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互联网领域的人肉搜索现象引发了众多的争议和思考,人肉搜索一方面具有社会舆论监督的正面意义,但另一方面更容易对公民的隐私权等正当权益造成侵害。通过对人肉搜索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人肉搜索必须纳入法律治理的范围之内,通过法律对其进行约束和治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社会的发展,人肉搜索愈演愈烈,已经由网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多方面.该网络活动之所以参与度日益走高,社会影响日益强化,除了相对于传统网络搜索引擎的优势之外,还与其自身特性密不可分.本文主要对人肉搜索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人肉搜索的发展规律,兴利除弊,引导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维护正义及公益性本质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对"人肉搜索"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因此对其加以理性的法律约束与道德考量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法律的控制手段规约"人肉搜索",可以避免其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其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人肉搜索"的出路一方面在于提高网民自治,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加以解释,提高现有法律对"人肉搜索"的适应能力,完善网络法规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作为网络舆论的“人肉搜索”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邹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
网民发动"人肉搜索"的目的不只为了获取当事人的有关信息,而是要通过对搜索对象真实信息的揭露,来表达意见、态度和情绪.因此,"人肉搜索"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舆论表达,是网络舆论的一种形式.对于"人肉搜索"的规制,必须处理好个人隐私与言论自由、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必须考虑社会核心价值的维护和道德评判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与现象,根据其对象和涉及事件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非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和非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四种类型.从法律角度而言,四类"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的侵入程度,呈依次递增趋势.同时,"人肉搜索"事件中涉及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站三方,各主体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的网络舆论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42-145
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到2010年的"日记门事件",人肉搜索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其间,人肉搜索历经不同角色的转变,从简单的网络话语平台演变成揭发真相、道德讨伐的利器.对于人肉搜索正负效应的争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本文主要从其正效应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搜索事件的整个过程,试图理清人肉搜索的网络舆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奕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5)
为了完善网络环境下公民的隐私权保护,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人肉搜索"引发的隐私权侵权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人肉搜索"极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人肉搜索"下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主要包含公众人物和公共利益两方面;界定了"人肉搜索"各行为主体的侵权责任,"人肉搜索令"发布者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信息搜集者和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提出了对"人肉搜索"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勇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111-114
"人肉搜索"涉及到道德问题,利用"人肉搜索"扬善惩恶体现了积极的道德追求。但"人肉搜索"也产生了一定的道德困境,原因在于部分网民缺乏道德责任感、转型期道德缺位、网民的权利、义务分离。为了从道德上规制"人肉搜索",网民们应加强自律,网站和传统媒体也应恪守其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李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0(1):61-66
危害行为的犯罪化需以伦理基础为支撑,不具有伦理可谴责性的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人肉搜索具有整合信息资源、监督社会和引导社会道德发展的正价值,但同时也具有侵犯公民隐私、导致网络暴力的负价值.从目的价值的角度,大多数人肉搜索的动机具有伦理基础;从功利价值的角度,人肉搜索利大于弊.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无论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人肉搜索的工具价值角度、目的价值角度,人肉搜索都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帮人解疑释惑,进而帮助寻找、打探某人相关信息和行踪的新型网络社区活动。它在充分实现公民自由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侵犯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生活安宁权等嫌疑,日益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事物。目前,应构建以网民自觉为倡导、以运营商自律为必要、以政府监管为补充的规范机制,努力寻求权利实现与权利保障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15.
徐基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0
近几年人肉搜索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的报道之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人肉搜索事件涌现。欢欣鼓舞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双方爆发了激烈的论争。因为人肉搜索不仅不能承担救赎的重任,反而不可挽回地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并且因其娱乐化,人肉搜索的道德假象更加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客观、冷静地看待人肉搜索是我们作出评价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基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近几年人肉搜索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的报道之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人肉搜索事件涌现。欢欣鼓舞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双方爆发了激烈的论争。因为人肉搜索不仅不能承担救赎的重任,反而不可挽回地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并且因其娱乐化,人肉搜索的道德假象更加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客观、冷静地看待人肉搜索是我们作出评价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乐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66-169
[摘要]“人肉搜索”这一信息共享模式,经过近十年来一次次重大网络媒体事件的演练、提点和反复阐释、评论,它的某一方面特性或功能被格外加强和关注,底线被毫无顾忌地突破或者在其产生之初并未预见或设置什么底线,众多隐匿在虚拟网名下的个体被相互裹挟着走向了失控的边缘,成为了颇具网络暴力色彩的侵权事件——“网上追捕”。对“人肉搜索”实行一定的规制,是在“不伤害他人权利”和“表达自由”之间寻求最妥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的伦理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因其强大的渗透功能及影响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学术界的热议。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中国互联网上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的利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肯定"人肉搜索"的亚合理性,认为"人肉搜索"体现了我国社会的进步、民众伦理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由平等意识的追崇,体现了道德他律的新形式。同时,对"人肉搜索"的局限性与弊端进行了揭示,认为"人肉搜索"在实施过程中会造成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容易突破道德底线、导致动机与效果相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人肉搜索"的基本原则:客观原则、无伤原则、适度原则、对等原则,并认为解决"人肉搜索"这一暴力难题应始于道德,依据于法律,终于伦理。 相似文献
19.
马传谊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90-94
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其中"人肉搜索"导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发展及成因;根据当前出现的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困境;进而对"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内在动力源自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其存在强化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等观点,促使人们对"人肉搜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搜索的手段和工具,在其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积极方面的同时,亦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应当从伦理道德的视域去考察、剖析“人肉搜索”所带来的问题,并思考其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