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干无涉 《统计研究》1986,3(3):20-21
金融部门增加值及虚拟服务费用的计算,是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在SNA体系中,金融部门收入分为两部分:一是利息收入,二是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只是作为财产收入,而不作为生产服务成果来处理。但由于手续费收入不能弥补业务开支,使营业盈余及增加值出现负值。因此还要加上一笔虚拟服务费(利息收入净额)。而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避免财产收入计入,又需要把这笔虚拟服务费用加以扣除。同时,SNA体系没有划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利息收入才是本企业的收入,把利息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计入增加值。而MPS体系利息的计算了方法正好相反,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构成中利息是指扣除利息收入的净支出利息。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利息核算方法。目前,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计算方案》),金融部门增加值及虚拟服务费用,基  相似文献   

2.
彭刚等 《统计研究》2021,38(7):19-31
我国尚未建立起数字经济生产核算体系,缺乏数字经济增加值等官方统计数据,不利于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及制定相应政策。本文基于SNA 视角探究了我国数字经济生产核算相关问题,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不同阶段其内涵表现不同,相应生产核算范围既是对现有SNA 的延续,又具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从核算目的、核算主体、核算客体和核算方法等要素看数字经济生产核算,既应与传统SNA 生产核算保持协调和遵循,又分别表现出其特殊之处;我国应分阶段推进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实践,新生型数字经济可借助“三新”统计工作实施,融合型数字经济需借鉴R&D 核算制定专门的核算和调查制度。本文能够为我国统计部门开展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工作和认知数字经济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如何做好利息收支的技术处理,已成为核算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难点,尤其是在编制经济循环帐户时,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对此,我们依照SNA‘68、‘93文本中推荐的方法和国家的方案,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在编制经济循环帐户中就利息收支的技术处理问题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以便寻求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一、SNA及我国新核算体系方案提出的方法关于利息收支技术处理方法,在SNA‘93文本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它提出了一个由金融媒介机构在不直接收取服务费的情况下如何估算所提供服务价值以及在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分摊的…  相似文献   

4.
“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容提要:“金融业增加值”是金融行业重要的核算指标,本文旨在对这一指标的核算问题,从国际比较、国内演进和现存问题等三方面给予分析和解读,以便从整体上反映我国“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的实际状况。在国际比较方面,重点解析了SNA1993的核心――“参考利率”概念和方法;在国内演进方面,着重分析了引进SNA1993的困难和实际的处理方法;最后,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总结揭示了现行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相似文献   

5.
魏和清 《统计研究》2012,29(11):21-25
 SNA2008正式出版,标志着新的国民核算版本的诞生。本文依据SNA2008,总结归纳了SNA2008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核算与SNA1993的不同,研究说明R&;D资本化核算可能对如国内生产总值、资产存量与结构、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深度剖析了R&;D资本化核算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对如何进行R&;D产出核算,R&;D价格指数的编制及R&;D资本存量的估算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为现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民核算作为一种国际标准统计体系的制度安排和一种宏观经济统计信息,具备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属于一种公共品。本文不是中国国民核算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的全面论述,而是从公共品视角对核算模式选择、知识生产和体系构建补充一些认知。研究提出:(1)中国统计改革起点是口径符合物质平衡表范围的产值指标,从未系统实施过物质平衡表体系;中国国民核算模式转换和体系改革是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国民核算实践发展不够平衡,总体上大致处于1953年版至1993年版之间,部分项目达到了SNA 2008年版的水平。(2)中国学者在国民核算领域的学术增加值主要是论证中国核算模式的确立,对SNA的引进和系统、深入解读,SNA的中国化探索;国民核算的知识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质量提升,需要学者坚守阵地、贡献智慧,以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国民核算需要"脑书"Handbook进一步研究学理和方法论。(3)SNA自身面临的困局和中国高质量发展,对国民核算提出了要求,通过中国SNA体系的构建路线图,给出了中国SNA体系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梦根 《统计研究》2012,29(3):14-21
2008SNA保持了1993SNA的基本框架,关键变化集中体现在资产、金融部门、全球化及相关问题、一般政府和公共部门、非正规部门等五大领域。作为当今世界主流宏观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2008SNA代表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迎头赶上国际核算最新发展的难得良机。中国应将研究、开发和执行2008SNA纳入国家统计发展战略规划的框架统筹安排,作为统计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妥善组织、设计与实施。实施2008SNA应从目标、组织、编制和发布等四个阶段着手加强过程管理,采纳新的概念、分类、原则与方法,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加强中国统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冯力 《中国统计》2007,(6):11-12
从大多数国家的统计实践看,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核算数据为统计信息的主流。经济核算在社会经济统计活动中的地位如此显著,以至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近乎完美无缺的核算体系——新SNA核算体系。从数量方面完整地反映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态,新SNA核算体系有着其他任何一种统计活动无法企及的作用。事实上,在社会经济统计领域,经济核算一直是被作为统计活动的轴心看待的,其他一切统计活动都围绕着这一轴心运转。  相似文献   

