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哲学范畴的“唯物主义”,人们对它的极少探讨与对它的极多使用相比很不相称。随着科学的进步,唯物主义在内涵和形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嬗变?唯物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和确立自己的内涵的?“唯物主义”在新唯物主义哲学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循着这些问题,本文展开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唯物主义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即在唯物主义前提下,视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其基本的逻辑框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主体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或者说,是环境创造人与人创造环境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及其合理性)的统一、“天择”与“人择”的统一。一、实践论: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石马克思通过创立科学的实践观而扬弃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及其诞生宣言书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对它作进一步阐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宣告“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有必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象、本质、功能及其在哲学史上产生的变革作出系统考察,以建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体系。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哲学思维的形式从总体上、动态中把握和再现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它从“物的原则”升华为“实践原则”,並高层次地回归到“主体原则”,它要求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这是一种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追寻的本体,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並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动态的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同时执行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职能,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解决人们历史活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发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的深入研究,一些同志提出了“坚持实践观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见解。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立足于实践基石之上的,是以科学的实践性为其显著特征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首要的观点。正因如此,它才同形形色色的唯心论,不可知论,形而上学认识论划清了界线,显示了自己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被称为实践论。实践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而我们对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如果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如果这种解释竟然不是唯物主义一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第一次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新唯物主义”。这个“新唯物主义”新在什么地方?有的论者认为是新在认识论上;有的论者认为是新在实践唯物主义上;有的论者认为是新在历史唯物主义上;有的论者还认为是新在对对象的理解方式上。这些见解,各有道理,但并没有从总体上、从《提纲》各条的联系上去把握“新”的实质所在。我认为,“新”的实质,就在于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以实践性为基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是以他的实践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把这种见解名之为“实践核心论” ,并把它同拒斥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主义”混为一谈 ,这是不恰当的。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批判和克服了“一般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超越物质本体论而达到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实践论。不能无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进程。把他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说成是把精神本体论颠倒物质本体论 ,正是由这种“无视”而产生的。物质本体论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者 ,利用了唯物史观的思想资料 ,借助于恩格斯在特殊语境中所写著作的结构 ,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从他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排除出去 ,造成了极大的逻辑矛盾。在马克思哲学中 ,新唯物主义与实践论是直接同一的。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是马克思的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新唯物主义 ,而不是物质本体论的一般唯物主义。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说成是一般唯物主义 ,想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效性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正确性 ,由此而否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把“生动的直观”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他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那么,什么是“生动的直观”?“生动的直观”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的直观”有何同一和差异?搞清楚这一问题,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并没有停止在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把人类关于认识的理论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因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本质的差别和原则的分歧。这一差别和分歧体现在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上,就认识活动的起点即直观这一问题而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是“生动的直观”,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实质上是消极的、“简单的直观”。两者差别在于: 首先,什么是直观,即直观的主体是什么?没有主体就不可能直观,也无所谓直观。新旧唯物主义一致认为直观的主体是人。但是,在对人这一直观主体的理解上,新旧唯物主义却根本不同。费尔巴哈是旧  相似文献   

8.
翟俊刚 《兰州学刊》2008,1(5):40-42
马克思哲学直接关注现实生活,并追求如实描述其实践本性,这说明它是一种唯物主义。而从“实践”出发看待人与世界的现实关联,则是其所以“新”的根本。实践观点使马克思哲学成为一种立场彻底和真正关心人的唯物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时,有的论者把它归结为实践唯物主义而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它的“偏离”或“附加”,有的把它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根本否定”实践唯物主义,有的断言两者不能同构。这些不同的说法的共同点是:对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义作二律背反式的理解。笔者认为,就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行程而言,两者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同阶段;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结构而言,实践唯物主义是从主体维度(或主体论维度)对世界的理  相似文献   

10.
:“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忽视客观规律、夸大实践主体能动性的哲学观点 ,它把“实践观”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把“实践”范畴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因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诸多原则分歧。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阐述“实践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实践”范畴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在实践中的有害性  相似文献   

