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大臣,以为官清廉著称于世、彪炳于史。子罕为官清廉,最为著名的就是关于他"以不贪为宝"的故事。《左传纪事本末》中详细记述了这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它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把它呈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贝,你把玉璧当作宝贝。如果把玉送给我,你和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还不如我们各人都保存  相似文献   

2.
正1.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而我把不收你的玉当作宝。"对于其中的"二宝",请谈谈你的看法。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廉洁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调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7’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这段故事是说:杨震荐拔的荆州秀才王密当了昌邑县县令。杨震路过昌邑,王赛前去谒见。到晚上,他带了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但你却并不了解老朋友啊。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晚上,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峨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差惭工也带着黄金走了。“…  相似文献   

4.
《资治通鉴·周纪二》中记载了齐王与魏王比宝的故事:公元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打猎时在郊外相遇。魏惠王问:“齐国也有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寡人国家虽然很小,但有十枚直径一寸、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明珠。您齐国那么大,怎么没有宝呢?”齐威王回答道:“寡人当作宝的和您的不同。我臣有檀子,  相似文献   

5.
“一次下乡开大会,谈‘政府创造环境’问题。一个乡党委书记照本宣科,下面的老百姓都睡着了。我去了,第一句话问:‘你们最大的问题是啥?’他们说:‘找不到老婆。’我说:‘好:现在我们就研究,怎样让你们找到老婆。’他们‘哗’地都坐起来了,个个双目发光,没一个磕睡的。”  相似文献   

6.
三四年前,我曾在《从“国学大师”说到“国学”》(2005年9月22日《南方周末》)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学’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到底什么叫‘国学’,怕是先得弄清楚的。”话是这样说了.真要弄清这个概念,却是有些麻烦。  相似文献   

7.
送别乔冠华     
“四人帮”组阁名单上有他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捕,外交部反对乔冠华的人马上贴出大字报,说乔冠华“秉承‘四人帮’旨意,把他们制定的‘按既定方针办’写进联大报告,替‘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舆论。”  相似文献   

8.
名人之累     
陈四益 《领导文萃》2014,(1):109-111
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鲁迅在给章廷谦的信中说:“我不想做‘名人’了.玩玩。一变‘名人’,‘自己’就没有了。”真是无奈之言。没有“名”的人.总觉得人之“有名”,是很风光的事,但真到了“有名”。如果不是想借虚名来骗钱或牟利,其实是很苦恼的。因为各色人等都要来这“名”上蹭一蹭.或托名以营利.或借名以自炫,或遭拒而恼怒,或仰慕而纠缠,或谬托知己强作解人,或有意贬抑以显其能。总之,“有名”便多是非。名气越大,是非越多。是是非非.听由别人编排,最后的结果便是没有了“自己”。  相似文献   

9.
《决策探索》2010,(5):7-7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青州尧王制药总经理宗立成近日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爆出惊人之语:“医改如果成功了,是全国人民的悲剧!我敢这么说,就甘愿受千夫所指,不怕被人骂!”  相似文献   

10.
有人嘟嚷说:他明明答应过我,却到现在也没个下文。若问他怎么答应的。回答说:“他说他‘知道了’。” “知道了”就是“答应了”吗?看来,确有不少人对“官方”语言中的奥秘一无所知。有些干部面对群众的时候,话语似是而非,叫人难分难解。此类语言也可称之为“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1.
黄志杰 《决策探索》2008,(19):68-71
“一些局长常常把政府和部门并列甚至对立,有一次,我去协调一个事情时,那局长说:‘这个事要你们政府来办的!’我大发雷霆,部门只能是政府一个部分,他居然用‘你们’把政府和部门分开了。我们谁跟谁啊?”无论是在内部会议还是接受记者采访,徐文光总喜欢引用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开庭审判     
张平 《领导广角》2001,(11):54-54
我曾在乡党委当过宣传委员。有一次,新来的李乡长问我,这个乡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我说最严重的问题是失学儿童太多,全乡至少有200名适龄儿童没有人学。李乡长点点头,说确实太严重了。他派人去劝农民送孩子读书,可收效甚微。李乡长生气地说:“把最顽固的那个家长送上法庭,‘杀’一儆百。”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说;“从愿望上说,我欣赏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但说实在话,我这个人做不到,在工作上常常‘举轻若重’。”  相似文献   

14.
决策者说     
《决策》2006,(2):7-7
新任江苏省副省长仇和说:“我是搞科研出身的,不会在500万宿迁人民身上‘试错’,更不可能在7400万江苏人民身上‘试错’。”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13日,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以贪污、受贿罪被执行死刑。临刑前,记者问他“最悔什么”,他的回答是“贪欲”:记者问他“最恨什么”,他的回答还是“贪欲”。李真临死才明白,是贪权、贪财、贪色毁了他。他说:“世上哪一个人没有良知?哪一个人不知是非?别人的是非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到了自己的身上就糊涂颠倒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就是‘贪’迷住了眼。‘贪’根深了,心被‘贪’占满了,跟中就没有了法律,也就没有天理。”  相似文献   

16.
在历次震撼海内外的“审计风暴”中,喝彩声、叹息声、责问声从四面八方向他汹涌而来时,61岁的李金华平静而又坦然,因为他不过是在履行职责,真正实践做好“国家财产‘看门狗’”的诺言。他说:“十多年了,每天早上坚持一个人走路,有很多人劝过我要注意安全,我不担心!”  相似文献   

17.
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当选所谓“中华民国”第十届“总统”、“副总统”,实现所谓“政党轮替”。陈水扁随即强调“新政府‘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要在既有的良好的基础上,加强与各‘邦交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强调“改善与现有‘邦交国’的关系为第一要务”。[1]陈水扁及其“外交部长”田弘茂在各种场合重申:“我‘外交’政策系超脱党派之外,具有一致性与延续性,不因政权更迭而出现政策大转弯”,“我‘国’将持续履行所有对外签订之条约、协议或议定书”;“我‘国’所承诺之援赠及援外…  相似文献   

18.
下凡     
正30年前,我拿起第一代身份证找村干部:"我才20岁,你们怎么把我的身份证整成78岁了,啥意思?很希望我早点去世吗?好在前几天我才结了婚,不然哪个姑娘还敢嫁给我这个‘老头子’哦。"村干部说:"小张,这个也不怪我们,肯定是上边办身份证的人给  相似文献   

19.
有位名人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嘱托,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