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的音步以双音节为主,从阅读与说话的表达方面来说,对于奇数音节的句子,最后应是一个三音节音步。从音节的角度看口语表达,三音节音步的语速比二音节音步快,短句的语速比长句慢而清晰。在口语表达或创作口语表达的作品时,应根据内容与情感,注意与不同音步、句子长短上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文学、语言学与韵律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的《戴维提》版本的音节、诗句、音步、诗联和诗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该版创编于20世纪以后,诗句结构比较松散,除了拥有十一或十二个音节的五音步诗句组成的双联诗段以外,还有七个或八个音节的三音步或两音步诗句组成的三个以上诗联的诗段。这是哈萨克族叙事文学作品的逐渐"衰弱"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汉语两个音节为一个标准音步,三音节构成超音步。通常所说的离合词、复合词都必须首先是一个韵律词,三音节及其以上的多音节词是在标准音步以及超音步的基础之上组合而成。本文就并列结构的多音节词在韵律视角上的“自然音步”特点以及这类词在句法上有别于其他韵律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音步特点与宾位“数量名”结构中数“一”的隐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位"数量名"结构中数词"一"的隐现是有条件的,为汉语音步特点所制约,是韵律音奏的内在要求决定"一"的省略与否.当其前动词与其后量词均为单音时,[1+2+1]或[1+2+2]式句法音步与自然音步不一致,数词"一"倾向于省略以形成三音节"超音步"或[2+2]式音步,达到韵律和谐;当动词或量词为双音节时,"一"不具备省略的内在韵律要求和外部语流条件,不能省略.  相似文献   

5.
英诗的形式     
<正> 英诗如音乐一般,有规律性的强弱发音变化和一定数量的节拍。其重音大致(而非绝对精确地)重复出现。在重读音节之间,非重读音节数目不定。但重读音节的复现有一定规律。每一诗行中的音节大致与音乐中的音符相当,随其时间节拍。不同的诗句含有不同数量的音步。一行诗句中音步的数量决定其属于那类音步。英诗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6.
以《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为例,通过对"怎"字系列疑问句的对比研究,发现:口语对疑问句及疑问词的影响比较大,带有文言色彩的疑问词逐渐为社会所淘汰;而从音节上看,单音节、三音节的疑问词部分地为音节疑问词所取代;从疑问语气来看,清代疑问句的语气词变得丰富多彩,疑问句的句式也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7.
古诗文中关于"了"字的读音和我们口语中的读音是有差异的。古诗文中"了"字须读(liǎo)音,这不仅有表达"了结、完结"的意思,也是诗人为追求音节完整,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韵律结构层次是由Selkirk[1]提出,Nespor&Vogel[2]、Hayes[3]和Zec[4]完善的。本文根据语言普遍的韵律结构和Zhang[5]提出的韵律结构层次三分模式,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论证韵素、音节和音步是英语基于响度的结构层次,英语韵素是基础的韵律结构成分,音节在基于响度的结构层次中处于枢纽地位,音步是节奏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它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互相联系的不同层级,各层级都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片段,切分出不同的单位来。这些单位是音、音位、音节、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等。它们的内部结构除音素、音位、语素外,都是可以再分析、有层次的单位。音素,音位、音节是语音层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是语义层单位,也是语法层单位,一般称之为五级语法单位。  相似文献   

