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经理人》2015,(3):79
得益于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制造国之一。但是,中国零售制造业正面临低成本优势丧失及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挑战。根据波士顿咨询在2014年针对美国零售制造企业的一项调查,16%受访企业正将中国的生产基地迁回美国,54%企业正考虑将生产基地迁出中国。中国零售出口企业亟需发展新优势以应对全球竞争。UPS  相似文献   

2.
《经理人》2008,(11):71-71
“与客户一起成长,随客户需求而变,使捷普科技在多数传统制造企业利润下滑时,仍然获得了高速的成长。捷普将客户的要求和自身的能力完美结合在一起,帮助客户利用捷普的制造能力,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市场。为了保证全球工厂生产的一致性,捷普科技全球各地50多家工厂ERP系统管理原材料和流程,运营、生产系统全部实现了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3.
《经理人》2016,(4):32-37
隐形冠军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野心、专注和全球化是其三大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隐形冠军的企业家们希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支配地位的野心,就是通过专注和全球化两大支柱战略来实现的。专注是隐形冠军在某一领域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先决条件。隐形冠军潜行在各自细分市场,并成为所属市场领域的领导力量和未来全球化的先锋。从入榜的50家隐形冠军来看,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制造品质不容质疑,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兼容性迅速加强,中国市场对全球市场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这些因素的  相似文献   

4.
全球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制造成为技术领域的新范式,其所具有的“产消合一”核心特征,为破解中国产能过剩困境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将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推广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法(Staggered DID)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智能制造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机制分析表明,“产消合一”是智能制造发挥作用的核心路径,其主要通过赋能生产侧与消费侧两条路径提升产能利用率,具体表现为:在生产侧赋能企业柔性化生产,在消费侧转变消费者地位并创造新消费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在成长期行业和市场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生产式智能制造模式,协同式智能制造模式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并且,智能制造可以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为政府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实现动能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曾立平 《经理人》2007,(9):64-66
凭借独特的管理理念和制造体系,全球制造业的标杆企业——日本丰田公司实现了高速的成长,成为市值上千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当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都被巨额亏损折磨得苦无出头之日时,日本丰田却在赚取越来越丰厚的巨额利润。但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众多制造型企业却忍受着“刀片利润”的折磨,在激烈的竞争中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6.
文小开 《决策探索》2010,(23):40-42
“中国制造”的困境和挑战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和重组。其有两个标志性的结果:其一,全球性的政经力量发生了重组,G20取代G8成为应对全球性危机的平台。其二,产业竞争格局进一步深刻改变,昔日强大的“美国制造”出了问题,典型如底特律的汽车巨头破产、被重组:而一直独步天下的“日本制造”也出了问题,其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丰田汽车因质量问题发生全球召回事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许多产品产量已名列全球第一,世界制造业正在向中国大量转移,中国制造的产品也是遍布全球.在生产制造中,生产效率对于一个制造企业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生产管理正朝着集成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在生产管理中取胜以获得最有利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研究发现,TOC约束理论对于改善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8.
创新被认为是企业生存和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最直接的体现,它既依赖于新概念、新思想的提出,又依赖于企业的制造实践的发展.本文利用国际制造战略调查(IMSS)的数据,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制造实践差异及其对产品创新影响的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企业的制造实践普遍不如美国企业的制造实践,特别是组织层次过多,供应商和客户数量远低于美国企业,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也低于美国.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则表明,对美国企业而言,过去所采用的制造实践对产品创新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中国企业基本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理人》2010,(11):125-125
全球市场和消费者对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等绿色问题的日益重视给了“中国制造”新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生产制造环节中的利润已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产品服务环节(客户参与设计和生产、预防性维修等),仅仅依靠节约成本已经不足以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国制造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只能靠服务拓展和向市场端延伸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将成为把公众对汽车的潜在需求转化成为现实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目前 ,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汽车生产体系 ,大国的市场优势、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优势、工业配套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中国已加入WTO ,中国将在开放中逐步融入全球汽车制造分工体系 ,随着全球汽车制造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 ,中国有望在未来10~20年 ,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从创造竞争环境、产业链配置等方面 ,文章提出了适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入世后,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发达国家企业越来越多地向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的转移和国际间产业布局的大调整.许多制造加工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正发展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和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已成为当代全球经济中一个最具象征性的词汇。目前,中国有100多个企业的生产总量占世界首位,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潮水般地涌向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3.
