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能源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及我国能源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因此而带来的对国际产业布局和国际贸易影响,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能源政策,以促进本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并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争取主动权.我国当前应借鉴国际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在能源保障供应、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促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向低碳经济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可再生能源作为新兴的产业,其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和传统能源产业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个性特征,两者之间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现阶段较少存在冲突.可再生能源领域产业政策的实施会为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创造基础和条件,有利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竞争政策的实现;而可再生能源竞争政策的实施也会有益于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的实现并对产业政策实施中的弊端进行有效制约.可再生能源领域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的协调与互动,使我国竞争主管机关和能源主管机关在行使职能过程中虽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更多体现出来的是职能的协调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肖斌  张晓慧 《新疆社会科学》2013,(2):70-75,151,152
出于争当政治大国的需要,日本积极发展与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国家的能源关系,并在对外政策和国家能源政策推动下,逐步形成了以“里海能源开发计划”为核心的地区能源政策,在石油、天然气、铀矿勘探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基于对日本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能源政策和实践的考察,文章认为,如果大国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开发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资源将可能成为日本对外能源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后,我国宏观层面正在进行审议一部全面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的基础性法律,统一解决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源安全保障、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等综合性问题,以及包括能源安全的规定.2005年美国的综合能源政策法出台,为美国在今后20年间的能源发展指明方向,对中国这部能源法的出台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美国能源政策法的亮点与争议,需要在审视中国与美国各自的能源问题和能源环境的相似及差异下,比较研究了中国在即将出台的能源立法中应当汲取或注意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英国能源产业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发展能源产业以实现争取在低碳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目的.通过对英国的能源政策和产业的发展历程的论述,认为其能源政策对能源产业具有设定目标、提供保障,加强体制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保障科研投入、加快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现阶段国情和能源发展实际提出了推动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年消耗量占全省能源消费的50%左右,同时在农村能源消费方面又面临林区薪柴和农村秸秆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如何有效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效用函数,研究黑龙江省能源资源禀赋、农村能源政策及农民收入水平三个方面对农村能源消费影响机理,分析了林区、农村和农垦总局在农村能源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建设应综合考虑区域能源资源禀赋、农村能源政策、农民收入水平等因素,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同时要发挥市场对农村能源的配置作用,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意愿,重视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能源消费的影响,适当给予农户补贴.  相似文献   

7.
能源既是全球性问题,又是区域性问题,需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相对稳定的安排,以反映相关方的利益关系.<能源宪章条约>的经济目的是建立促进长期能源合作的多边框架,其政治目的是促进东西欧国家和平合作.我们应该关注<能源宪章条约>的"亚洲维度",通过政策协调可以在区域层面采取集体行动,应对能源问题.以国际能源署和石油输出国组织为轴心运转的国际能源秩序建立,东亚缺乏有效的能源协调机制,竞争多于合作,这是东亚能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背景.当前东亚各国的能源合作与对话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双边对话机制、亚太经合组织能源部长会议机制、"东盟加中、日、韩"能源合作部长级会议机制.东亚能源合作的出路在于形成稳定有效的多边机制,将寻求与主要石油输出国建立战略双边关系的单方面依赖变为相互依赖,开展多边行动.东亚能源合作应该建立在全球能源相互依存的认识上,是市场机制和地缘政治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8.
以2017年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政策冲击,结合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究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相较于非试点省份,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这一抑制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高排放强度地区以及污染程度较大的能源类型有所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主要发挥资源配置效应降低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具体表现为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两方面。其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政策降低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发挥环境规制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市场型环境治理政策代表的排污权交易政策能否真正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检验.利用2001-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分别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地,从对照组的选择标准、政策时间节点的选取和滞后性问题等方面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环境质量和环境执法力度的角度,探讨排污权交易政策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的排污权交易政策并不能显著地提升当地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实证结果不随对照组选择标准的改变而改变,也未因政策时间节点的选取不同和政策的滞后性而发生变化.环境质量差和环境执法力度高的地区对排污权交易政策更敏感,对于环境质量差的高污染试点地区而言,排污权交易政策会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并存在两年的滞后;而对于环境执法力度高的地区而言,排污权交易政策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全球处于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欧盟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户出台了一系列能源政策、法规.去年欧盟又公布了新的能源效率指令(2012/27/EU),欧盟这些政策、法律、指令在一定程度解决能源危机的同时也对他国构成了一种新型的技术贸易壁垒,对中欧贸易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面对能源时代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新发展,中国应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及欧盟能源政策、法规和技术贸易壁垒的有关问题,积极寻找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