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朗读、准确理解词语和写作训练等不同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2.
姚玉娟 《新天地》2011,(12):437-438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游戏性,让学生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爱因斯坦也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走进绘画的想像世界呢?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想像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知识上、心理上、语言上、写作上的暂时性"空白",适当引导学生发现"空白",激发学生积极的交流、比较、反思、选择,把作者有意无意所疏忽的"空白"通过学生的再造想像而弥补起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情感——审美想像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审美想象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在情感的驱使下,驰骋想像的翅膀,艺术家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接受者也才能更好地解读艺术作品。想像因情感破土而出,情感是推动想像力的强大内驱力,情感的融入推动想像层层深入扩展,直至"神与物游"的自由境界;情感制约着想像的选择定位,情感的倾向性制约着主体去想像、选择储存于大脑的多元表象中的最能与情感倾向相呼应的内容,构成具有丰富意蕴的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6.
从培养学生质疑、想像力、探索精神、好奇心、实践能力等方面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珠海市曾举办过“保卫想像力”童趣欢乐阅读全国行活动,在演讲现场,针对目前学校和家庭教育忽视想像力的普遍现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鹏以“保卫想像力”为主题,以他本人靠稿费完成学业的成长经历为蓝本,并以其创作的科幻探险小说《校园三剑客》与《冒险小虎队》为范例,向现场的小朋友和家长解读阅读与想像对人一生的重要性。“这两者不仅是欢乐的源泉,更是成长、成功的必备条件。”杨鹏说,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往往偏重于以应试为基础的模式化模仿写作训练,从而导致了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缺失.而创新是写作的灵魂,是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改进传统写作训练模式,采取自由写作训练、“求异”写作训练和“一题多练”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的兴趣 ,以及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创设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关键。其具体做法有 :运用故事启迪 ,创设想像情境 ;精心设计导语 ;发挥教学机智 ,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自然引出教学主题 ;开放思路 ,展开想像等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教育是培养爱国情感素质的教育,又是培养审美素质的教育,更是培养人的各种能力的教育。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懂得怎样去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从而为21世纪培养出具备多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探讨,认为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发 挥想象,借助联想,培养创新能力;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画家的艺术想象力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个人素质 ,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特殊精神活动。文章对艺术想象力与绘画创作规律的关系、绘画创作中艺术想象力的特点、培养艺术想象力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从《史记》的《高祖本记》、《淮阴侯列传》、《项羽本纪》、《李斯列传》和《左忠毅公逸事》等古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以及当代传记文学作家马可、郭保林及胡辛等运用虚构和想像的实例,同时结合一些文艺理论家的论述及作者自身在传记写作中的实际体验来看,传记文学是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像、夸张乃至虚构的。同时,传记文学同小说在进行想像、夸张乃至虚构时是有其不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14.
声乐学习与演唱的困难之处在于声乐技术的抽象性,因此,想象心理在歌曲演唱中的运用与建构对于从事声乐职业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演唱中,歌唱者从歌词入手,积极发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把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转化为具体的表象,做到对乐曲情绪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根据旋律、歌词所表现的情感信息加以构思和想象,通过创作性想象的体验和自己内心的主观情绪体验结合歌词旋律来表现艺术。声乐教学中,师生双方应积极建构想象心理,把无意识想象引到有意识想象上来,使声乐技巧和歌曲演喝能形成“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15.
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广大的英语教师的最终教学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绘画艺术对创造力的开启和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应是当代大学生潜能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想象是大学生提高创造力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科学理性的极力崇拜和对西方写实主义的片面追求,"五四"写实主义小说的想象力曾一度处在现实真实、科学常识和现实意图的束缚之下。传统小说的神秘想象瞬间绝踪灭迹;西方现代派的非理性想象也失去了被理解的土壤。想象力被小心翼翼地局限在合科学性、合现实真实性的狭小范围之内。再现性想象成了作家们创作的主要途径。一般说来,缺乏自由想象的小说也是缺乏真正的表现力的小说。被束缚的想象力最终又影响到了"五四"新小说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和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中国意象"的书写方式始终游离于文学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就其真实性而言,赛氏笔下的"中国意象"书写是其以亲历者身份审视传统与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果;而就其虚构性来看,这种书写却又不断增强了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的重要地位。赛氏的"中国意象"书写让读者游走在真实与虚构、宏观与微观、严肃与想象的小说叙事之中。这种叙事方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位世界公民所坚持的多元对话和沟通思想,并能从中体会她对中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时代,电影中的空间往往超越了原初意义上的空间所指,而形成全球想象。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跨国空间,既体现在电影文本的运作上,又与电影的制作方式密不可分。在电影文本的意义上,具有跨地区、跨国界意义的多重城市/国家空间的建构给观众提供了异国想象和全球想象,想象的主体性以及与此相关的"想象的共同体"的构建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而在电影制作的意义上,异国拍摄以及跨地区、跨国界的创作班底组合与明星组合,也成为中国电影表达全球想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代诗歌"兴起,于坚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者之一,以其先锋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分析于坚的诗歌文本入手,发现于坚的诗歌既有虚性又有实性,是处在虚与实之间的写作。但这种写作难度相当大,是冒险性写作,如果把握不好虚实的尺度,很容易陷入丢"虚"和卸"实"的危险境地。于坚为当下汉语新诗的写作探索了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即在虚与实之间保持微妙且美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