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大幅度增长,人民收入相应提高.1987年全省国民收入预计365亿元(不变价),人均72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68和2.97倍.反映在市场上,商品购销增幅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1987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65.27亿元,比1978年增长3.45倍年递增13.2%,高于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1.9%的速度.居民消费额269.64亿元,人均48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794元,农村居民人均399元,比1978年提高130.3%和210.7%.  相似文献   

2.
一、秩序演化:1979——1988年经济秩序变革的格局中国十年改革、开放,经济增长成绩斐然,举世瞩目.1979年至1986年,社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10.1%,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15亿元.1986年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2%,国民收入增长95%,国家财政收入增长98%,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至424元,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从316元增至828元,剔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160%和80%,居民储蓄存款由210.6亿元增至2300亿元.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低速发展的八十年代,中国经济所带来的高速发展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然而,透过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与全国及邻近省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199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分别较1978年增长13倍、4.3倍和6.8倍,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发展速度不算慢。但同期,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广西、云南、四川的差距分别拉大了0.9、8.0、4.9和1.4个百分点。同期,贵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而全国、云南、四川年均增长7.9%、7.9%、8.3%,分别比贵州高0.4、0.4和0.8个百分点。1978年,贵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处于挂末地位,到1993年仍为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但是,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采用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多项指标,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以及收敛性等多个角度,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十六城市间从1978年到2004年27年间经济增长差异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宁夏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统计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结论。从1978年到1989年,宁夏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73%,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49%,全区粮食产量从1988年连续3年获得大丰收,1990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19.17亿公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78年至1989年宁夏职工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增长17%和28%。然而,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调整改革的相继实施,经济效果对经济政策的抵制作用也逐渐表现出来。经济过热、信货膨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市场疲软、工业滑坡  相似文献   

6.
自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向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来,迄今浦东已风雨兼程走过了十年的开发开放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参与下,上海市及浦东新区的建设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几组数字也许可以说明浦东十年来所发生的变化:1990年浦东的GDP仅有6024亿元,仅占上海市的比重8%,人均4498元,1999年上升到80005亿元,占上海市的比重达到近20%,人均达到50636元,GDP总量和人均GDP分别增长了12倍和10倍;三次产业的构成,1990年是37∶762∶201,1999年提升为07…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湖南省农民人均劳动报酬收入达到914 3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85年的4 4 4 %上升到38 12 %。2 0 0 1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 2 3元,劳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近5 0 % ;2 0 0 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劳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75 % ,劳动报酬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一、农村劳务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加大。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背景看,世界经济出现了走低趋势,美国经济增长明显回落,日本经济增长乏力,东南亚地区问题较多…  相似文献   

8.
胡延品、尹登成此文登载于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文章说,台湾省重视发展教育。1980—1985年度。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平均为4.3%,最高年份达4.84%;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平均为15.84%,1984—1985年度高达16.57%。1981—1985年度政府的教育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6.78%,远远超过“GNP”13.25%的平均增长速度。从人均教育经费来看,1980—1985年度平均每年增长12%,而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是11.45%。因而人均教育经费的增长快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了保证教育投资的稳步增长,政府以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农业发展迅速。1990年与198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81.8%,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分别增长48.2%、1.42倍和1.60倍,畜牧业、渔业产值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9倍。1991年,全省粮食、油菜籽、烤烟生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分别达到848.17万吨、57.62万吨和38.53万吨,畜牧业实现持续13年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已经加入 ,中国农业目前面临严峻压力与挑战。中国农业就业人口约占全部就业人数的5 0 %,生产产值约占国内 GDP的15— 17%;美国农业劳动力仅有35 0多万 ,占全部就业人数的 3%不到 ,生产产值约占美国国内 GDP的10 %。从收入来看 ,美国农民人均年收入约 10万美元 ,高于国内人均 5万美元的平均水平 ;中国农民人均年收入则很低。 1997— 2 0 0 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 4 .0 %,比 1979— 1996年平均增长 16 .0 %回落 12 .0 %;更为严重的是 ,1997年以来农民纯收入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处于极端不经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新疆乡镇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时期。乡镇企业总收入,由1980年的32851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105072万元,增长219.84%,年平均发展速度26.18%。在取得较高速度发展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乡村两级企业职工人均总收入,由1980年的1695元,增加到1985年的3862万元,增长127.84%;人均上缴税金由30.66元,增加到128.40元,增长318.79%;百元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12.
一、广西基础建设投资短缺的量度分析据统计资料.1953—1980年的28年间.广西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下投资额均指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3.42亿元,仅为同期全国投资累计额9089.70亿元的1.47%(同期广西平均人口占全国平均人口的3.4%;全区人均投资累计额为505元,仅为同期全国人均投资累计额1172元的43.1%.投资总量偏小,势必制约基础建设投资.1953—1980年.广西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累计额仅为67亿元,人均只有254元,每年人均只有9.4元!八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广西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根据自身发展和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承担重大责任的需要.全面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战略、在努力拓展建设资金来源,加大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重点支持基础建设.1981—1994年,全区投资总额达790.95亿元,是1953—1980年全区投资总额的5.93倍,平均每年增长21.86%,比1953—198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5.93个百分点;其中1993—1994年投资总额为363.3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4.67%.这两年的投资额占过去40年(1953—1992年)投资累计额561.07亿元的64.75%.基础建设投资增势更猛.1994年.全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为88.21亿元.比1980年的4.78亿元增长17.45倍.平均每年增长23.15.高于同期全部投资额年均增长21.  相似文献   

