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桂林山奇水美。凭借大自然的造化形成的优势,桂林成为享有盛名的国际旅游地点。桂林的自然山水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客体和对象,它同时也是一部展开了的现实的美学教材,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它为我们揭开人类社会美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美之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山水的美引起美学界的重视,是把美的研究从书斋、讲坛,从纯思辨的领域引向现实,步入社会生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这仅仅是沿着揭示美的奥秘的方向迈进,还不等于美的奥秘的解决。我们不能满足于一般地描述自然山水的美,更重要的,还必须进一步回答自然山水美在哪里?美从何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而外,具备一点欣赏书法的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就书法美的欣赏谈几点粗略的看法.一、书法美的内涵书法美的欣赏,就是书法的欣赏者如何通过书法家所写的文字的点画和字形结构去体会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美的问题.文字的点画和字形结构又是构成书法艺术造型的两大基本要素.古人把前者称为“用笔”后者称为“结构”.除此之外,还(?)两者结合而成的全幅的  相似文献   

3.
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的旅游文学,凝结着创作者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的个性与共性.他们推崇的仰观俯察视角、众游独游兼爱的游览形式、对客体审美场的关注,构成了景观游赏思想的核心,是我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旅游者游赏水平推动旅游业发展皆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美与善、功利的联系 ,提出“君子比德”来欣赏自然美 ,重视诗教和乐教等艺术美的作用 ,并主张“文质彬彬”即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卞之琳的一首题为《风景》的小诗。对这首小诗的内涵,笔者这里不想做什么具体的分析;只是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它却体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游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众所周知,山水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关系比较密切。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这一点在山水美中虽然由于内容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人类实践的创造是山水美的本源却是无疑的。严格地说,真正和人类社会完全隔绝的自然山…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的山水,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常常使人流连忘返,心醉神迷。然而,人们还往往不满足于单纯的山水欣赏,总是还想知道一些关于它的来历的传说以及其他有关的遗闻轶事。因为经过传说渲染的山水,它在原来山水美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人文的内容,将人的生活和人的美感经验与山水自然美结合在一起,互相烘托、互相辉映,造成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这就使人们在欣赏中进入一种更深沉的美感状态里,引起更多的审美享受。使审美进入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书法美的可视形态是笔墨造型.笔墨造型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因此,书法欣赏中,以笔墨形态作为欣赏依据非常重要.然而,书法外表实相的客观存在尽管给欣赏者带来美感,但它只能向欣赏者提示这个"象"什么,而始终无法自我表白这个"是"什么."是"具有着实和肯定的意味,而"象"则停留在一种假设的、待定的理解上.很显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欣赏,其途径就是要通过主观联想和想象,从无现实之主体中寻找自我心目中的真实,虚拟的第二欣赏形象,然后进入比较彻底的书法欣赏.能否自主自觉地进行如此的书法欣赏,也是专业欣赏与非专业欣赏存在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品尝佳茗。开始看到茶色、闻到茶香,如果进一步细细品尝,就能舌下生津,一种隐约淡远的甘甜耐人寻味,口中久久留下余香,令人神清气爽。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包含着由浅入深的审美层次,它为读者提供了咀嚼、寻味的充分余地。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就是根据文学作品的审美层次进行的。从文学的恨本性质来看,我们似乎可以说:文学艺术是人类心灵透射出来的历史之光,因为它具有美的形式而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具体说来,首先,文学属于美的领域,它具有审美的形式。一部作品如果不具备美的形式,不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就不能称为真正的文  相似文献   

