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化州上江话和下江话在代词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称的语音差异上。其共同之处有两方面:一是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存在同源现象;二是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中均有合音、变音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洪洞话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洞话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论就哪一方面讲,都有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指示代词已在《洪洞方言志》(见《语文研究》增刊6)里作了描写,这里没再描述。本文试就洪洞话人称代词、疑问代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内蒙丰镇话的指示代词有近指、远指及中指三系之分,这三系内部,及系与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分工。  相似文献   

4.
灵石话的指示代词分为近指和远指两种,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变读现象,文章从语音、形式、语法、语义四方面入手,采用大量翔实的语料来描述灵石方言的指示代词,发现其具有一些独特之处:语音多变,形式多样,语法稳定,表义丰富。  相似文献   

5.
描写子长方言的代词。子长方言代词中合音词比较丰富;人称代词有一定的数和格的形式;指示代词中处所代词有近指、中指和远指三分的区别,其他代词没有三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般的代词,如人称代同、指示代词等,指代的对象都比较明确、具体,它们往往指代句子中前面已出现的某一或某些人或事物;而代词one却常用来代指句子前面部分已出现的某一或某些事物的同类,但并非该事物本身。这种表示类指的代词所指代的对象虽在程度上不及人称代同、指示代词那么明确,但却比不定代词在指代对象时明确得多,不定代词所指对象往往含糊不清。现分类叙述如下:一、它用来指代前文所出现的某一单数可数名词,表示泛指,指同类事物中的任意一个,含有同类事物中具不同特点的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区分的关系。这时,one前或后常用…  相似文献   

7.
指示代词可以分为近指指示代词和远指指示代词。本文通过对英汉指示代词三个维度,即时间、空间、心理距离的对比,研究英汉指示代词在这个三个方面的异同,以期就英汉指示代词使用中的差异寻找认知理据。论文从Gilles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出发进行论证,然后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凹凸镜理论。  相似文献   

8.
常德沧山话属西南官话,和普通话、方言比较,沧山话疑问代词的分布、用法都有其特点。沧山话疑问代词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何”系疑问代词分布最多,“么的”是常德方言也是沧山话特色词。沧山话疑问代词和常德市区话疑问代词有明显不同。沧山话疑问代词和湘语、赣语、吴语有不少共性,这与方言的互相影响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9.
湖北天门话有四个疑问代词:谁、那、n(?)ng.S(?)ngdi(s(?)ng)。“谁”的用法跟普通话一样,读音也差不多,没有什么可说的。“那”的读音和用法也跟普通话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它和指示代词“那”在读音上的差别。大家知道,普通话的疑问代词“那”和指示代词“那”靠声调来区别。前者唸上声,后者唸去声。在天门话里,这两个代词的区别却在韵母上。前者唸nǎ,后者唸nuó。在这一点上,天门话显然不同于普通话。天门话把指示代词“那”唸成nu(?),虽然不合于普通话的标准音,但是从汉语音韵演变的历史来看,却是合乎规律的。指示代词“那”在广韵里属于上声哿韵,注云:“俗言那事。本音傩。”(广韵平声歌韵和去声箇韵也都有“那”字。歌韵的“那”是“何”、“都”、“于”、“尽”等意思,箇韵的“那”是语气词,都不是指示代词。)可见指示代词“那”本  相似文献   

10.
在对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形式、意义及用法全面描述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的突出特点。1.指示代词的语音特点;2.指示代词是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弱化的三分系统;3.近指和远指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藏汉语代词用法比较马如珍现代汉语里有一套比较简明的代词来表示指称,主要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司。藏语的代词就其语法功能与汉语代词大致相同,现比较分析如下:人称代词在藏、汉语里都有单数和复数。复数要在单数代词之后加复指成份。在藏语里加“8”或,在...  相似文献   

12.
运用穷尽性语料分析方法,对今文<尚书>指示代词进行了系统研究,证明今文<尚书>的指示代词已形成独立的系统,与西周金文的指示代词相似.但今文<尚书>的近指代词比较丰富,不仅同义词多,使用频率高,而且高频近指代词的语法功能也比较全面.今文<尚书>指示代词的各个小类内部多有语音上的联系,各个小类之间也有语音上的联系.今文<尚书>特有的无指代词"罔"或源于副词"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今文《尚书》的指示代词作了穷尽性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 ,今文《尚书》中 ,只有近指代词 ,没有远指代词。近指代词中 ,常见的主要有 2个 :“时”、“兹”。大部分指示代词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部分代词的用法和古文《尚书》差别很大 ,由此可以看出古文《尚书》之伪  相似文献   

14.
今文《周书》的指示代词包括近指代词、远指代词、无定指代词和旁指代词四类。从称代范围、格位选择、句法功能和发展变化情况等方面对这些指示代词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了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槐树下是瑞昌市大德山林场的一个刘牲小山村。该村离县城三十多公里,有四十多户人家,三百多口人。该村的方言有不少特色,本文只讨论该方言的指示代词近指和远指。普通话的指示代词只有“这”和“那”两个,一个近指,一个远指。槐树下方言的近指和远指则有三个,近指一个,远指两个。远指有较远和更远之分。近指用D[tan13]①,较远的远指用[kon13],更远的远指用[ho13]。为了便于称说,我们把较远的远指称为远指1,把更远的远指称为远指2。这三个指示代词都是有音无字,用同音字替代,近指、远指1和远指2分别为“旦”、“干”和‘…  相似文献   

16.
临川片隶属赣方言,此片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指示代词的类型不仅包括常见的二分法、存在争议的三分法,而且还出现了几乎未见报道的四分法;语音的"感染作用"普遍存在于整片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系统中;三身代词单数具有格的变化;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之间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宜宾方言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方言属西南官话灌赤片下的岷江小片,其指示代词“恁个”“弄个”具有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殊性。首先,通过对指 示代词“恁个”“弄个”共时和历时情况的考察,可知“恁个”“弄个”在除宜宾方言外的多个方言里存在,但其用法有差异;其次, “恁个”应是中古汉语指示代词“恁”的口语化形式,且早期的用法并不明确;再次,宜宾方言中“弄个”的产生应与“恁个”有关, 应是分化了早期“恁个”的用法;最后,通过对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的研究,可见宜宾方言指示代词系统中有古汉语指示代词 成分的残留。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指示代词是一个原型范畴而非特征范畴。具有原型范畴的现代汉语指示代词具备以下特性:封闭性,即倾向于功能词,相当一部分属于定位词,表示指别功能时重读,实现"确定口气"功能、"填补空缺"功能、语段连贯功能时轻读;指示代词的"替代"、"指别"功能进一步虚化,可以表示"确定无疑"、"迟疑不决"、"欲言又止"等口气。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的代词it可以作为指示代词、虚指词、定指代词和非定指代词等使用.传统语法认为,它的语法功能大于意义功能.但在特定的语篇中,it的使用频率、意义与功能会因语境和文风的不同有所差异.对语料选篇的分析发现,根据不同的文风和信息的突显度以及篇章的要求,it的使用在意义与功能上都有特殊性,对此进行系统性研究对语篇理解、欣赏和英语阅读及写作课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每”和“各”是两个特殊的指示代词,但两者有同有异。两者都可以用在名词、量词前面,都有逐指个体而统括全体的作用,但“每”侧重统指全体,“各”侧重逐指个体。其实“每”和“各”在句法和语义平面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