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心武 《社区》2009,(5):29-29
“最疼我”的是母亲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  相似文献   

2.
从1950年到1959年,从8岁到17岁,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母亲也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她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3顿饭,便可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3.
苏东 《百姓生活》2012,(7):67-67
我的父母都是部队南下干部。1949年春,父亲17岁时从山西逃壮丁来到北京参加了解放军。入伍后,他在部队担任过文书、连队指导员。部队南下后驻扎在广东省汕头市。母亲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人,19岁入伍,到部队文工团,后来随军南下,转业到汕头市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母亲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经常要去部队采访,所以认识了父亲。他们1964年结婚,当时父亲32岁,母亲23岁,3年后有了我,后来又有了弟弟。“文革”前,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4.
最疼我的是母亲?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在吃上,可就非  相似文献   

5.
这么些年来,在我心目中炊烟般袅袅升起的乡愁,最浓郁最无法割舍的一缕是属于母亲的。从18岁开始,我就多了一重古典气息浓郁的身份:游子。于是,我的爱常常只能从剪票口开始,到另一个剪票口结束——我常常只能借助一枚创伤的车票来维系与母亲的联系。母亲是  相似文献   

6.
八年抗战中的1941年,我4岁,在江西吉安发蒙,读一年级。当时我家从南昌逃难到这里,住在水东。这么小的年纪要走两三里的乡村田埂路去上学是我母亲的意志。母亲是农家女,目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谎言     
20岁那年,我平生第一次和母亲吵架,也是唯一的一次吵架,吵得很凶,吵得天翻地覆。我歇斯底里地对母亲大喊:“我知道你不爱我,我知道他们都比我优秀。”母亲咬住嘴唇,有些怒不可遏地对我说:“是的,我不爱你,你自己都不爱惜你自己,别指望别人会爱你。”我不可置信地看着母亲。母亲目光坚定地与我对峙,毫不掩饰。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绝望,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但我依旧梗着脖子回望母亲,脸上写满不屑与叛逆,内心里,却早已泪流成河,亲情构筑的世界顷刻坍塌。母亲有3个儿女,我是最没出息、最没长进的那一个。上学的时候,从学校里逃出来,以…  相似文献   

8.
绝望的初恋     
琼瑶 《可乐》2010,(1):58-59
我18岁到19岁这一年,在台北第二女中念高三。母亲最着急的事,就是怕我落榜!父亲是一名教授,女儿考不上大学,那多没面子!考不上大学,将来怎么办?一个高中毕业生,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母亲几乎每天都要对我说一遍:“你一定要拼出你全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1927年,星云大师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名叫江都的小镇,原名李国深。星云大师说,他最感激的是父母的生养,不但给了他一个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是给了影响他一生的性格、他说:“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苦恼的孩子”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对于因果、忠义的道理了然于心他至今还记得和母亲的对话:“母亲,您的衣服破了,”母亲回答:“不是破,是布不够、”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母亲的一心态总是很乐观  相似文献   

10.
他从8岁开始打排球。从业余体校到市青年队、省队、国家队,再到国家男排主教练。一路风雨一路搏击。从家中的“二娃”到如今担纲中国国家男排进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任的风云人物,他说:“我是幸福的,我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今年43岁的他,仍是一个单身贵族——  相似文献   

11.
刘克宁 《山西老年》2011,(12):27-27
1959年农历八月十五,学校放了一天假,让学生回家过中秋节。那年,我十岁,正在读小学。我回家后正赶上队里分菜。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只有我和母亲。母亲让我拿了个篮子去分菜,说:“上午队里分了半斤羊肉,看队里分啥菜,回来妈给你做饺子吃。”  相似文献   

