即文学高度规范化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出现主流文艺思潮和借助政治力量构成了权力话语。自 2 0世纪 2 0年代末以来中国新文学逐步实现了一体化的历史过程。自 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一体化局面逐渐瓦解 ,个人化写作成为潮流。作家的个人化写作相对于文学一体化局面是了不起的进步 ,但也存在某些值得注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17.
荣辱观是对荣辱的看法,荣辱感是对荣辱的实际感受;对荣辱的看法是在对荣辱的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荣辱的看法也能引起相应的感受;荣辱观、荣辱感的形成离不开自我意识和类意识,也离不开评价意识;“自以为知道或相信同类对自己有评价,并且很在乎这种评价”才会感到光荣或耻辱;只要生活在共同体中,就会在乎共同体对自己的评价;正因为如此,荣辱观、荣辱感才会对人的言行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洮岷“花儿”和河湟“少年”的对比、分析,旨在论证这样一个问题:洮岷地区的山歌叫“花儿”,河湟地区的山歌叫“少年”,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民歌形式,其区别有如“花儿”之比藏族情歌“拉伊”,“少年”之比汉族山歌“爬山调”。因此,不能将二者归结为一源之二流,更不能在此前提下开展对二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认识论的传授和研究中存在着一些欠科学的互相矛盾的倾向,急待解决。本文仅就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还是“经验”这一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以认识能力、认识来源、认识过程、认识标准和认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折扣这种促销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它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活化了企业经营方式,同时也为企业争取创造较高的利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折扣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青睐和消费者接受的同时,折扣和回扣是同一事物这种模糊的认识仍然在社会部分人员及个别会计工作者中存在着。他们认为折扣实质是回扣的公开化。基于这种混乱的认识,导致了在处理折扣与回扣的事务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那么折扣和回扣是否等同呢?答案是否定的。折扣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卖方为了鼓励销售或为了及早收回货款而给予对买方的一定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