11.
林锋 《东岳论丛》2006,27(4):27-3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主线,不是流行看法所认为的“异化劳动观”,而是马克思初步形成的新唯物主义实践观。马克思正是以实践观为逻辑主线,将《手稿》思想体系各组成部分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此外,《手稿》中并不存在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两种对立逻辑”(唯心史观性质的异化劳动逻辑、客观唯物主义逻辑),而是只有一种逻辑———以实践观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是怎么提出来的?它包括什么内容?在使用过程中其含义发生过什么变化?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术语作些考证。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看,他们从未使用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他们用“现代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等术语来称呼自己的哲学。最早使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的是普列汉诺夫。他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1891年,他在《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的论文中,就使用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以及十八世纪法国唯物  相似文献   

13.
肖士英 《学术界》2023,(12):13-22
现实对象性实践观作为马克思对象性实践观完整科学形态,因马克思并未对其作系统完整阐发,而仍处于幽闭状态,以至于学界对马克思对象性实践观的理解,因只能限于他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有限论述,而把其曲解为以直观性、外在性、非反思性等为特征的朴素对象性实践观,从而阻碍了实践哲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基于马克思实践性唯物史观来消解朴素对象性实践观,使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得以解蔽,就成为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的内在使命。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把现实理解为人及历史递进性存续的过程,把现实对象性实践理解为服从对象性存在内在逻辑、满足现实内在要求的对象性实践形态。该实践观本质属性是由递进性展开的诸层属性构成的整体。内在性实践、外在性实践、实践间性、实践周期等概念,构成支撑马克思现实对象性实践观取代朴素对象性实践观,而得以出场的必要思想纽结。  相似文献   

14.
王元骧 《学术研究》2012,(4):143-151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不同于直观的唯物主义,就在于它引入了实践的思想,突出了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在社会历史领域,人与现实的各种关系都是在实践过程形成的,作为审美关系的客体的美不是纯粹的自然属性,而只能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意识领域,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文学就其性质来说也必然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在人学本体观方面,人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文学是以人为对象和目的的,所以也只有把实在论维度和目的论维度统一起来才能对“文学本体论”作出科学的回答.这都需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按照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探讨,这是直观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所根本无法理解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曾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而把自已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实践的唯物主义”也就是实践的哲学,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生活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回答历史实践所提出的重大问题,把改造世界、“使世界革命化”作为哲学的最高宗旨。所以,注重哲学的应用,用哲学理论对客观世界进行积极的改造,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没的铎观要求,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性,是由它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本文仅就哲学应用的若干理论问题,谈一些探讨性的、极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或理论前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有没有一致的地方? “西方马克思主义”完全否认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关系、说马克思坚决反对那种主张“应当在物质和物质过程中寻找一切思想和精神现象的根据”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础”仅仅指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提出了实践、生产劳动是否需要物质前提的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著作中,他们的确很少专门阐述自然观和重复一般唯物主义的初步真理,而是集中注意力于社会历史领域、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观。尽管如此,他们以一般唯物主义作为不言而喻的理论前提,仍然是非常明显的。仅举两例:  相似文献   

17.
白刚 《青海社会科学》2005,2(1):79-81,88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的黑格尔哲学 ,之所以被列宁称为“聪明的唯心主义”,是因为它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具有“新唯物主义”的“意蕴”。而黑格尔哲学的“新唯物主义”的“意蕴”,充分体现在它的“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巨大的实践感”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主义为何观察自由?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自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回答这些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自由的基础在自由理论发展的历史中,德国古典哲学克服了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在辩证地理解自由及其与必然的关系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形成准备了条件.黑格尔认为必然是自由的前提,把自由和必然抽象地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这种不包含必然性的自由,或者一种没有自由的单纯必然性,只是一些抽象而不真实的观点.”他说:“自由本质上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19.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实践则是把二者联系起来的“中介”。因此,正确地把握实践的概念,不唯要弄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还要弄清实践与存在的关系,这样才能深刻揭示实践的本质。本文试图从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这个哲学最高问题,来探讨什么是实践观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相似文献   

20.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前者是纯粹经验的而后者是纯粹超验的,而在于前者能够恰当地处理超验与经验的关系使两者同时得以保全,后者造成超验与经验的分离最终只保留超验。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在于实践能够超越经验的实然之域的超越本身。这种超验性只有在道德中才能得到客观化和现实化。超验与经验相结合成就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彻底性。道德的实践分为个人践行和类践行,两种践行的统一就是“改变世界”与“自然史的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