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冲森 《经理人》2008,(4):78-80
奥运会现在好像被搞得很神乎,什么企业都想揩点奥运油水、抓点奥运商机,股市、房市等都拿奥运会做噱头。“奉劝企业保持理性的头脑,冷静、客观地看待奥运会的商业机遇,不要把奥运会当作暴富的机会,不要非理性地抬高投机性预期。”3月6日,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中体产业集团总裁特别顾问魏纪中接受采访时说,“企业应该按正常的经营思路去做自己的市场,不要非得沾上奥运会不可。”  相似文献   

2.
李云秀 《决策》2009,(8):59-59
一忌,另起炉灶烧“新火” 一些新上任的领导一开始就急于烧人事变动之“火”,调兵遣将,在各要害岗位安排自己认为“信得过,靠得住”的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表面上扫除了障碍,实际上却给自己树立了“对立面”。真正高明的领导在人事上应当做慢动作,稳定队伍,稳定人心,冷静观察,看准了才作个别调整。  相似文献   

3.
领导者四维     
“蓝图设计”建筑工人可能对所建房屋的通盘设计一无所知,无论如何,他不会心中老记挂着设计图样。一般人很少想到自己一生的整体路程和特征。一个人要让自己的事业具有价值,就需要不时地把注意力转向一生的“蓝图”,也就是一张具有设计概要的小草图。当然,要这么做,他必须运用“认识自己”的格言;他必须对了解自己的方法有若干进展;他必须知道最为关键的目标是什么,他最想拥有的快乐是什么。还有,在那之后,什么在他思想中占据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他必须找出,就整体来说,真正的使命是什么,他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跟世界的一般关系如何?控…  相似文献   

4.
罗玉亮 《决策》2012,(7):80-81
这四道题目非常简单,结合了当前社会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抓住一个点,“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让考生感知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谓是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5.
巴菲特说,"股市与上帝一样会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股市与上帝不同的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投资需要方法、理财需要指导。在中国投资理财,你要做些什么,才能成为巴菲特?  相似文献   

6.
人在职场,最无奈的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坏事”,老板“都知道”;也有人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好事”,老板并“不知道”。其实,在职场上最无奈的事就是:好事不知道,坏事赖不掉!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企业的营销战略?简单讲就是三个圆的重叠。第一个圆是企业的激情梦想,我们称之为“想做的”。这一点不必过多解释。但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只根据“想做的”就设定了自己的战略,这显然过于草率。第二个圆是企业的先天基因,我们称之为“能做的”。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7,(8):175-175
认为自己凡事都能说明白的人.这个人常常是不明白。若干人就是因为老认为自己什么都明白.最后做了很多糊涂事,这叫做“假明白真糊涂”。  相似文献   

9.
袁学伦 《经理人》2007,(8):106-107
“互联网好像又回到了2000年泡沫破灭前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都争先恐后融入web2.0的热潮中,希望自己成为新的YouTube或MySpace,能够幸运地被谷歌、新闻集团这样的巨头收购。但是,寄希望于先把人气做旺而忽略赢利模式的侥幸心理是令人担忧的。”珍爱网董事长李松对于web2.0的热潮相当冷静,“越是这样群情激昂的时候,我越要提醒自己保持头脑清醒。投资人热情高涨,对于我们创业者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他们过热我就会担心了。”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名的管理顾问大师彼得·杜拉克在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情形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雇主总会提出一大堆的难题向杜拉克请教。杜拉克推开了这些问题,然后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去做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杜拉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改变客户所问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反问客户,其目的是要帮助客户认清问题,找出问题,然后让客户自己动手去解决那个最需要处理的问题。我们往往为了追求结果,而没有耐心花时间去界定问题。我们经常只花几分钟就提出问…  相似文献   