定价的秘密     
范江 《领导文萃》2009,(23):114-117
价格一直是中国企业最有力的武器。长期以来,利用在制造业上的成本优势,中国制造的价格往往比其他国家的同类商品低很多。而所谓低价格、低利润的薄利多销模式也成为许多中国企业倍加推崇的一种经营策略。这种策略曾帮助中国企业横扫世界各地的商晶市场。然而。现在它的弊端也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刘巳洋 《经理人》2012,(4):60-60
自2002年开始,中国企业并购欧洲中小企业成为了一股潮流;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也逐渐转移到“拓展全球市场”当中来。2008年以前,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多为“规避市场进入壁垒”、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进入区域市场等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运作经验等方面的迅速提升,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放弃了“蛇吞象”式的高风险并购,逐渐转为“吃小鱼”,将并购目标转换为中小型的专业化并运营良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制造企业可否通过资源拼凑活动的开展来有效提升组织敏捷性在当前研究中存在争议。为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基于“优势来源-位置优势”的理论框架和组织结构的权变视角来探究资源拼凑对制造企业运营敏捷性和市场敏捷性的差异化影响,并考虑组织分权的权变影响。通过对208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资源拼凑对运营敏捷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资源拼凑与市场敏捷性之间呈U型关系;高水平组织分权会增强资源拼凑与运营敏捷性之间的关系,也会增强资源拼凑与市场敏捷性之间的关系。上述研究发现明晰了资源拼凑将如何以及在何种情景下会提升制造企业的组织敏捷性,这将有效助力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健 《经理人》2007,(9):26-26
中国最大的袜业企业浪莎揭竿而起,向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说“不”的消息,在各路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在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下,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中国制造企业寻求突围,涨价自然是最普通也最直接的手段,如果双方合作的价格或者方式谈不拢,除了决裂,似乎没有第二条路。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8-9日,"2007(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本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主题定为"繁荣时期的领导力"。年会认为,在目前中国商业空前繁荣时期,中国企业界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成就得到了大批量的爆发,多年的企业创造者通过全球资本市场实现了价值,中国商业作为一个整体被重估价值。中国正在经历从制造大国到消费大国再到投资大国的飞跃。然而,这也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与危机的时期。中国企业市值增长的同时,其全球竞争力令人堪忧;中国企业得到了全球资本市场高溢价,而与之伴随的却是"中国制造"在海外广受质疑;中国经济已被纳入全球商业周期的轨道,繁荣之后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成立于1987年的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经过23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电梯制造。虽然在中国目前靠生产、销售新梯就能赚取不菲的利润,但从国外发达市场情况分析,电梯制造企业销售新梯的目的是为后续服务赢得空间,服务业务才是支撑电梯制造企业运作的根本支柱。随着中国电梯市场的日益成熟、竞争的日益激烈,上海三菱为保持竞争优势,将“服务”定位为公司战略。本文简要介绍了上海三菱服务战略的实施、战略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荣彪 《经营管理者》2009,(18):253-253
一、“中国制造”为何贴着别人的品牌?虽然中国已经生产出世界上最多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影碟机和微波炉,还有自行车、热水器,但在国际市场上还鲜见贴有中国自有品牌的货品,因为中国的产品大多以OEM(贴牌)的方式变成了外国货。据报道,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一个著名冰箱品牌MagiChef(神奇的厨师)”,实际上就是由中国广东科龙电器公司设计和生产的,而最终出现的仅仅是一个宽泛的“MADE IN CHINA”,而不是国内驰名的科龙电器商标。全世界最大的羊绒衫生产基地在中国,鄂尔多斯公司和鹿王集团生产的羊绒衫,从质量到款式都可以把世界名牌羊绒衫比下去。鹿王集团每年的出口额均在四五千万美元,但几乎每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的新产业融合形态。山寨机是当前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现象。本文从当前流行的产业现象——山寨机现象出发,结合服务型制造的观点,分析了山寨机产业出现和繁荣发展背后深刻的产业和市场的原因。文章认为,山寨机的出现和发展正是世界范围内涌现的服务型制造这一新的生产模式和产业浪潮在特殊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特殊的产业内(消费电子)所出现的萌芽和典型事例。基于山寨机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政府管制对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提出了政府在服务型制造发展中的定位和努力方向应该是确保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实现服务型制造网络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