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受教育权及其法律保护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教育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重要的权利。公民受教育权不仅为法律所确认,也为法律所保护。要全面认识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必须认识和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目标 ,是以世界近代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宪政理念为基础的。人们对宪政理念的理解和注释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实际上抓住了信仰民主和信仰法律这两条就抓住了根本。就宪政建设讲 ,我们最应当关心的是公民基本权利问题。法治的实质就是建立起通过宪法将普遍正义转变为公民平等分配的基本权利体系 ,并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都精确得以实现 ,使个人不再仅仅是被统治对象 ,而是具有平等的自主意志和理性 ,都能够自由地选择公共利益的“统治者” ,实现个人对国家的管理。从这个角度看 ,国家民主可以被视为一种公民基本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81-188
公民参与是民主理念和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公民参与权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日益受到关注。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的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化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国家事务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强调公民的有序参与。公民参与权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积极权利、程序性权利。由于公民参与权的司法救济制度的缺失,我国公民参与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缺乏救济的权利是不完整的,为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实现,可将公民参与权定位为基本权利来加强保护,并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拓宽原告资格等方式来扩大司法救济的范围,完善行政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刑罚不仅是制裁犯罪的措施,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国家的法律制度与公民个人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犯罪行为侵害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国家迫不得已运用刑罚来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的正常运行,并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国家正当运用刑罚权的逻辑标准是其他法律部门已不能有效调整的行为,如果不对其动用刑罚,国家法律制度就会崩溃;实践标准是社会普通民众的容忍度,即社会民众普遍感到不用刑罚调整,自己的基本权利就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5.
公民—国家的二元对立是现代基本权利理论和制度的逻辑前提。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社团革命促成了公民—社团—国家三元交错的社会结构形式,由此导致基本权利在内容、主体、理念和效力方面发生巨大变迁。社团自治权是新兴的基本权利,是集体权利而非个体权利,是以发展自由为理念的权利,是作为基本权利效力对象的社会公权力。我国基本权利的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都应当认真对待社团自治。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6,(3)
法律保留原则的本质与功能在于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经过长期的发展,法律保留原则实现从侵害保留到功能结构主义的理论演进与完善。国际人权文件和部分国家宪法将住房权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福利性质的保障性住房是促进住房权实现的重要制度,部分国家也以法律保留的形式设定了保障性住房的保障目标、对象范围、申请条件等准入规范。本文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均缺乏有关规范的情况下,探讨我国保障性住房准入机制适用法律保留原则的必要性,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从单纯社会政策向法律规则的转变,规范、公平公正地保障公民住房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仇永胜  袁炜 《学术探索》2003,12(1):54-57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为宪法所确认的、公民与生俱来的 ,是不能为其他个体和公权力侵犯的权利。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如何正确处理公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 ,用公权力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这是我们在现实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果  王新清 《学术界》2008,(1):177-181
现代法治国家的公民基本权利受到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保障.鉴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可以被暂时地限制或剥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建立起以人权保障为目标的刑事司法标准和规范.就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人权保障的内容、特点、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体系以及保障方式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确认和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宪法的重要内容。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权利意识增长的结果,也是完善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为明确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基本权利性质,提升了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权的范围;完善了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系和规范结构;进一步完善了宪法上的私有财产权制度。同时,宪法修正案有关私有财产权的规定也为我国私有财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毅 《云梦学刊》2001,22(1):23-25
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确立公民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建立健全以宪法为依托的系统的财产法律制度,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逐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知情权和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信息日益公开化的形势下,公民的表达权越来越显得重要.心情愉悦、安全畅通的公民表达,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当前,必须加强有利于公民表达的制度建设,特别要加强制度的程序化建设.保障公民意愿不仅表现在过程中,更应展示在结果上;广建平台,畅通渠道,为公民表达提供方便;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少数人和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的宪法实践证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取得了显著成就。1982年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因为吸取"文革"教训而规定得充实、明确、具体,之后的宪法修正案有关人权、私有财产等的规定使得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公民基本权利通过立法被具体化,公民权利意识得到增强。宪法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30年实践有行政主动推动、先权利后自由、违宪问题自我纠正三个特征。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甚至内部文件违宪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宪法中所规定的权力关系在实践中的表现并不理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公民对宪法保障基本权利的要求日益增强,而宪法却未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密切融于侦查的趋势下,强制采样在打击犯罪方面无疑有着明显的作用。但是,强制采样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身体健康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形成了紧张冲突,而解决和调适这种冲突的最佳途径就是由法律对其予以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对强制采样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我国强制采样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法理支持,从而确立我国强制采样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京津冀地区雾霾联防联控的现状和问题,指出其在政府官员环保意识、联防联控机构管理、公民基本权利、地区发展权等方面的疏漏,并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前述问题的对策,即强化意识、精简机构、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尊重各地区平等发展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变化和人民权利受到侵害而产生的纠纷不断涌现。有的能用普通法律救济可以解决 ,而有的在具体的普通法律中却找不到相应的法律根据。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法官如何突破以往的惯例 ,直接运用宪法规范作依据来断案就显得尤为迫切 !由此引发了本文的旨意“宪法如何救济或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理论误区 :宪法保障等于宪法司法化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通过双重保障才能具体化 :一为宪法保障 (宪法救济 ) ,一为普通法律保障 (普通法律救济 )。前者表现为抵制国家权力侵犯公民权利 ;后者通过立法机关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的民生问题与中国宪政高度契合,民生困境是某些宪法权利未能实现的反映,故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强化宪政理念,推进社会主义宪政事业,其关键在于构建和实施具体的法律制度来控制政府的权力,确保公权力的正当行使,保障人权,以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具体路径而言,需要不断完善公民基本权利之规定;需要善于运用宪法解释方法解决社会问题;需要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青海省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已有实质性进展。但民生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加强民生保障法治建设:改善民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核心问题,保障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法律制度来保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要保障城乡居民的发展权;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中要保障居住权,提高城乡住房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法律制度;实现教育与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保障;认真对待农民诉求,切实解决户籍制度改革的实际问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权宪章”生效后的近40年中,受到国际人权法的启发和影响,各国宪法基本权利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本权利的主体从公民逐步扩展至所有人;基本权利的内容从公民及政治权利扩展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基本权利的保障从传统的公权力保障扩展到有专门人权机构参与的保障;基本权利的救济途径从普通的司法救济、宪法救济扩展到国际机构的救济。国际人权法日渐增强的监督机制、各国对国际人权法的普遍接受、宪法对国际人权法的高度定位等因素,为国际人权法促成基本权利制度的变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法治建设包括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建设三个层面,法治社会建设主要侧重于对“私权”和社会“公共领域”进行法律规制,通过完善法律体系,促进社会实现全面合法自治.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注重秩序与权利、公共权力调控与公民社会自治、公民自由保障与行为规制相结合.完善立法,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确认和保护社会权利,充分发挥社会自治功能;细化法律实施细则,实现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的合理规制;严格实施宪法,引导公民依法参政;完善社会纠纷预防、化解的体系和机制,都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良法之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良法之治。良法的理念在政治法律思想史上源远流长,其判定标准应是实体与程序的统一、立法与司法的结合。其中,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范公权力的行使、将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对法律的制定及实施的成本效益进行考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