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缺人生     
残缺人生李一信无定而,人无完人。理,是这个理。但人们还5Z定而,人之完美。就连自视识破红尘在被屠f人生无不星残缺的。懂场上得意,赌场上天忙上合生。从去往会采的赫赫f韦人,到席后一例外。正像任何人的人主历程都自悲欢离售店,都不能免于悲懂。读希腊神话。西...  相似文献   

2.
冰子 《社区》2006,(13)
在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我最敬重的人。他是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一生平平淡淡。可是,他在我心里的份量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想起他,我就会有一种踏实和自信的感觉,使我充满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勇气。我上高中的时候,是个谁都不喜欢的“刺头”,没有理想,没想过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12):60-61
其实,人人都有“第六感觉”,即心灵感应。做母亲的“第六感觉”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无法了解和解释的。尤其是当她的子女发生危险时,她的这种感觉是最强烈,而且有时竞能把心中的呼唤用一种神秘的人体波发射到子女的身边,为他们指点求生之路。  相似文献   

4.
哲学与人生     
从总体上来看,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存在与发展,无不与人生有关,否则它就不会产生,也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但是,认真考察一下,任何一门具体科学都没有回答人生的根本问题。人生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这是任何人都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人生根本问题,也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个重大而又普遍的问题,究竟应该由哪门科学来回答?我认为,应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回答。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中,西门庆一共有一妻五妾,其中孙雪娥是位居第四的妻妾。按理说她的地位应该不算太低,至少会受到下人的尊敬,可在书中却看到了一个地位及其低下卑微甚至连丫鬟都敢欺负的弱者形象。任何人都不愿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孙雪娥亦是如此,于是她奋起反抗,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奈何她生在封建社会,这种反抗很快被封建伦理与等级制度打压下去。最终,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冷酷的环境迫使她一步步地走向自缢而亡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人类文化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书籍。从古到今,世上的书籍越来越多,浩如烟海,即使穷毕生之精力,也不能窥其万一。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是说人生有限,学问无边。倘以有限的生命去获取无边的学问,任何人也做不到。但是,从茫茫的书海中去求得某一门或某几门比较系统的知识,则是可望而又可及的事情。前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相似文献   

7.
朱利安·巴恩斯的近作《终结的感觉》讲述了主人公托尼围绕好友艾德里安的自杀对人生展开的回顾,借"死"来审视"生"。这部作品是一部通过还原个人记忆和修正私人历史而建构出的死亡叙事,凸显了死亡对个体生命的积极意义,透射出巴恩斯"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8,(7):62-62
每个人在同一时间都有两种情绪,一种是外在情绪,这种情绪是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的;另一种是内在情绪,外人是看不出来的,也就是基础情绪。心理学家把这种内在的情绪称为情感。基础情绪容易引起疾病。因为它们总是持续不  相似文献   

9.
遇见与错过     
人生是一段未知的旅程,这段旅程注定交织着不断的遇见与错过。因为遇见而错过,没有遇见也就没有错过,只因有了遇见,所以才有了错过。每个人都是在这种不断地遇见和不断地错过中进行人生旅程的,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心迹与足迹刻制独一无二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10.
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把目光对准了都市生活,两者都有其浓厚的都市情怀,而这种都市情怀的落脚点即是上海,他们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使上海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新感觉派作家们表现出他们对都市病态人性和生活的批判与伤感,而张爱玲眼里的上海是个灰暗、阴郁的人性沦丧地。张爱玲描写上海多是写上海的街道、公馆等比较琐细的小地方,这就从新感觉派作家描写的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生活转移到每日每时发生的平凡而有质感的家庭这个都市细胞里面,是世俗人共同过着的生活,是平凡的人生。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让上海(都市)作为一个全面复杂多层次的审美对象出现,利用他们手中的笔和他们的天赋才情将都市真实的面貌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2008,(2):10-10
对于人生是否该提前订好规划这个问题,我很赞同于丹的一点看法:人生只能有方向,却无法定规划。 在我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有一天,父母把我叫到房间,让我记住两点:“第一,你的父母都是没有任何门路的人,你不要指望我们认识任何人去帮你找工作;  相似文献   

12.
阮籍“忧生之嗟”透露出浓厚的悲剧意识,不能深刻理解和解读阮籍的悲剧意识,是导致阮籍接受史上出现阐释混乱的主要原因。阮籍的“忧生”将对人生的苦痛悲怨的情感直接升华为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这种体验在中国文学史中是非常独特性的经验,所以显得陌生而难以阐读。  相似文献   

13.
岁月随想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过去不属于我们。但它用回忆、悔恨、希望给我们带来了最重要的那份感觉,幸福不是别的,是回想。"时光不会倒流,任何人都留不住它。  相似文献   

14.
不幸的"美人鱼",一封来信点亮她的梦想之灯 2001年冬天,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这天是在四川合江县榕山镇读初三的杜宣梅的16岁生日。杜宣梅在日记里写道:"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有个美好的人生,可是,一个手掌脚掌都没有的女孩,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或许是上苍要赐她生日礼物吧,  相似文献   

15.
一二百多年前,一位杰出的意大利人说过;“任何人不能既是大诗人、又是大哲学家.因为哲学家把心灵从感觉里抽拔出而诗才应该使整个心灵沉浸在感觉里。哲学要超越普遍概念,而诗才应该深入个  相似文献   

16.
萧红短暂的一生饱经磨难,坎坷曲折的经历、由此而来的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以及对人生悲苦的独特体悟,使她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一种"荒凉"的人生意蕴.风物环境是荒凉的,人们近乎原始荒原上荆棘蒿草似的生存状态更是荒凉.这种生之"荒凉"甚至淹没了人伦之爱,但她不是悲天怆地,而是平淡从容地传递着人生的悲剧感和迷惘感,在对世间种种烦恼的达观诠释中有其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人和上海人确有境界之别。如果说,上海人感觉到的,主要是生活的窘迫,那么,北京人体验到的,便多少可以说是人生的苦涩。感觉和体验,是层次不同的两种心理;而生活和人生,更是大小不同的两个课题。感觉总归是暂时的,可以改变的,随着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地位和职能我们往往把警察比傲穿制服的公民。首先,为了防止犯罪,每个公民都有权对他人未作警告即予逮捕及适当地使用暴力,而警察是特别拥有这种权力的人员。其次,任何人可以对大多数的犯罪行为提出起诉;而公诉人通常由警察来担  相似文献   

19.
感觉是人人都进行的日常活动。看见苹果、听见鸟声这样的感官活动是我们所熟悉的。常识对于这种活动的了解,大体上是正确的,大体上吸取了历史上的科学成果。我们提出下面的三点作为本章的引言。首先,我们指出,感觉是正确的官觉。官觉是客观物质事物正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或产生官觉映象的官感活动。由于感觉是正确的官觉,感觉就是客观物质事物正在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或产生的正确的官觉映象(即感觉映象)的感官活动。感觉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官觉就  相似文献   

20.
文辑 《今日南国》2005,(23):70-70
人生世,困难,挫折与成功,幸运等构成了人生之歌的主题。任何人在遇到诸如面试这种情况的时候都会觉得紧张,只不过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已。作为一名正在求职的毕业生,应该发现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及其变化规律,根据情绪的特点和变化调节自己,使自己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