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四川工业强省战略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是四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支撑力,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机",城镇化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强磁场",是四川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文章提出了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发展路径: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做大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川渝互动与产业整合;通过引智引资、产业嫁接,提升产业水平和科技含量;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用城市化推进工业化;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创新循环经济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人均工业增加值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Views软件对人口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工业增加值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分析,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二者因果关系的验证,证明我国人均工业增加值增长与人口城市化水平高度相关,且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其中我国人均工业增加值增长是人口城市化水平变化的重要动因,但不是唯一动因,人均工业增加值与其他经济指标一起影响着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工业,特别是把工业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种手段来发展时,要注意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更要注意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相和谐。只有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协调、与区域环境相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城市化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主要表现为集镇人口的大量增长,但在非市场力量作用下的集镇增长并不能导致实质性的城市化;加快城市化步伐,通过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来推动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的调整是解决浙江省乡镇工业结构升级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停滞不前等问题的关键;加快城市化步伐,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同时也应采取增量城市化和存量城市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20年来江苏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农民收入增长及其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以1990~2009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结构数据为样本,研究江苏城市化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和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特征,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江苏城镇化率对不同收入来源的影响程度。并根据结论提出通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措施,促使农民收入结构更加合理,为制定江苏城市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加快四川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城市化水平与质量都有极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四川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发达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四川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城市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都较为突出。本文在对四川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经验,提出了加快四川城市化及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四川产业结构变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来,四川三次产业结构急剧变动,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工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三次产业结构层次低,重型化特征明显,工业发展的能源消耗大,环境问题突出.协调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四川特色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政策体系和评价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水平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目前我国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两大主要问题,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城市化以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以产业结构的转换为动力,城市化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产生规模经济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对产业集聚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了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理论,实证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的作用并分析出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是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力。近几年的数据表明,进城农民工占城市经济人口比例和城市第一产业变动没有呈现出相关性,与第二产业变动呈现出负的中度相关,与第三产业变动呈现出正的中度相关。制定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应针对农民工在城市不同产业的分布状况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分析——基于外部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性产生了产业集聚的主要向心力,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又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结果,外部性、产业集群从聚集生产要素与产业方面共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集群为城市化集聚生产要素与产业,通过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和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给产业集群带来巨大的社会需求,为产业集群带来不断的要素与产业转移。可以说,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集聚,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只有将产业集群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在空间上围绕城市或城区而展开,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更多地以近域推进的方式加快城市的发育和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IT产业是涉及到未来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产业。本文在分析四川IT产业现状的基础上 ,就如何开发四川IT产业的人力资源 ,培养和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展开了研究 ,以及就如何加快发展四川IT产业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四川城市化建设应借鉴其它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的经验教训,结合四川实际,遵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考虑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注重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统一,用可持续发展观来科学规划城市布局,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之路。要特别注意提升特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小城镇,全面提高城市和城镇的整体素质,积极稳妥地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构建一个量级合理、功能完备、协调发展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一体的城市网络,使各类城市在空间布局上有新的调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重新定义了能源强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终端能源消费定为考察对象,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工业整体能源强度变动分解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行业调整、部门调整和技术变动四部分。研究表明,技术变动是影响我国工业能源强度最主要的因素,行业结构和部门结构变动次之,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措施鼓励工业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工业节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的核心是解决农村人口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聚集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是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然而,山西从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财政收入、经济基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不支持全面城市化,而县城作为一个县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中心,是城镇人口主要聚集地和产业流向地,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符合"增长极"理论的发展要求,县级城市化是山西城市化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四川民族地区乃至西部大部分地区尽管“似乎都不具备形成强大高技术产业的条件”,但如果要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就不得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川民族地区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限制,要突破桎梏,发展高科技产业,就必须选择好主攻方向,才能突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城市规模、城市分区功能等已经难以承载城市发展的容量。因此,通过新城区融入发展,着力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城区是我国当前主要城市面临的重要工作。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会城市哈尔滨的研究发现,新城区融入发展对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针对新城区融入发展的实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新城区融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人口城市化的滞后性即城市化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是一个重要特征,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本文考察了近代历史上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国家──美国的城市化过程,认为它是其近代工业的飞跃、交通运输业的完善、农村的革命以及大量移民等综合因素推动的结果,其中近代工业的发展是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当前, 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也给我国农村的建设和 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文章深入论证了城市化与农村地区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 认为只有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农村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 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从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农村非 农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推进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四川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低、分布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 ,严重制约了四川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四川的人口问题 ,只有把控制人口增长同发展经济 ,把提高四川的人口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把加快人口城市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把解决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和综合开发人力资源 ,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等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业区位理论的西部新型工业化及其路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低,空间组织和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依据区域经济学的工业区位理论,在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中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培育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增长极;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建设西部制造业基地;加快工业技术进步,优化西部工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