12.
青衫 《社区》2023,(3):63-63
母亲常常为吃什么发愁,面对菜市场那么多的食材不知所措时就会打电话问我想吃什么。我在上班的时候接到母亲的电话,常常是随口说一句:“随便吧!”母亲最不满意我说这三个字:“随便还问你干吗?”我开玩笑地说母亲患上了选择困难症,母亲却怀念起过去食物乏的年代。鱼肉蛋不是经常能吃到,蔬菜有季节性限制,尤其是到了冬天,就剩下老三样一土豆、白菜、萝卜,母亲便会开动脑筋,努力为我们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称我是任弼时的大女儿,其实我排行老四。我父母共生了我们九个子女,有五个不是夭折,就是寄存在老乡家中没找回来。我是1931年3月出生的。那时我的父母在上海搞地下工作,后来中央政治局决定派我的父亲到中央苏区工作。父亲走后7天,我降生了,后因向忠发叛变,出卖了我的母亲陈琮英。不到一百天的我,随母亲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在狱中,我的母亲死不承认是共产党员,一口咬定是农村妇女,后经“互济会”出面营救,母亲抱着我出狱了。这时,党中央安排我母亲去中央苏区工作,母亲怕我太小影响工作,就把我送回湖南农村老家,直到1946年我15岁时,…  相似文献   

14.
李丹崖 《可乐》2010,(3):39-39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四岁的孩子说的话。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女儿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  相似文献   

15.
反哺之情     
张金刚 《老友》2011,(11):40-40
我回到家,母亲照旧做了我最爱吃的手擀面.诱人的香气从泛亮的油花上飘腾开,当面一端上桌,我便伸长筷子,“滋溜滋溜”地一阵狂吃。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瞧,还是那猴样儿!”我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回应:“嗯,还是那么美味啊!”  相似文献   

16.
王昭煜 《老友》2012,(2):24-24
1968年11月.我当时所在单位被宣布撤销。我的母亲那时是县机关保育院的教师。因为他哥哥的社会关系问题在接受审查.于是我“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下放”对象。在一个阴雨霏霏的下午,我找来一辆拖拉机.栽着我的母亲、妻子和仅3个月大的小女儿.携带着坛坛罐罐回到距离县城60华里的“老家”——吉水县尚贤公社桥头生产大队。  相似文献   

17.
1943年8月,我8岁,哥哥11岁,去塘里网鱼。鱼网得不多却捉到一只大甲鱼,拿回家问母亲:是自己吃还是拿去街上卖?母亲想了片刻后说:“自己吃填不饱全家7人的肚子,还是拿去卖吧,换些大米全家人能吃两天。”后来邻村一个姓赵的地主要我卖给他,照街上的价格,两升米一斤。我到他家  相似文献   

18.
少年壮志     
1968年8月,在全国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之前的4个月,我自行选择了插队。我的目的地原本是山西榆次黄彩公社的贫穷山村杜家山。当时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的女红卫兵蔡立坚已在那里竖起了一杆插队的大旗,吸引了四个热血沸腾的校友“啸聚山林”。蔡立坚的事迹打动了我和几个“老初三”的红卫兵朋友,也促使我们把杜家山当作了插队目的地。当时我不到16岁,母亲反对我出走。  相似文献   

19.
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11月,郭雷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既不依山也不傍水的村庄里。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爷爷不识字,父亲只读了六年小学,母亲的学历在全家是最高的——师范学校肄业。郭雷的到来无疑给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那时他的祖母每隔数天到镇上赶集,特意买回的二两豆腐就是郭雷能吃到的最好营养品。郭雷的启蒙老师是母亲。从四岁开始,当老师的母亲每天给学生上课时,总爱把郭雷带到班上,让他在教室最後一排半玩耍半旁听。有一次学习生字,母亲首先带读一遍,然後提问其中某个字的读法,八九岁的大孩子们全被问住了,顿时教室里鸦雀…  相似文献   

20.
周林贵 《老友》2013,(3):40-40
我的母亲是南昌县人,80多岁了,满头银丝,耳朵稍微有点背,但身体还很硬朗。她记得很清楚,1939年8月29日那一天.日本鬼子放火烧毁了居住着5000多人的整个村庄,架起机枪杀害了无数乡亲。待到天黑下来,她从死人堆里爬起来,辗转流浪至鄱阳县。那一年,她才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