11.
无论推销什么,都需要信心、动力以及最重要的积极态度。“销售精英”原则可教你如何鼓舞斗志,令他人乐于同你做生意。 “热狗”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没受过什么正规商业教育。于是,他做了大多数人在此情况下所做的事:从事销售。他摆了个摊位,当街叫喊“热狗”。他的生意开始发展。于是他弄了个更大的烤盘,树起了个“热狗”的标志,并做了些广告。他  相似文献   

12.
古人的谦辞     
一、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荆”指的是什么?“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相似文献   

13.
一90年代,民族主义在中国成为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民族在大变革时代,经过剧烈的震荡和冲击,需要冷静地观察一下自己所处的方位,以便重整旗鼓,继续前进。否则,像黑旋风一样,只顾抡起板斧,排头砍去,难免误入歧途。但是稍作审视,却为文人的感伤而迷惑。他们哀叹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正在“被侵蚀、消解”,祈求“使我们的思想文化独立”,避免“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好像只知有国家,不知有人民,更不知人和文化是什么关系。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此说载于经典。若说“民族文化”,早就被…  相似文献   

14.
去年春节,约2000万农民工因无工可做被迫返乡,失业问题和创造就业成了我国政府的头等大事。与去年相反,今年春节前后,却是大规模的“民工荒”再现沿海,特别是珠三角一带,很多工厂出现招不到工人的困境。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冷静思考后会选择在家就业或创业,这是什么原因呢?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农民工个人的道德角度来分析农民工更喜欢在家就业或创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有"市"无恐     
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湖南代表、私营企业家梁稳根自认为在电力设备制造上有优势,想让总理知道自己的远大抱负,话说得有点过头。朱总理问他:“你现在做了多大的电力设备?”“我们还没有做。”朱总理“在行”地说:“我肯定你做不出来,因为全国能做60万千瓦(电力设备)的已经有3家了,设备都过剩,你到哪里去找市场呀?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要观察市场。”也许正是朱总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避免了一位私营企业家的决策失误。对市场应冷静观察,不能浮躁和意气用事。有些商企界人士为常规思维模式所禁锢,习惯于“拿着帽子找头戴”…  相似文献   

16.
张婷 《经理人》2006,(1):114-115
别把自己的角色框定死,你只是公司的一员,需要你做什么, 你就去做什么原欣是很典型的那种北方女子,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豪爽和干练。在海波龙 (Hyperion)北京公司的办公室里,当她夹着一叠资料微笑着向我走来的时候,她的年轻、随和,曾一度让我误以为她是原欣的助理,不曾将“海波龙中国公司北方区总经理”这个头衔和面前这名年轻女子联系起来。然而,这名爽朗的北京籍女子,在配合摄影师拍照的时候,却流露出了几许羞赧和局促,她解释说因为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23):129-130
领导力到底是什么?是权力、魅力。亦或是影响力?这些都不是。这本新书的核心观点,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领导力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什么”,也不在于你“有什么”。而在于你“做什么990不是你职位高,或者身份尊贵,就有领导力。某些身处要职的人往往缺乏领导力。反过来,也许你只是一名保安、秘书、图书管理员……那也并不说明你没有领导力,更不是说你不需要发挥领导力。在工作生活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发挥领导力。  相似文献   

18.
陈志云 《领导文萃》2008,(17):123-127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你继续想想.这到底是什么?”小和尚冥思苦想,翻来覆去地说:“一、手指、食指。”老和尚火了,一刀把小和尚的食指砍掉了。这下好了.小和尚再也没有东西可以执著地就事论事了。这时,老和尚又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现在该知道这是什么了吧?”  相似文献   

19.
朴实新教育     
“生命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却有滋有味地流过的。”李镇西,曾无数次在他的班级日志里这样感慨。
  “您那么忙,靠什么毅力坚持写下那么多故事啊?”
  面对这样的疑问,他总是坦然回答:“我不觉得这需要什么‘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相似文献   

20.
胡奎 《决策探索》2006,(1):12-13
不下4成的市民不了解自己的市长在做些什么,依靠报纸头版头条来维持亲和力的传统“宣传”方式看来得变一变了,因为中国老百姓们期望自己的市长能展示更多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