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论的研究是近十年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今天看来,在一定层面上,各种结论的理论可能性几乎已被穷尽。显然,认识论研究已经无法回避方法论的反思。否则,除了在不同具体结论之间徘徊,不可能获得思维方式的超越。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作一初步的厘定,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叶险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4)
就目前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状况而言,我以为要特别关注下述两个相互联系的方法论问题.
一、正确认识把握“马哲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哲”的关系问题
不能把“马哲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哲”混为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获得“一定的民族形式”的具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具有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虽然,“马哲的中国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的马哲”,但“中国化的马哲”只能产生、发展于“马哲的中国化”的过程中.这个逻辑结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的恰当的统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这种正确结合的科学概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立和发展,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 郭象哲学的基点是什么?许多文章及教科书都曾论及,其中以“命”说、贵“无”说、“独化”说、“玄冥”的神秘境界说为基点,给郭象下唯心主义断语者居多,以崇“有”论为基点,下唯物主义结论的也有人在。本人读郭象《庄子注》有一些体会,愿提出来供同志们批评指正。《庄子注》主要论及了万物因何而生的问题,如何存在的问题,由何而来往何而去的问题,还有与如上问题密切相关的物与自身、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郭象哲学的落脚点便显露了出来,它不是“命”和“无”,也不是“独化”和“玄冥”,而是“物”。 相似文献
4.
5.
张永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3)
生态学自19世纪诞生以来,已经发展为研究领域相当广泛的一门学科.随着人口、食物、能源、环境污染与自然保护等重大社会问题的出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而哲学将为我们分析、认识和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些尖锐矛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问世一百多年来也经历着实在的历史。正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这里同样存在着一个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的研究中引出应有的结论,还是从某种先验的原则出发,按着一定的模式或框框去割断、裁剪历史。显然,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
作为当代中国最富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高清海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持续而深入地加以研究。从高清海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类哲学是他哲学思考最后抵达的目的地。高清海类哲学富有"个性"的哲学创造,首先来自于现实中的"问题",其次来自于中西方哲学的历史及其传统。类哲学所决心面向的事情是人,而这一事情本身所内在要求的方法是生命辩证法,因而类哲学既是人的类理论,又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生命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哲学界很多同志认为,郭象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理由是:郭象是个“贵无论”者;郭氏哲学的最终归宿是“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而“玄冥”是最高本体的精神世界;郭象自然观中的“天”“理”“性”“命”是上帝之类的代名词。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下面简要地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涵盖了从本世纪20年代至60、70年代在西方相继出现的如下三种马克思主义倾向:一是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2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阐发;二是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之后,在西方兴起的所谓“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三是60年代出现的阿尔都塞的理论。在这几种主要倾向或思潮之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差异,甚至严重的对立,但也存在着一些根本的一致之处。从理论上说,它们都试图重新诠释和规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批评第二国际,特别是苏联传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试图从近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思潮中借取某些概念、理论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第一,需要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的满足需要论不同于西方的满足需要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为需要都是客观的.需要并非都是客观的,以需要都是客观的为基础论证价值的客观性是片面的.第二,需要的合理性问题.主体需要并非都是合理的.以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和理论混乱;如果把这种观点的逻辑贯彻到底,在实践上就会产生误导.第三,事实混同于价值及其原因问题.在价值哲学理论中,认为满足需要就有价值,实际上是把事实混同于价值,其思想根源正是快乐主义.第四,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问题.我国一些学者之所以用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用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来理解哲学价值.这种理解是不能成立的.从哲学价值的本质来说,价值必定是善的;使用价值则指物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而需要并非天然合理,满足需要并非都是善的.从外延来说,使用价值主要指物的有用性,通常指功利价值,哲学价值则不仅包括功利价值,还包括超功利的真理、道德、审美价值等.把使用价值混同于哲学价值,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使用价值能满足需要,能产生快感,这种看法从思想根源上说也是快乐主义. 相似文献
12.
13.
“存在论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 ,始于重建教科书体系探索中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近来则有融入现代哲学范式的“存在论转向”和“生存本体论”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 ,侧重剖析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之分歧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主要不在于从近代认识论走向现代本体论 ,也不在于以一种新型的本体论体系取代了西方传统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在于 :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 ,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考察和反思批判 ,它是面向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广东社会科学》1993,(5)
<正>郭象(252—312)是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散见于《庄子注》。 对郭象《庄子注》的评价,除唐长孺先生肯定其“崇有”、“唯物”(见唐著《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之外,多数学者认为它属于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甚至讥之为“黑暗哲学”。他们说:郭象“并不崇有而恰恰是贵无”,郭象所说的“‘玄冥之境’其实就是无的别名”,“是一种神秘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精神境界”。有的还不顾时间先后,硬说郭象只是“表面上接过了、承袭了裴頠的崇有论”,只是为了“回答裴頠的挑战”来讲自己的哲学的。(这些观点参见某些中国哲学史教科书、某些关于郭象的评传、论文。) 本人认为,郭象长裴頠(267—300)十五、六岁,且史称其“少有才理,慕道好学,记志《老》、《庄》。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文士伟》,又见《晋书·郭象传》,《庚(山豆攵)传》),其思想形成,不可能在裴頠之后,其“无不能生有”、“万物自生”、“独化于玄冥之境”的理论决不是对裴頠的承袭。这个理论,怎么也不能说“是直接继承王弼的唯心主义本体论”。恰恰相反,应属于朴素唯物主义阵营。 相似文献
15.
16.
哲学的比较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中西哲学的比较以"中国哲学"和"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既孕育着比较的哲学,又催生着"世界的一般哲学"或"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站在全球化和当代人类价值重建的历史高度,从马克思"世界的一般哲学"或"当代世界的哲学"的理论视阈出发,追问中西哲学比较的目的和意义、前提和基础、标准和尺度、路径和方法,既是哲学研究的题中之义,也是中西哲学比较在当前实现突破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设始终是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环节。本文认为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设 ,主要是实现三个方面的统一 :世界意识、人类意识与民族意识的统一 ;“返本”与“开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党史研究也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取得了一大批可喜的成果。但也应看到在我国目前的党史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研究领域不宽。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建国后的党史研究,较多地局限于党的政治路线,会议、文件事件等领域中。近年来虽有所拓宽,但与将党史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要求还是不太相适应。二、研究方法单调。有些同志称党史研究缺少“立体型”的研究,较多地固于“单线型”、“平面型”的研究。三、…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以下简称蒙哲史),是整个中华民族哲学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蒙哲史研究取得的成果,将会促进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完善化、科学化,从而对丰富我们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宝库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蒙哲史的研究,现在仍处于开创阶段。目前,这项研究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和进展。基于这种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特别是在方法论方面进一步总结、提高,对蒙哲史的深入研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