13.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劳动简化法和相关系数法以云南省为例对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40%左右,人均教育事业费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为0 98。这些数据说明了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尚荣 《南方论刊》2001,(11):47-48
高州市南塘镇经过“三个代表“的学教洗礼后,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了该镇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200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估计可达8.3亿元,比1998年增长23.4%,年均增长7.8%;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可达6.9亿元,比1998年增长22.5%,年均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5元,比1998年增长16.6%,年均增长5.5%.……  相似文献   

15.
<正>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佛山市,从1979年到1986年短短的八年间,经济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工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33亿元上升到1986年的128亿元,增长2.87倍,年均递增18.4%,比全省的增长速度高出6.4%;1984年已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第一个翻番;1987年达到157亿元,比1986年增长22.7%,预计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70亿元左右,提前12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17亿元跃升到1986年的54.29亿元,增长2.2倍,年均递增15.6%,比全省高4.7%;人均国民收入1495元;1987年国民收入达78亿元,比增16.95%;198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3.36亿元,比1978年增长5.7倍,年均递增24.3%;农民人均年收入1986年为1016元,比1978年增加了800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在经济可持续增长过程中,矿产资源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显著.随着铁和铝人均消费水平、消费价格以及产量的增加,我国人均GDP、工业品价格和GDP均同步增长.其中,人均矿产资源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我国人均GDP的影响最为明显,铁和铝人均消费指数每增长一个单位,人均GDP分别增加2.3510个单位和1.3126个单位;而消费价格和产量的增长对经济也是有积极影响的.也就是说,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据对宁夏七县480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一九八三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粮食1084斤,比一九八二年增加188斤,增长21%。人均支出粮食955斤,比上年增加51斤,增长5.6%。其中,生活用粮占总支出的5.22%,比上年降低3.2%,商品粮占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时期新疆经济发展的特点“九五”是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也是各项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全疆各族人民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艰苦奋斗 ,扎实工作 ,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 0 0 0年 ,国内生产总值 1 36 4亿元 ,比 1 995年增长 46 7% ,年均增长 8% ,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 5 8% ,第二产业年均增长 8 9% ,第三产业年均增长 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1 995年的 47…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时间序列的桂林城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桂林市1998~2005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桂林市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桂林8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近1.2倍,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达到1.244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719 hm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供需状况从1998年发展到2005年超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61.24%.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医疗支出城乡差异凸显的背景下,中国医疗费用增长部分源于合理的健康需求。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1991—2011年的八轮数据,构造出生组跟踪样本,分别考察城乡居民医疗支出的年龄效应,估算城乡老年医疗需求导致的费用上涨,可以发现:城市居民的人均医疗支出随年龄显著增加,但农村居民的人均医疗支出随年龄增长的趋势并不明显。而忽略出生组效应,会低估城乡老年医疗支出的差距。城乡老年医疗支出差距缩小,将导致医疗费用在2010—2030年年均实际增长约5.2%。在控制医疗总费用上涨的同时,医疗保险制度需根据老年医疗需求,调整医疗资源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