10.
节奏单元的命名、建构和使用,一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们认为,节奏单元既包括一定的组成内容,也带有边界特征,这个边界既可表现为一定的“无声段”(即语音停止),也可表现为声音的延续,“停延”就成为边界标识。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单元依次可分为音节(汉字)<音步<诗行(诗句)<诗节<诗篇等层级。从音节层面来看,“声、韵、调”是利用音节的某一部分或整体的有规律重复来实现节奏运动的,形成特有的声韵节奏(包含平仄节奏)。汉语诗歌的“音步”类型与音节数目息息相关,现代诗歌受欧化的影响,基本音步的组合已经满足不了诗歌建行的需要,就产生了衍生音步,由此带来新的节奏感觉。现代诗歌史上有两种比较有影响的建行策略:一是利用“音数”或“拍数”来建构诗行;一是利用“半逗律”或“吟诵调”来建构典型诗行。诗节是现代诗歌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节奏范型,在常态的形体模式之外,诗节(篇)因“默行”和“跨行”的使用而为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带来了变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汉语音节和英语音节的特点出发,对英汉语音节结构英语音节中音峰与汉语音节中韵腹、英语音节中音首与汉语音节中声母、英语音节中尾音与汉语音节中韵尾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英语的轻重音理论与汉语的声调理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单音节音步和双音节音步的并存允准并列式ABB,但当单音节音步消失以后,并列式ABB便失去存在的基础,由此导致ABB与并列结构的不相容,并导致ABB结构由并列式向述补式转化,而这转变的实现是通过性质形容词取代状态形容词进入A位置来实现的。由于不同语言形式对韵律敏感度的不同以及诗歌强格式化的特点,因此在音步类型彻底转变之后ABB的结构关系彻底转变之前,并列式的ABB只见于韵文而不见于散文。  相似文献   

13.
《祖堂集》中有一种语言现象,关系小句作定语,其中"底"字关系从句出现128例。"底"字关系从句分别具有"者"字关系从句与"之"字关系从句的特点。从音节结构看,"底"字关系从句中VP结构以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为主;从"底"字关系从句所指看,指人68次,略高于指物;从关系从句在所处的句子中的功能看,"底"和"者"字关系从句都可作话题,这些特点都与"者"字关系从句相近。《祖堂集》"底"字关系从句作宾语71次,与"之"字关系从句作宾语占优势相近。  相似文献   

14.
三音节语词单位说略——兼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音节走势和“三音化”倾向许浩三音节语词单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一个特殊的聚合群,但长时期被研究者冷落。近几年有些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了“三音节语词在日益增多”、“词汇中出现了‘三音化’倾向”等结论。①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汉语中三音节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三音节组合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越发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三音词的词类分布、结构模式分布,"单字词缀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蒙古语书面语非词首音节的短元音在现代蒙古语口语中有弱化以至脱落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蒙古语的重音位置有关,蒙古语词重音在词首音节,所以词首音节短元音发音清晰响亮,非词首音节短元音就弱化以至脱落。现代蒙古语口语非词首音节的短元音弱化以至脱落,主要与它们辨义功能的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代蒙古语正蓝旗土语重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能量分布看,蒙古语词音强峰值的67%、音高峰值的85%落在第二音节上,由此可以断定蒙古语词重音的标准位置应该在词的第二音节;在词的第二音节上,音高峰值比较稳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音强小,因此可以认为蒙古语的词重音是音高重音,但在多数情况下音强音高峰值的落点相当一致。蒙古语词重音的位置变异有一定的规律。蒙古语的重音不区别词义,但重音是韵律词的脊梁,有标定词界的作用;重音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有规律的变动,为重音在短语、句子、情态和文体层面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汉藏语系普遍的双音化趋势和基数词单音节的矛盾,是量词系统语法化的根本动因。从汉语来看,量词语法化历程和双音化趋势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双音化推动了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量词语言来看,量词系统的发达程度同数词的音节数量密切相关,只有基数词是单音节的语言才发展出了发达的量词范畴,而对音步感知基础的不同则促成了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的对立。从拷贝型和泛指性量词的兴替来看,调剂音节组成标准音步是量词的基本功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汉语常用口语词典》为考察对象,运用统计计量的方法对词典中的6458个口语词从音节数、使用频度、造词法、构词法4个方面进行统计,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得出:口语词中复音词占优势,但使用频率低;以语素合成这种造词方式为主;多音合成词多,以偏正式的复合词占的比例最大。对现代汉语口语词特点展开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索现代汉语词汇的整体特征,也有助于对外汉语、中小学语文中口语词汇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语委词表中的三音节词语为分析对象,统计了三音节词语的结构层次、内部结构关系、词性和使用频率居前20位"1"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了4种强势结构的交叉分布情况。从统计中我们看到,三音节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