9.
叶平  王晓晞 《统计研究》1994,11(4):8-13
关于宏观核算与微观核算的两个问题叶平,王晓晞本文将论述宏观核算与微观核算都涉及到的两个问题,一是增加值核算,二是资产负债核算。对于这两种核算,都存在一些误解,也都存在如何准确核算的问题。一、新会计制度与增加值核算(一)对增加值指标的几种误解及对它们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平台、新业态和新场景,如何在数字经济涉及产业频繁变化的情况下准确核算数字经济增加值,完成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数据投入要素和产业数字化这一产业融合成果的增加值结构分解,对于探索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范式意义重大。文章采用产业范围界定与假设提取法相结合的“两步走”方法核算了全球50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完成了数字经济增加值结构分解,分析了三类数字经济规模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界定和理解差异是造成不同研究方法之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核算结果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明确三类数字经济对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多元目标的具体作用,有利于增强数据要素投入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11.
赵彦云 《统计研究》1987,4(1):77-80
196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了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SNA)。1975年左右,为了加速新SNA的推广工作.联合国统计司开始总结各国在推行SNA方面的经验。1982年成立了国际秘书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进行如下主要工作:(1)检查新SNA的推广情况,以及各国际组织在推广过程中的协调工作。(2)了解各国在SNA方面的研究动态。(3)把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新成果集中到准备修改的新SNA中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自然资源核算的必要性认识的加深,自然资源核算方法的研究工作也同时展开.同SNA中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一致,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总的来说也是采用生产法,即产品价值量=C V M,其中V M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追加的价值.根据这一原则,再加上自然资源生产的特殊性,就衍生出不同的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的方法.以石油生产为例,就有两种自然资源核算方法可核算自然资源的损耗与变动的经济价值量.第一种是由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Robert Repetto博士提出的“损耗法”(Depreciation Method).他认为石油的市场价格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石  相似文献   

13.
对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SNA(国民帐户体系)产生之日起,许多科学家就对此持有异议,认为SNA对环境资产或自然资本考虑较少。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这一问题已渐成共识。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在修订和完善之中,理应充分考虑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经济与环境综合核算。本文针对环境经济综合核算起源、对现行SNA的影响及缺陷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2009年联合国等五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2008年SNA,并鼓励各国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采用新标准。为适应国际环境,应对日趋活跃的新经济新收入,我国将依据2008年SNA修订GDP核算方法,虽2008年SNA没有根本性和结构性的变化,但其修订仍对GDP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邱东 《统计研究》1986,3(5):24-28
一、实事求是地评价SNA 几年来,随着我国统计事业现代化的发展,对联合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研究,愈来愈为国内经济学界和统计学界所重视。但是,我们也看到,国内一些同志对SNA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同志在评价SNA时,采用了一种将SNA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的做法。他们对SNA的指标概念和分类标准持否定态度。只承认其帐户式和矩阵式平衡表结合的形式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点,但又说SNA可以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货物与服务)之间的经济联系,这实际上是矛盾的。试想,如果仅仅是形式优越而内容一无是处,怎么可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16.
收入法下的GDP核算,是从增加值的角度对整个社会生产所形成的要素收入来进行计量的。对于增加值构成中的固定资产消费部分,国内外都存在一些误解,如该部分是前期价值的转移、在GDP中被重复计算、净值指标更合理等。文章从SNA体系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出发,对于固定资产消费的性质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明确了固定资产消耗是新创造价值的经济属性,澄清了误解,并解释了误解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建立的核算体系,基本属于MPS体系。1992年开始采用与联合国SNA体系相衔接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到1995年,已基本完成了从旧核算体系向新核算体系的转轨。近年来,正在参照联合国1993年版的新SNA进一步改进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相当丰富,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国民资产核算和编制经济循环账户等内容。由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依然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因此主要介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 …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笔者目前所看到的有关新核算体系和增加值计算的一些方案,拟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一、核算原则应该统一。众所周知,核算原则不同是国际上两大核算体系的主要区别之一。SNA体系实行交易原则,MPS体系  相似文献   

19.
探讨和总结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演化和经济理论取向之间的联系,对于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发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计划经济时MPS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MPS体系和SNA体系并存的阶段,市场经济深化发展时期SNA体系下的发展阶段;概括了中国经济理论界在三个不同时期理论研究,特别是价值理论研究的进展。从中可以看出,随着SNA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中国理论界在价值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化的理论动因,但面临SNA体系在中国的深化发展,中国理论界在自然资源的定价和新经济贡献的测度上,还有诸多理论命题需要突破。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业在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部门处理的,其处理方法与SNA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请参看本刊今年第1期《如何估价银行。的产出》一文),它不仅把金融部门从事经营汇总、结算、代办等业务获得的手续费作为各部门对金融部门所提供的劳务的中间消耗,而且把金融部门运用存款所获得的利息、红利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利息的差额也作为各部门对金融部门所提供的劳务的中间消耗,分配到各相应的部门中去。两者均以各部门利息支出净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同时,还利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损益明细表及基层调查汇总表中的有关资料推算出金融部门的投入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