9.
美育的渗透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注意美的感染和熏陶;在不同的课文中挖掘美的内容,进行美的教育;捉住人物的美好情操,领略高尚人格的美;文章形式的美感与内容的美感是和谐一致的。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自诞生于这个世界,便是人类追求、欣赏的对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美的内容也不断得到升华,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魅力,成为人类生活的引导者.然而,美是代么?千百年来的文人学士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探索,作出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解释,但迄今仍未有权威性的结论.笔者在此只愿能为探索美的大海之一滴. 一、客体的“人化”与人类的实践美的理念,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在浩瀚的大自然中,唯有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客观对象.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全面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让人们受着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熏陶,并培养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在推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在培养完善人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61-66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行动纲领。基于旅游视角可提出"美丽中国"因何而美、到底多美、美有何用和如何更美的四层追问,并从旅游资源与旅游管理学的角度进一步剖析美的成因、美的评价、美的价值和美的建设问题,从宏观上架构起"美丽中国"旅游学的理论框架,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社会美好理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社会实现祛丑扬美的有效途径。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造社会美好未来的具体做法: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彰显自律与他律和谐之美;促进自身形象美塑造同社会美创造和谐统一;通过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地拓展创造社会美的领域;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创造社会美的不竭动力;在生命的有限中实现无限,在既定的现实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文艺欣赏是一种艺术思维活动。在这一精神活动中,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事物,会兴起愉快、满足、奋发的感情,会激起追求美好的生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的强烈愿望。好的歌曲、好的绘画、好的电影,都有这个作用。诗歌欣赏,给人的美感更深,起的作用更大。古典诗歌,是语言艺术中的珍品。它,内容包罗万象,感情激动强烈,想象丰富奇  相似文献   

15.
刘勰论文学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有密切联系,也有一定区别。在文学欣赏中,也会有一定的鉴别或品评,却以玩赏为主,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一定的影响和教育。文学批评虽然重在品评优劣,但一般来说,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往往是从欣赏着手的。因为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这决定了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6.
梁燕 《南方论刊》2006,(4):65-65,61
现在许多中专学生入学后对语文、数学等基础课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总想一下子就学好专业课,为找到一份工作掌握一技之长。如何让语文课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呢?语文书选取的名家名篇都写得很美,我觉得语文课可以不单纯是按照教学大纲讲述课文,还可以在对课文的学习的同时,在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领略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丰富情感,去欣赏文章所蕴含的美,在艺术欣赏中感悟文学、陶冶情操,使学生懂得辨别真善美,从而发现美,体会美,成为热爱生活、积极生活的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灵,发现美的眼睛,学生…  相似文献   

17.
1.创作与欣赏之共性。 首先,从创作和欣赏的主体方面来看,都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都有其自然和社会属性。创作者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反映他们所处的自然和社会,反映他们的生活,因此,他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离不开生活,他的作品具有被认识性;而欣赏者的欣赏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和社会,认识生活,以此获得真、善、美,获得快感和审美享受。因此,一方面,他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另一方面,他也有其对自然、社会,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这就是说,他也具有对艺术作品的  相似文献   

18.
自然美是自然性的,是心灵性的,还是社会性的?这个美学问题争论有年而未决。笔者认为,个中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的同志把美的社会性和美的客观性对立起来,好象一讲美的社会性,特别是一讲自然美的社会性,就否定了客观性,就是“主观唯心主义”;二是主张美的社会性的同志,其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应着重阐明社会性和客观性、“自然性”的关系,说明自然美中客观性与社会性是否能以统一。本文的目的是想对此作些探讨。(一)自然美社会性的现实前提大千世界,美的事物姿态纷呈,色彩斑烂,概括起来不外两个基本特征:形象性和感染性。前者指的是美具有可供主体感性观照的具体形象的性质,这是构成现实的美的首要条件。后者指的是美的形象在供主体观照的过程中引起美感愉悦,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性质,这是现实的美的实质内容。可见,现实的美的生成有一个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对称,泛指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诸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相当,在内涵上相近或相对。对称美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美是和谐与比例”,对称美应是“和谐与比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达·芬奇也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在美的分类上,它当属于艺术美——一种人为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遵循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行集中、概括,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它具有社会美的内容,又具有自然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企业美论三题马国雄企业的美根源于以人为本当今的时代,人们不仅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而且欣赏属于社会美的企业的美。人们逛商店不仅仅是为了购物,同时也是希望到一个环境优雅的商店里从高质量的服务中获得一种充满乐趣的享受,使购物成为一种"享受购物"。有不少人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