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二十余年以来“反训”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至今近20年来,语言学界对"反训"问题的讨论异常活跃,其研究涉及到"反训"的定名、性质、反训词的存在与否及其原因和范围等方方面面,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总结,并对今后的反训研究提出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经济背景、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近20年来,我国学者形成了三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高潮,并日益勾画出其研究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3.
口述史学的英文是Oral History,或称History by word of Mouth。在中国,口述史学又被称为口碑史学或口头史学。目前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1948年美国历史学家艾伦·内文斯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口述史研究室。口述历史研究室的成立,标志着口述史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现代口述史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一门新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规定的四门必修课之一。近几年来人们对于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定位,课程内容、课程的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探索、研究。现就这些研究现状作一初步的梳理,供关注和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守湖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8(2):112-119
近代以降的中国,迈向现代化是历史的大趋势,就这个宏大且一以贯之的历史逻辑而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只不过是这一"重大工程"之下的一个"子项目"而已。从发生学的角度加以考察,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兴起,完全可以视为告别革命话语之后,在"现代化"这个新的总体性规约之下,文学领域基于"技术主义"的鼎新求变。先锋文学是80年代中国现代性焦虑的重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企图通过对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等西方思想的输入和宣扬,从思想文化层面启蒙愚昧麻木落后的国民,但其理论宣传和创作实践的分离,却使得"五四"启蒙最终陷入了"启而尚蒙"的悲哀;20世纪80年代文学试图延续并完成"五四"没有完成的启蒙任务,但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却远离了现代启蒙精神,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的命运,并很快被20世纪90年代的物质主义所解构。然而,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传统人文精神的启蒙与滋养,因此,启蒙并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7.
吴礼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1):125-126
“用典”名称的由来,肇始于元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有金兆梓氏重提“用典”这一名称。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赵克勤在论及古汉语修辞法时才再提“用典”一语,并将其作为古代汉语修辞法的一种。在此之后,又无人再提“用典”这个名称了。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博士论文《委婉修辞研究》中明确定义说:“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到了21世纪初,笔者在所著《修辞心理学》中,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近五年来“儒”与“医”联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69-72
近年来,医学文化史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儒学与中医的联系的探索亦属于其中的一支.现试将国内5年来对"儒"与"医"相关性研究的论文与论著作一整理归类,比较其异同,总结研究的进展并指出其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能否把握课程标准用好教材,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但教材并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供的一种范例而已。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再完美的教材也无法顾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从而与学校教育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有必要引导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重建新的教材观,以教材为“蓝本”, 相似文献
10.
沈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6-77
首先,“当代文学正在经历无情的死亡,幸存者很少,殉葬品很多“,有学者在文学评论中将当代文学简单地理解为“小说家文学”,或把新疆当代文学中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称为“诗歌文学”,90年代文学称为“散文文学”,新世纪10年文学称为“小说文学”,这样的分类看起来比较清晰明确,但是遮蔽了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缺少对于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内的新疆当代文学的总体关注。 相似文献
11.
《汪信砚论文选》(中华书局2009年,以下简称《汪文选》,凡出自该书的引注均只标页码)是从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表的150多篇论文中精选而成的。其中包括“现代认识论研究”、“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探索”和“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反思与建构”三个部分34篇论文。在我们看来,这些写于不同年代的学术论文,不仅生动展现了汪信砚教授在不同时期的研究主题、探索足迹和理论成果,而且通过一位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卓有建树的中青年哲学家之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13.
洪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11-1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文学研究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形形色色的区域文学研究或拾遗补缺,或张扬个性,或强化问题意识,或突出地方特点,不同程度地消解了权利话语形成的“中心”或者“权威”的大一统局面,进而形成了多元化文化生态的组成部分。巡视以往区域文学的研究,往往会发现一种规律性的现象,研究角度或理路的调换就能给区域文学的探讨带来新的学术景观,显示新角度或新理路的独特功能和逻辑威力的新成果的产生,标志着区域文学研究学术层次的新递升。 相似文献
14.
罗梅兰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1):61-62
“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展示问题自主探究和反思,让学生在灵动的数学课堂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突破口。发现问题是获取新知的突破口,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的窗口。数学教师应善于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基于词频分析法,对近五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单列课题)、学术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以及教育学核心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和分析,归纳出三类数据源所表征的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科学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近二十年来,随着"理论终结"的声音被传递到中国,后理论研究渐成学界热点话题。人们似乎普遍认为理论在西方大势已去,中国的理论研究者也必须重新检视我们在过去追随西方理论话语的得失,一方面为国内理论研究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中国文论的国际化寻找契机。国内后理论研究主要可被划分为五个话题,包括什么是理论、理论是否已经终结、如何克服文学研究或理论的危机、后理论时代的理论走向以及中国文论国际化等。对现有成果的综合考察可以为国内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未来走向提供思路。其实,无论是倡导推进文化研究还是回归文本分析,是继续理论的政治化还是回归学术本位,都是把理论进行下去的不同方式,都是在深化理论的反思行为、补偏救弊,让它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文学与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近五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普世价值"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人类社会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理论表达、"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等。学者们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问题的争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在"普世价值"理论表达的争论中,应当避免过于政治理论化的倾向并扩大其学术讨论及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关系的争论中,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普世价值的关系;应充分认识"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并深化对其研究。 相似文献
18.
阿布都努尔·木合苏提汗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哈文版)》2014,(2):1-6
本文讲述了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说明了“三个面向”的主要内容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使他们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要面向未来,才能与将来的发展需求相应,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1993年,中国的文学批评界展开了一场针对“人文精神”的讨论。以王晓明为代表的批评家从捍卫“人文精神”的角度对当时以王朔、张艺谋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提出了尖锐的批判,由此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年之久的讨论。张颐武、陈晓明等人从后现代主义立场各自阐述了对“人文精神”的不同看法,孟繁华、洪子诚等人提出“新理想主义”,而以陈思和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则更看重“人文精神”的实践。这些讨论彻底改变了文学批评界“一体化”的局面,当代文学批评开始转向文化研究,也真正进入一个众声喧哗的多元时代。但批评主体在这之后的学院化和体制化,也使得批评和研究出现了很多问题,在精神生态的恶化日趋严重的今天,知识分子自身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起的留学潮,海内外学者对中国留学教育问题的兴趣渐浓,研究的范围、规模也较之以往有很大扩展,如高宗鲁、茅家琦等对留美幼童的研究、李喜所对容闳等的研究、董守义对清代留学运动的研究、周棉对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研究等.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曾刊载过相关的笔谈文章,<神州学人>则专门研究报道海外留学生,国内外还举办过若干次有关中国留学教育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