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文论家谢榛、李渔、王夫之、王国维对情景论予以了集中探讨,其内容主要体现在都深入阐说到情景交融的论题,对其必要性、内在关系、生成机巧、表现特征等作出了深层次的论说;其中,谢榛并对情景交融的适度性、虚拟性论题,李渔等三人则对情景表现的当下性、真实性论题作出了阐说。此外,谢榛对写景追求虚化空灵,李渔对情景的主宾界划,王夫之对情景表现与兴会的联系及写景的具体方式,王国维对情景二体的理论内涵等都分别予以了阐说。他们为古典情景论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国文先生请尊重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文<升沉不过一秋风>所借之"古",诸如谢榛的生卒、谢榛任"后七子"社长、谢榛被排揎出"后七子"的缘由、谢榛西走秦晋、谢榛死于李攀龙之前、与谢榛来往的赵康王和赵穆王等,不仅承袭了历史谬误,肆意发挥,而且独断臆测,随手编造,大有"英雄欺人"之感.借古鉴今之"古",应尊重历史事实,保持原汁原味,绝不可为佐证自己的宏谈高论,轻率地抄袭古人,甚至扑风捉影编造历史,以求痛快淋漓.  相似文献   

3.
一、誉满大河南北的布衣诗人谢榛①谢榛(1499~1579),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老人。临清市人,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著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系明代中后期影响颇大的文学团体后七子成员之一。关于谢榛的生卒年,历代说法不一,李庆立先生经过长期研究和详细考证,对谢榛生卒年的几种说法进行了分析辨正,认为谢榛生于弘治十二年三月九日(1499.4.18),卒于万历七年(1579),②此说言之凿凿,结论可靠,已渐为学界所宗,在此,我们亦加以采用。谢榛自幼即右眼失明,正是这严重的生理缺陷,早早断绝了他的科举仕宦之念。但不俗的文学天赋和才华,使…  相似文献   

4.
明清诗文研究是近二十年古代文学研究中具有开拓性的领域之一。不少以往被忽视被冷落的明清诗人及其作品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并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明代“后七子”中的重要成员谢榛的研究就是如此。这是读聊城大学的李庆立教授新近出版的《谢榛全集校笺》后留下的印象。李庆立先生研究谢榛已二十余年 ,从 1984年到 2 0 0 4年 ,他在《文学遗产》、《中国古典文学论丛》、《文学评论丛刊》、《文史哲》、《文艺研究》、《文献》、《中国文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谢榛研究的文章30余篇 ,包括《谢榛…  相似文献   

5.
明代嘉靖年间,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七人结社赋诗,互相标榜,人们称他们为"后七子"。  相似文献   

6.
谢榛是明代"后七子"的中坚,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但有关其生平的研究材料却不多。本文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谢榛著述的梳理,并结合相关材料,得出谢榛生于1499年,卒于1576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谢榛驰骋诗坛60余年,至今,其著作刊行虽已3 7种,但仍显不够。从学术发展史角度看,聊城大学李庆立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即开始着手谢榛研究,其时学术界对明代诗文仍极少涉猎,而对前、后七子的诗文创作及理论主张,更时或存有偏见,对谢榛其人生平际遇和诗作诗论误解良多。失误待纠  相似文献   

8.
谢榛是明代后期著名诗人和诗论家.关于其卒年,学界长期以来沿袭潘之恒<亘史>之说,即谢氏卒于1575年.李庆立先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出谢榛生于1499年,最早卒于1599年.赵旭近来撰文对李庆立先生关于谢榛卒年的提法进行了辨析,对潘之恒<亘史>关于谢榛卒于1575年之说予以肯定,无论从材料的运用还是从具体论证本身来看,赵文都不足以推翻李庆立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诗学著作《四溟诗话》(《诗家直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学阐释空间,对于当代的美学理论建设也有较重要的裨补意义。谢榛论诗,首重感兴,主张作诗"以兴为主",不仅将"兴"作为诗人产生创作冲动的动因,而且还视为诗歌能否"化境"的直接条件。谢榛论诗之感兴,非常重视其偶然性质,谓之"天机",而且对艺术创作的审美主客体关系有着更具创造性的阐发,揭示了审美主体的建构作用。对于审美主体的修养和独特个性,谢榛有颇为全面的论述。谢榛认为好诗应该达到"浑成无迹"的状态,它并非决定于客观物色,而在于诗人的审美构形能力。谢榛还对诗中"妙悟"作了重要的发挥,认为其是养成诗人审美主体性的枢机所在。谢榛特别重视诗的整体审美境界,并认为其中应有内在的生命感和动态的神气,而这是具有幻境性质的,也是诗人之"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明“后七子”谢榛《四溟诗话》的情景论,主要是在唐宋情景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谢榛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次把“情景”认定为诗歌创作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因子,认为这是作诗的根本,并且不能割裂开来。其“情景”论可解读为“景”是诗的媒介,“情”为诗的胚胎;好诗应该“情景相因”、“情景适会”。  相似文献   

11.
成愚 《社区》2013,(20):48-48
夏日的黄昏,在地面上总能看到那样的场景,一只又一只蚂蚁,往来穿梭.细细的触角上顶着一粒米饭,就像一个人扛着一袋大米那样,艰难却无比欢欣地奔向自己的巢穴。  相似文献   

12.
抱朴者守全     
段奇清 《社区》2011,(20):23-23
那年到蒙古去旅游,时值夏日.草原上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让人感到是那样地舒爽惬意。  相似文献   

13.
近日 ,庆立携带他编著的《谢榛全集校笺》清稿来访 ,邀我为之写序 ,我感动不已 ,毫不迟疑地应允了。庆立是山东大学中文系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毕业生 ,我与他也算是有师生之谊。他长期在聊城师范学院 (今聊城大学 )中文系教中国古代文学 ,与我又是同行。八、九十年代 ,我先后收到了他寄赠的《诗家直说笺注》、《谢榛诗集校注》、《谢榛研究》三部著作。大概是出于乡土情结 ,我偏重于研究山东古代作家作品 ,也常建议本省的同行去研究山东古代作家作品。庆立潜心研究明代临清的谢榛 ,整理其诗作、诗论 ,十分执著 ,十分勤奋 ,短短几年里便有多…  相似文献   

14.
晚霞 《社区》2010,(14):59-60
关于生活 经常听出国的人说.国外生活也许不错,但非常孤独、寂寞,不能融入西方的文化生活。就拿语言来说,你英语再好。有汉语好吗?就算是能用英语应付工作和日常生活,但你能用英语天南海北地聊天,像引用汉语中的成语、俚语那样自如地引用英语中的有关词句吗?你能像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那样了解这个国家吗?你能像了解中国明星的八卦那样议论西方的名人吗?……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生活乐趣,如果你的英语达不到以上程度.你和别人说话时,就会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不可能很深入地与人交谈。  相似文献   

15.
漫谈“温”     
韩忠治 《社区》2013,(17):59-59
一个“温”字。与中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气候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北温带.这里既不像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那样阳光直射、全年高温,也不像以南北两极为中心的寒带那样只有冬夏之别,我国大部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金春峰 《社区》2010,(26):12-14
由于汤一介先生的关系.我和乐黛云先生的交往也有几十年了。乐先生总是那样热忱、安详、温暖.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对汤先生也是体贴、呵护,无微不至。他们相濡以沫.鹣鲽情深。  相似文献   

17.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而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文章的开头如果像“凤冠明珠”靓丽夺目,抢人眼球,就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9.
历代文人不懈地探求诗词成功之本,先后经王充、曹丕、萧统、刘勰、钟嵘、司空图、严羽、谢榛、王士祯、王夫之、王国维等人一代代不断地辨析、继承、扬弃、升华,已初步探明要写出好诗,诗人必须达到物我两忘、间不容声,无须审辨探求,而诗情盎然满怀的境界———这即是写出成功诗篇之本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简直成了难以索解的谜,明代万历年间以来,说者纷纭,已物色了四十六人,近年,王莹、王连洲又推出了谢榛,他们在《<金瓶梅>作者之谜》(以下简称“王文”)中断言“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他正是《金瓶梅》的作者”,“这是无可置疑的铁一般的事实”。(载宁夏人民出版社《<金梅梅>考论第一辑》)对此,杜维沫也肯定“是通过掌握新资料,实地考察或是在认真分析前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